硅谷富豪迈向华盛顿

2013年08月12日 10:44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硅谷富豪迈向华盛顿

  文 |  杜剑锋

  就在贝佐斯宣布收购《华盛顿邮报》的当天,扎克伯格在加州的一个活动中公开发表演讲,呼吁国会尽早通过移民改革法案。出席活动的除了硅谷名流、社会组织代表,还有众议院民主党领袖南希·佩洛西等重量级政治人物

  8月5日,全球最大在线零售商亚马逊[微博]创始人和CEO杰夫·贝佐斯宣布以个人名义,出资2.5亿美元收购美国三大报之一的《华盛顿邮报》。贝佐斯收购决定的背后,除了商业诉求,是否还有更重要的“隐情”?

  此次收购是否预示,硅谷精英们实现政治梦想已近在咫尺呢?

  硅谷不想只当“钱袋”

  作为三大报中唯一总部设在首都华盛顿的媒体,《华盛顿邮报》在美国政治事务中更是有着“一言九鼎”般的影响力。

  贝佐斯作出收购决定前,除了估量《华盛顿邮报》股票的价格,也充分考虑到其社论版在华盛顿政客们心中的分量。鉴于他没有选择通过亚马逊公司进行收购,而坚持个人出资,更让人觉得他收购的目的之一,是在寻找表达个人政治诉求的平台。

  可以说,贝佐斯收购《华盛顿邮报》,是硅谷向华盛顿进军的一个新胜利。

  近两年,高科技企业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一些在迅猛发展的网络经济中积累了巨额财富的科技新贵,纷纷以个人名义高调加入华盛顿的政治游戏。

  美国的IT企业在发展初期并没有表现出对政治的太大兴趣。总部大多坐落在西海岸硅谷和西雅图地区的软件和网络公司,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同东岸的政治中心山高水远,企业文化、员工的生活方式也自由随性,与在另一个时区醉心于勾心斗角的华盛顿格格不入。

  由于处于自由派的根据地,高科技企业的领导层和普通员工大部分在意识形态上更倾向于民主党,大选前民主党的候选人会到这里举行筹款晚会,一番觥筹交错后第二天拿着支票匆匆飞回东海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硅谷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只是作为民主党的钱袋存在着。

  虽然硅谷对政治抱着置身事外的态度,但当信息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华盛顿的“麻烦”会主动找上门来。

  1998年美国司法部发起针对微软[微博]的反垄断诉讼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耗时数年、花费巨资后,达成庭外和解的微软意识到学习华盛顿的游戏规则也是企业运营的一部分。被华府媒体称为“赌场杰克”的著名说客杰克·阿布莫夫曾在自传中回忆道,微软等公司意识形态上倾向民主党,但是渐渐发现共和党在立法上对企业更宽容,为了防止华盛顿通过不利于公司经营的法律法规,硅谷的公司纷纷转向说客集团寻求帮助。

  华盛顿说客公司聚集的K街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硅谷代表的身影。

  从“防御”到“进攻”

  早期硅谷企业在华盛顿的活动多属“防御性”的。往往在一项对高科技行业有消极影响的法案被某个议员提出后,这些公司会通过院外集团对议员们施加影响,要么尽量阻止法案的通过,要么试图修改其中的一些条款以减少损失。从整体而言,科技公司对政治的参与非常有限。

  但是近年来情况出现了变化。以谷歌[微博]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不仅加大了参与政治的力度,斗争策略上也从一味防御渐渐转为主动进攻。

  据美国众议院公开的游说支出记录,硅谷几家规模最大的公司用于在华盛顿进行游说的支出连续两年均出现大幅提高。脸书(Facebook)是这方面开支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2012年,脸书的游说支出达到近400万美元,进入2013年后,仅第一季度便在K街豪掷245万美元,同比增长277%。

  在增加“华盛顿投资”的公司名单上,还有谷歌,eBay[微博],苹果,微软,甲骨文[微博],IBM[微博]等。亚马逊第一季度的游说开支是86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

  谷歌不仅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在院外活动中出手也最大方。过去几年中谷歌一直不停地在华盛顿招兵买马,扩大其在国会山上的影响力。2012年谷歌的游说支出甚至超过了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高达1648万美元。

  当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就垄断经营的问题展开针对它的调查后,谷歌没有像它的前辈微软一样被动挨打,而是发动旗下12个游说公司对国会山展开了“围攻”。除了对议员和联邦机构“做工作”之外,谷歌还通过资助民间团体和华盛顿的智库,发动“立体攻坚”。

  经过两年的斡旋,谷歌终于令联邦贸易委员会放弃了对它的调查。

  对硅谷公司来说,参与华盛顿的政治游戏只是开始,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才是终点。几家在游说上出资最多的高科技公司,都有各自在立法上特别的利益诉求。比如,脸书关注网络隐私有关的立法,亚马逊和eBay支持新的网络交易税,苹果希望推动公司税务改革。

  而对于像移民改革这一类有利于整个行业发展的重大立法问题,这些企业便组织起来,同时发力。2013年年初,美国国会开始着手进行移民法改革,背后最大的推动力量便是硅谷的高科技公司,这是美国科技企业第一次在如此重大,能够影响整个社会生活的国家事务上主动发挥影响。

  科技富豪的政治抱负

  一些科技企业出身的精英以个人身份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往往带有极其鲜明的硅谷色彩。

  美国总统奥巴马能够连续两次赢得总统竞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竞选团队中来自硅谷的人才所搭建的网络竞选平台。尤其在2012年的大选中,他旗下一班高科技竞选专家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大选结束后,这些大部分由谷歌CEO施密特为奥巴马亲自物色的新型“政治人才”,成立了多家政治和媒体顾问公司,继续开发与政治活动相关的高科技平台,同时有选择性地为一些民主党政治候选人进行选举公关。这些团队被认为是奥巴马留下的最重要的“政治遗产”,已经成为包括希拉里在内的有意于2016年问鼎白宫的政治人物的追逐对象。

  这些具有科技背景的精英多是理想主义者,他们被奥巴马等政治人物的言行所鼓舞,放弃了在硅谷的发展,选择来到华盛顿投身政治,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够以一己之长,以一种同技术工作不同的方式来改变所处的社会和环境。

  而一些身家巨万的硅谷CEO们,不仅有着类似的理想,同时拥有着更丰富的资源和影响力。

  美国的富豪们有回馈社会的传统,但是新一代的科技富豪则有着不同的抱负。

  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最初也想走前辈们慈善回馈的老路,2012年他宣布捐款一亿美元,用来改善新泽西地区的公立学校教育环境。但是这种传统的慈善活动很快就不能满足这位只有29岁的亿万富翁改善社会的雄心了,他意识到政治拥有着其他社会活动难以比拟的影响力。

  2013年初,他以个人名义成立了一个政治活动委员会“前进美国”(FWD.us),开始以之为平台,推动自己的政治主张。在他所关注的移民改革问题上,“前进美国”通过电视广告、社会论坛等多种形式宣传改革的必要性,并对社会和政治人物施加影响。

  就在贝佐斯宣布收购《华盛顿邮报》的当天,扎克伯格在加州的一个活动中公开发表演讲,呼吁国会尽早通过移民改革法案。出席活动的除了硅谷名流、社会组织代表,还有众议院民主党领袖南希·佩洛西等重量级政治人物。

  扎克伯格的室友,脸书的创办人之一克里斯·休斯也以自己的方式开始参与华盛顿的政治博弈。在从脸书功成身退后,他先是加入2008年的奥巴马总统竞选团队,为成功选举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立下汗马功劳,竞选结束后,他斥资购入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牌政论周刊《新共和》,并开始担任杂志的主编,为自己的政治主张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宣传平台。

  贝佐斯也一直积极参与政治,2012年他和妻子向支持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社会机构捐资250万美元,成为同性恋平权运动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支持者。过去一年来美国多个州实现了同性婚姻合法化,贝佐斯夫妇功不可没。对贝佐斯而言,在目睹了自己参与政治的努力深刻地改变了社会之后,找到更大的政治诉求表达平台是一个顺其自然的选择。

  可以预见,在华盛顿政治事务中,来自硅谷的声音会越来越大。

  (作者系旅美学者,现就职于波士顿大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新疆巴楚暴恐案5名被告中2人获死刑
  • 体育世锦赛林丹成就5冠王 李宗伟决胜局伤退
  • 娱乐郭晶晶被曝20日剖腹生子 霍震霆默认
  • 财经研究称房价越高地方官员升迁可能性越高
  • 科技银行系电商成鸡肋:无竞争优势使用者少
  • 博客目击者:朝阳公园救狗身亡事件全过程
  • 读书毛泽东对周恩来有不满又离不开(组图)
  • 教育武汉一大学山寨著名建筑似世界公园(图)
  • 曹凤岐: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的风险
  • 张卫星:美国人对中国购买美债的说法
  • 谢作诗:房地产到底有没有泡沫
  • 郎咸平:什么是治理腐败的绝招
  • 张庭宾:美联储9月退出QE可能性大
  • 姚树洁:21世纪中国会输给印度吗
  • 徐斌:十年繁荣的三大要素逐步消失
  • 西向东:美国人工贵 贵如挂窗帘(图)
  • 谢百三:何以北京市新房开盘一抢而空
  • 龚蕾:彩票市场为何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