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制造基地转移的接力棒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6日 09:46  新浪财经

  “自主”的崛起!

  杨洋

  制造基地转移的“接力棒”

  纵观全球经济的发展不难看出,全球制造基地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经历了五次大的变迁。每次变迁都给世界经济和所在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五次变迁分别是:

  第一,1800年代后期,美国的工业革命加速了全球低成本制造基地从欧洲向美国转移;

  第二,1950年代和60年代,战后的日本把自己重建成一个低成本制造基地;

  第三,1970年代后期和1980年代,日本逐渐成为一个全球重量级的发达国家,与其相邻的韩国转而成为低成本制造中心;

  第四,1980年代后期,低成本制造基地向快速发展的东南亚国家和台湾转移;

  第五,1990年代至今,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巨大的市场使中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制造基地。

  当中国手握全球制造基地转移的“接力棒”时,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踏步发展。无论是已经走过的“十五”时期,还是正在经历的“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都足以说明制造基地转移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作为制造业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装备制造业也在这一阶段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不仅如此,能够在全球各国的激烈竞争中占有重要一席,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绝对的低成本和相对的高效率这两项可以依赖的独特禀赋。凭借此两项优势,中国装备制造业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全球装备制造的基地,并且依托于这个基地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汽车工业,以小见大

  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大环境下,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汽车工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果仅仅从市场层面上分析,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国内几大整车厂商每年持续增长的产销量以及层出不穷的新款车型。似乎汽车工业的发展,就是这几家厂商的功劳。殊不知,这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已。

  当视角转向汽车工业的内部,我们不难发现,每一辆汽车都是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而这些零部件中的大多数都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在这背后,是一家家拥有充足产能、先进技术的零部件厂商。在这一家家零部件厂商的背后,则是我们的机床制造、机械制造等企业。一个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串起了整个的中国汽车工业。可以说,中国汽车工业的腾飞应该归功于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没有这些基础制造工业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

  其实,汽车工业仅仅是装备制造业众多应用领域的一个镜头而已。在其他领域,全球装备制造业的转移以及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成长,给中国其他的工业行业同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中国民族产业之一的汽车工业,以其产业链条长、行业涉及广等特点,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面镜子。汽车工业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无疑都反映了装备制造业转移所带来的巨大帮助。可以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的不仅仅是产销量的提高,更多的则是带给中国汽车工业竞争力的提升,也是装备制造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竞争力提升一:自主实践的成长

  中国汽车工业与国外汽车厂商的合资,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启动了。但是,在最开始的十几年时间里,我们的企业大多都是在帮助国外厂商组装进口的零部件,出让了市场却没有换来任何有意义的价值。

  随着全球装备制造业的转移,国外与汽车相关产业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企业开展自主实践提供了广阔的机会。一方面,中国本土整车厂商终于有机会可以直接在国内采购合资企业生产的高质量的零部件。有了强大的配套体系的支撑,中国民族汽车厂商才有了在市场上说话的底气。另一方面,国外企业的进入,必然要寻找中国的合作伙伴。这也把中国的零部件厂商推到了全球市场的舞台。通过自身不断的实践,满足更高的要求,国内的零部件企业正在逐步进入全球采购体系。不仅如此,全球装备制造业的转移往往是一条产业链先后进入。中国自身的制造产业链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优化。本土的上下游企业为了与外资企业竞争,往往绑在一起提高自身水平,在不断的实践中快速成长。

  可以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成长首先来自于全球转移带来的机会。有了这样的机会,本土企业才可以利用这样的平台进行实践。毕竟,装备制造业不像高科技企业,它是需要在多年经验积累上逐步提高的。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本土的装备制造企业开始了他们的成长之路。当然,来自于国外企业的市场压力和挑战,也给中国本土的装备制造企业带来了更为强大的动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