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每一个企业都是要死亡的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5日 16:23 《中国商人》杂志
文/ 木萱子 几乎每个人都想着长生不老,几乎每个组织都想着生生不息。“永垂不朽”、“再活五百年”……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人类无法企及的梦想与浩叹。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如果它流动,它就流走;如果它存在,它便干枯,如果它生长,它就会慢慢凋零…… 世界就是一个周期性的死亡与出生的交替。每一个人都是要死亡的,每一个组织都是要消殆的。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而企业,死亡更是如影随形:中国民营企业的寿命平均不到六年;日本,90%的新成立企业在三年内死亡…… 这只是以前,而现在,大企业,包括上市公司,也快速进入了短寿的行列,自2004年以来,你闭眼稍加思索,就会数出一连串的名字:德隆、健力宝、科龙…… 生与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往往是一转身的距离。 虽如此,可是人们还是忌讳谈论死亡。面对企业,人们谈论更多的是,如何做强做大。涉及死亡的,往往是那些已经轰然倒地的企业,各路神仙专家在面对死亡的躯体,发表着种种精辟或者不精辟的看法与分析。 我们往往缺乏直面现实的勇气,缺乏直面处于鼎盛时期强悍组织的心态。 2000年的时候,我在一家都市报担任经济部主任的时候,曾经想采访那些已经败走的企业负责人,与他们探讨曾经的得失,以及这里面的过程与教训。但最后我是两手空空,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面这个设想都是空留纸上。 时隔六年,我担任一家财经杂志的社长兼主编的时候,专门开辟栏目,依旧想完成这个“数年未能完成的”设想。尽管我们安排了大量的、精干的编辑记者,尽管我们高悬高稿酬,但是,这个栏目依旧是“闹饥荒”,不由地你不长叹。 痛快的时候可以聚众大碗喝酒众人簇拥,失意的时候闭门思过独舔伤口。我们太多的企业负责人如此精辟地阐述着中国人的一些处世哲学。 俗话说,幸福总是相似的,而不幸总各有各的不同。而中国企业界,恰恰需要这些不同,才能有“前车之鉴”的成效。 此次,我们关注的是十个在中国绝对属于“金字塔”顶端的企业掌门人,我们在他们处于鼎盛时期的时候探讨他们企业的“死亡”,这似乎有点残忍,有点不合常理。 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这是古训。我们以旁观者的角度,以记录者的身份,来把握一个企业组织在鼎盛时期潜伏的种种隐患,我们发现的这种隐患,也许你不以为然,但是你不能不思考;你可以不思考,但是你不能漠视这种隐患的来龙去脉…… 看完此书,你可以愤怒,你可以冒火,你可以咒骂,你可以抱怨,但是请你记住: 说你、骂你,是因为我爱你。 我与你无关,便不会再牵挂你。 你的辉煌与黯淡,重生与崛起,都将牵动我们关切的目光。 我们出版此书(指《他们将如何倒下》一书)的主旨,正是如此。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