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下萨博的后果

2014年10月20日 15:58  《英才》 微博 收藏本文     

  中国车企海外并购最忌“拍脑门儿”。

  文|本刊记者 张延陶

  意欲重振瑞典汽车品牌萨博的汽车厂商NEVS近日终于申请破产。这家有中方投资背景的公司于2012年收购了萨博资产,并在瑞典重新启动了萨博工厂。但长期以来NEVS一直受缺少资金之苦。由于拖欠供应商货款等债务,NEVS欠款总额达到4亿瑞典克朗,约合5,756万美元,NEVS自从今年5月起已经停止生产。

  与NEVS共同吃下这次失败收购苦果的,有NEVS母公司国家现代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国能电力集团,也有对产业方向把握不清的青岛青博投资有限公司。

  在NEVS收购萨博资产后的2013年初,一份100亿元的大项目悄然落户青岛。这个项目帮助年产40万的瑞典萨博汽车在中国落地。为此,青岛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青岛青博投资有限公司。这个在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成立合资汽车企业,主要生产萨博品牌的传统燃油及纯电动新能源汽车。

  这一项目计划实现年产能40万辆,产值1200亿元,一期投资40亿元,生产汽车20万辆。时任NEVS董事长Karl-Erling Trogen表示,青岛公司所生产的萨博汽车,将主要面向中国市场,而瑞典原萨博的特洛海坦(Trollh·ttan)工厂生产的汽车将主要满足欧洲国家的需要。

  当时倾向的合作方式是,青岛青博投资有限公司向NEVS注资,用于购买其22%的股份。根据合作的具体情况,双方在此基础上继续注资,成立专门生产传统动力的汽油版萨博汽车以及纯电动萨博汽车的汽车合资企业,最终将青岛打造成为萨博品牌汽车的研发中心、制造中心、采购中心和销售中心。

  然而青岛方的加入并没有改变NEVS的短命,原因在于二者在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展路径上产生了分歧,NEVS方面认为新能源汽车是深受雾霾之扰的中国未来的汽车产业方向,然而当时新能源汽车却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行业瓶颈期,可以说,二者其实并无真正的孰是孰非。

  其实萨博汽车自2009年初被通用“赶出家门”后,瞬间成为了车企争相竞购的香饽饽,北京汽车在同年就收购了萨博三个整车的平台及相关技术,随后“中国二庞”也试图将萨博揽入怀中。可除了北汽最终在萨博的基础上开发出自有车型后,其他的参与者均以失败告终。

  纵观全球的汽车并购案例,75%都不得不面对失败的结局。可其余25%的成功案例也往往令人印象深刻,比如雷诺与日产、宝马[微博]与mini,甚至早期的大众与奥迪——要么是强强联合海外扩张,或者是收购小众品牌,经营细分市场。同时基于充分了解基础上的合并也是促成并购整合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国企业也面临着诸多诱惑。近两年,中国车企在全球汽车版图上的海外并购屡见不鲜,深层次原因在于“市场换技术”扩容了规模,但实际上核心技术的掌握实在少的可怜,若想靠自己进入整车制造领域,不仅烧钱,而且行业增量的空间太小。因此借他山之石就成了看似“物美价廉”的方式。

  但是被收购方的整车平台是否具备足够的竞争力?电池技术和产能是否跟得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脚步?收购方与被收购方是否彼此了解?这些问题如果还没有解决,“拍脑门儿”式收购又何谈成功?

文章关键词: 经济管理商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四中全会独家交互策划:让阳光照耀每个人
  • 体育国务院:足球发展滞后 大力推广校园足球
  • 娱乐张柏芝被曝搭新欢陈冠希牵线 经纪人否认
  • 财经北大前校长:转基因争议阻碍产品造福于民
  • 科技上海禁打车软件显示乘客目的地
  • 博客红烛:曹操儿子曹丕是好皇帝还是暴君?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博士后教高中是否大材小用 国考最热职位
  • 高善文:短端利率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 金岩石:创业板企业为何能卖高价
  • 林伯强:油价暴跌对中国利大于弊
  • 石建勋:欧洲“人民币热”说明了什么
  • 徐斌:全球通缩通胀变化或在一瞬间
  • 易宪容:央行救市难扭转楼市下行趋势
  • 邱林:中国能成为全球石油的主宰者吗
  • 洪榕:看懂新三板才能看懂A股未来
  • 傅蔚冈:公积金制度升级还是卸载?
  • 水皮:A股有的是故事 而且是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