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矛盾膨胀只因信任缺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8日 11:38  《管理@人》

  矛盾膨胀只因信任缺位

  韩:清洗老员工的概念是你嘴里说出来的,这是比较忌讳的一个概念。你是公司高层,应该了解公司架构调整,架构调整是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可能产生的。这次变化令你很不愉快,但是你不是采用常规的沟通方式,而是用了清洗、政治这样的词汇,这样只会激化矛盾,是管理中很忌讳的。你之所以说这样的话,肯定有很多原因,但不管什么原因,毕竟说出这些话的是你本人。

  这件事情演变过程中,很多点引起了双方的误会,在你这方面,是以业绩和架构调整为冲突导火索,对于公司来讲就是你的表现,包括不签PIP,抄送邮件、集体联合针对公司。与此同时,很多企业新任管理者又经常犯这种错误:当老员工在架构战略上有异议,他最愿意采用的方式就是直截了当把你清洗掉。

  蔡:我们并不是没有尝试沟通和理解,但Mark他们并不愿意和我们沟通,也不屑与我们沟通。每次公司的组织机构变化,我们从来是在宣布之前被告知变化的结果,而我们也只有选择接受或离开的权利。我并不认为自己业绩好就一定要留在SAP,一定得到公司的奖励。在二季度冲刺业绩的时候,很多人提醒我要注意保护自己,我也做好了心里准备。如果Mark要我走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都能接受,只要公司按照法律去办。去年SAP中国也解雇了十几个人,也采用了突击方式,今天跟你谈话,马上给你赔偿,请你走人。但这次Mark等人根本是想逃避赔偿责任,规避中国劳动法的要求,不说解雇你而是想方设法想逼你自己走人,这是我不能接受的。

  韩:你说的是你对公司动机的判断。一开始公司想通过把你排除出主流的办法让你走,在你没有接受的情况下,公司采取断然处置的措施。在这件事情上,公司反应不理智,员工反应过激。我做了一个非常大的电信行业的案子,他们跟网通、联通老板直接谈,一个电话搞定,问题就是尊重不尊重对方,我相信你们公司也有这样的成份,尤其是外方主导的公司,可能不太尊重中国本土管理人员,导致在沟通上有非常大的心理悬殊。

  另外,也有本土员工的问题。本土员工很敏感,敏感来自于不自信,站在受害者角度控诉的语气比较重。我们帮助企业做并购,被收购企业管理层从上到下说的一句话就是清洗老员工,作为收购一方组织架构设计的推动人员,最烦听到这句话,

  你可以说感受,但是不要上纲上线,清洗老员工和搞政治,就让公司管理层认为你是在阻碍架构变革。不管架构对不对是公司决策,到这个层面是执行而不是讨论对不对。我觉得有一个误区,比如卡苏这件事情,公司会认为这是我的决定,很多老员工则认为这么大的事情应该跟我商量。

  我个人认为,高管离职,沟通、理解、尊重这三方面做得不够就会导致误会。你在一个企业做了七年,感情太深了。IT行业是青春饭行业,不适合做长期员工关系,管理可能特别讲个性化、团队化,所以,一个职业经理人讲感情有时候是很奢侈的事情。在IT行业,大家都有危机感,不一定哪一天一个20岁小伙子可能就把你们公司干掉了,所以整个行业都特别年轻。职业经理人对这个行业的判断和他的感情是两回事。

  其实,任何一个高管在公司里的移动,都可以理解为人事纠葛,任何一家公司高管不因业绩就能避免一些问题。在劳动关系里,普通员工跟高管离职,特点完全不一样,普通员工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高管是爱恨纠缠,叫做人事纠纷更准确。最近几家跨国公司做组织调整,很多CEO在架构里找不到位置,最后黯然立场。

  蔡:这件事情谁是受害者还不一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受损失最大的应该是SAP公司和它的用户。在公司我从来不缺乏自信,这也是我们团队的特质之一。至于情感,的确,我把自己融入了SAP公司,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家,我的团队也是这样,我不知道这好还是不好。但这是我们在过去7年多的时间里可以取得巨大成绩的首要原因。

  韩:我认为变化是永恒的,稳定是相对的。七年稳定意味着下一轮大调整来了,经济是有周期的,公司运营也如此。改革和革命有什么区别?改革是利益分享,既得利益者最小地受到影响,没有利益的得到分享,这叫改革。很多公司基于对自己价值的判断不一样,对组织重组的期望值也不一样,手法也不一样,有的力度大一点,有的力度小一点,但是我相信迟早会来,接受这种方式时候,因为接受不了他的方法,所以会有矛盾,如果你能接受他的方法,可能会缓和一些。

  蔡:变化是很重要,但变化不意味着要动荡,这是两个概念。ORACLE在本地和全球都是SAP的最大竞争对手,在全球,ORACLE一直紧追SAP,到2006年的时候,它的业绩与SAP的业绩相差不到一倍,但在中国,竞争格局却是另外一个景象。2006年时,SAP中国与ORACLE中国在管理应用领域上的业绩差距是6倍。记得2000-2001年ORACLE的业绩发展也非常迅猛,几乎跟SAP中国不相上下,但为什么从2002-2006年ORACLE中国与SAP中国的差距越来越大呢?最大原因就是这些年ORACLE中国不断的动荡,人员非常不稳定。而SAP中国在这段时间内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公司整体的策略得以连续地贯彻,因此能够取得2006年以前每年30-50%的增长速度。

  一个好的领导,应该有能力建设一个相对健康的工作环境,这就像一把伞,哪怕外面风吹雨打,但伞下这个小环境不会太受这种恶劣气氛的影响。只有这样,你才能贯穿一个经营理念,保证业务的连续性,业务也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SAP中国的业绩也说明了这个问题,SAP自2001年以后增长速度最低的一年就是2007年,而这一年恰恰是SAP中国开始动荡的一年。

  另外,从去年到今天,我是SAP里面最拥护变化的人。记得去年合作伙伴大会上,我曾经做过一次激情的演讲,对SAP中国的宏伟目标充满了期待。因为,对于一个职业经理人,一生都很难遇到这样一个机遇,无论它有多大的挑战和困难,对于我们肯定是宝贵的一笔财富。

  这次事件,也使我认识到自身的一些问题,我需要很好地去反省。

  韩:组织架构创造的时候考虑到有些员工业绩很好,在职位设计上会有考虑,让他发挥作用。像蔡先生这样的人,业绩太优秀了,就变成了风向标,任何公司管理层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把你放一边,推动改革,另外一种方法就是让你离开。谁是改革的最大阻力?既得利益者,改革的时候要发动没有得利益的人,这时候你就是阻力。

  做架构调整时,你要考虑哪块受的影响最大,减少波动有几种方式:一种方式就是给赔偿,让你走人,这是通用做法;第二种方式就是考虑到你已经到一定年龄了,再就业机会少了,我在公司里会给你一个战略职位,没有实际控制能力;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给你改革价位,重新校定你的绩效指标,完成不了的时候你肯定要走开。

  我更愿意相信你们公司一开始是这么想的,做的时候方法上出现了偏差,尤其是一件事情跟着一件事情,那张纸一定是被迫出来的,没有思想准备,没有给三个方案让你选择,第一让你写辞职报告,第二给你战略职位,第三追加指标,直接给你定指标。

  蔡:我们也希望公司是善意地、从您所说的目标出发,但这个过程所发生的一切,又使你无法用善意的思维去理解。改革的阻力应该是改革的障碍,而像我前面所说的,我们这些人都是变革的拥护者,而且是主动驱动团队进行变革的人。当然,我们要看这种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是纯粹业务导向,还是另有目的?

  SAP从去年开始,中国的很多真实情况就无法反映到SAP亚太和全球,有不敢的成分,也有不能的原因。比如高层对中国业务有极高的期望,而中国市场存在着很多问题,也有很多局限,实际情况并不像全球管理层想像的那么理想化。但如果你真实地反映这些问题和困难,你就会被看成是缺乏想象力,是变革的阻力。这时候,管理者如果把公司利益和用户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话,就需要有一种勇气,遗憾的是没有。

  韩:我感觉跨国公司里边,国外本土来的说问题容易接受,中国本土的不允许你说问题。你说问题是对立,他说问题是客观,这是跨国公司管理上比较大的沟通障碍。中国人跟老外讲障碍时候,他认为你在提条件,他派来的人讲问题的时候,他认为是因为他了解中国情况。

  蔡:这当中有文化冲突的问题,但歧视是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老外说我们中国人缺乏诚信,缺乏承诺,不专业。而我们在二季度制定目标,克服一切困难完成我们承诺的时候,他们所做的一切恰恰是他们给我们的评价。

  这个事件最让我受伤的就是你的善良,正直和专业被人利用了。

  韩:中国在走入世界的时候,和国外信息不对称,天然的信任感没有形成,为什么在做软件方面印度人具有优势呢,英语就是他们的母语,沟通没问题。说到底,今天的冲突可以理解为互相的不信任。

  蔡:信任本身是双方的,信任的基础是尊重。拥有开放的胸怀,试图去理解与接受,保持高度的耐心,在企业的发展中不断进行本土化,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否在本地市场取得成功。

  再回首:关于HR及管理

  蔡:首先,人不是机器。但目前很多企业希望把企业做成一个机械式运营的企业,员工只是机器中的一个部件,可以随时更换。这个理想很好,但是否正确和可行呢?人是有血有肉的高级生物,人的价值不在于机械地执行工作,而是创造,而且是自发地创造,这叫做激情。HR的工作是找到正确的人,培养并发展人,激发员工有激情地为用户实现价值,从而给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HR不是,也不应该是机器的维修员。

  在IT这样的高智力行业尤其是这样。SAP中国HR总监因为去年生病,一年都在请病假,如果他在,我相信这件事情也不会这样。目前,SAP中国的HR也就是一个附属的职能部门,公司没有赋予HR应有的判断权和决策权。在这个事件的过程中,HR没有发挥应该的职能。即正确地分析,判断决策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判断每个步骤与流程是否符合公司的基本理念和利益,是否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等等。

  管理很大成分是人的管理。而人的管理前提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理解,更没有沟通。

  韩:对HR,再好的组织架构,再好的愿景和目标,如果没有好的方法都不行。HR在这件事情上,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HR的操作既要讲方法,而且还要带着感情。如果这时候引入压力管理,可能沟通一次就没问题了,HR做得不够体贴入微,不能通过很小的动作让对方接受。

  而像蔡先生这样的职业经理人,在职场上是成功人士,对职业的想法可能过于乐观,需要有选择职业和被选择的过程。在中国的职场上,这只是我们看到的一例,绝对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后的。

  对于公司,我更愿意理解公司是一个失误,而不是一个目的,我相信这对大家都是比较好的结局。

  主持人:谢谢蔡建明先生!也谢谢韩老师!其实我们都知道,1937年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论,叫“企业的起源”。因为我们要用生产资料之间的交换成本,替代市场上商品交换的成本,所以组织出现了,企业出现了,这个交换最重要的是利益分配。同时,利益分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石,就是信任。如何建立起信任关系,如何有相对合理地分配利润,这是做内部管理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谈到信任和利润分配,方法有很多,出发点就一个——是不是要继续企业文化,如果有这个出发点,万变不离其宗,出错可能性会大大降低。人力资源做任何管理动作,要考虑它是会增加团队的信任还是会损耗企业信任。

  从SAP这件事情来说,我相信企业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公关费塑造起来的品牌形象,最后因为雇主品牌形象的管理不到位,可能导致以前的投入白费。我们所说的建立信任关系,其实也是在塑造雇主形象,这也是人力资源要注意的问题。当一家企业战略确定之后,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人去实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