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真心向善,根本不用在乎潮流是什么。
主持人|本刊记者 修思禹
嘉 宾|直方大管理创新研究中心总裁 许正/导演 王潮歌
苹果公司在9月发布了一款智能手表——Apple Watch,网上对这款手表功能热议的同时,有网友抛出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观点“Apple Watch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品牌的手表,而是佛珠。”一石击起千层浪,点赞者称其思维跳跃的妙,声讨者指责其不懂佛法,出言不敬。
有人说,在物质和财富高度发达以后,人们就更容易感到精神世界的贫乏和空虚,也更想寻找一些相关的精神滋养,探寻一些更深层的概念,就像电影《无法触及》中坐在轮椅上的贵族,与随性的帮佣之间,开始探讨人生的意义、生命的本源。
但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在如今物质高度发达的世界,精神世界的修行似乎也有物质化的倾向。就像一个描述新旧土豪的段子那样:从戴金链子改成戴佛珠,从汉人活生生改为藏人,从游山玩水改成结伙辟谷,从流里流气改成佛里佛气……
9月19,导演王潮歌在山西五台山推出了一部大戏《又见五台山》,用一个半小时在舞台上试图诠释佛法与人生,有人看完懵懵懂懂,有人看完泪流满面。王潮歌说她自己并没有信仰,却臣服于佛教。而受过东、西方教育,又曾做过多年外企高管的许正,坦承自己是虔诚的佛教徒。不同经历的两个人,在精神与物质这个话题上会有怎样的碰撞?
主持人:你所理解的修行是什么?
许正:我们每天脑子里波荡起伏的念头,因为不真实而被称为妄念。真的心一定不是妄念所升起的心。当我们能够把自己的妄念逐渐沉淀下来,明澈的内心就会呈现。在找到内心的过程,所依靠的就是对真理的明了。当人利用信仰从正向的循环逐渐走出来后,就会变得愉悦、快活、清安,对真理产生更加清醒的认知,并且会乐于去实践真理。
王潮歌:中国的佛教核心价值有两个,宇宙观和时间观,简单来说,就是在浩瀚的宇宙空间,时间是不存在的,你看不见的东西也不代表不存在。在这两个大概念下,人生的细碎,没有什么放不下的。我对修行的界线持有不同的看法,我不认为吃素、剃度、皈依就是有信仰。信仰也不是要限制人的行为,每天必须要读多少遍的经文。人心向善,就是有信仰的表现。释迦摩尼说,悟到生活的真理后,人就能变成菩萨普渡众人。所以,我觉得如果所有人都能向善,大家就是互为菩萨。
主持人:你如何看待修行的商业化?
王潮歌:商业化并不可耻。不挣钱大家吃什么?不能简单把一些现象说成是商业的错。当然,我只是一个导演,不敢妄做判断,但世界万物没有对立二字。二者只要能找到统一、和谐、共生的原则,一切问题就都是有解的。
许正:很多人修行是一种做生意的心态,扔出去一百块,希望得回来一万块。扔出去一万块,希望有一百万。这种做生意的心态就是完全物质化、功利化。当今物欲横流的物质世界已经被强化,而我们又顺着惯常思维去强化,跟着物质化。追求一种必须达成的目标,强调所谓一定要取得成功,每个人的内心都变得非常紧张、焦虑、烦恼、挣扎,这就不是修行。
主持人:你如何看待修行成为商业流行时尚?
许正:现在很多人也会用一些外在的特征告诉你他信什么,比如,戴着佛珠,谈起话来有时候还引经据典。但是这些人不像我们想象当中或者理想中应该学佛人的样子,但是又说不出来为什么。有些人还非常执着和痴迷。还有一些人经营企业的很多理念也跟佛法结合起来,虽然说不出来,但总好像他们的行为又不太对。
有一次在一个活动中,我碰到了一个多年没有见到的老朋友,他说学习佛法以后,莫名其妙地发了很多财。我开玩笑说,“你好像拜的是财神,不是佛”。在他眼光里面,学佛法就是财神的功用。还有些人是被一些神奇的传说所迷惑。以为通过这样的方式,自己懂得比别人多,在精神层面上、修持层面上高人一等。甚至希望通过出小力气博得大回报,或者用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使自己能够逃脱所有法则的惩罚。当把这些心态放在佛法里来学习的时候,连最基本的执念都无从放下,谈何修行呢?
王潮歌:商界、政界或者普通百姓都没有什么不同。如果是真心向善,根本不用在乎潮流是什么,如果是跟风为自己贴上某种标签,他想要的就根本不是信仰。
主持人:你觉得人生最终追求的意义是什么?
许正:最重要的是要检点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不是在进入精神世界?真的相信精神世界的修行吗?可以检点自己的内心吗?如果这些答案都是肯定的,从精神世界的物质主义里抽离出来,从而走向真正快活,乃至解脱的精神世界,也许就是人生应该追求的意义。
王潮歌:对我来说,如果把作品当成一个人的修持来讲,每完成一部有意义的作品,那我可能就会向修行的至高境界又迈了一步。所以只要我的创造力还在,精神头还足,身体还允许,我就大踏步地向前走。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