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理财需防“灰色地带”

2014年10月09日 10:33  《法人》  收藏本文     

  ◎ 文 《法人》特约撰稿 马金顺

  由于目前国家对境外理财投资还没有完全放开,通过人民币业务做投资,虽不受监管限制,但其实走的是一个灰色地带,应特别注意防范投资风险

  一年一度的国庆长假再次到来,许多人在选择出境游的同时,也会来一趟境外理财之旅。

  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台湾金融监管会”)也瞄到了其中的商机,近日讨论了大陆游客赴台理财方案。

  据了解,大陆游客赴台理财方案于9月底出炉,目前已确定赴台自由行大陆游客可透过OBU(国际金融业务分行)、OSU(国际证券业务分公司)和未来的OIU(国际保险业务分公司)进行理财。

  据解,国际金融业务分行,又称离岸银行或境外银行,是指存款人在境外其居住地开设账户的银行;国际证券业务分公司和国际保险业务分公司是拓展国际证券业务、保险业务的公司,与国内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业务类似。通过上述机构,大陆游客可以购买台湾相关的金融理财产品。

  据东莞证券[微博]厦门营业部首席投资顾问杨博光博士介绍,由于近日台湾证交所与新加坡交易所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共同发展两地股票市场的交易联结机制,也就是所谓的“台星通”,之后还有“台日通”“台英通”等。所以大陆居民到台湾投资,不仅可以直接投资台湾的基金、证券等金融产品以及房地产,还可以通过台湾,去一些国家(比如日本、新加坡等)做投资。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净值人士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当国内的投资理财产品难以满足这些高净值客户的需求之时,境外理财的投资渠道就成了另一种投资理财方式的有效补充。

  但境外理财旅游是否真的如此简单?境外理财有哪些途径?又有哪些限制?相比于在国内理财投资,境外理财的风险将如何控制?

  境外投资渠道狭窄

  “大陆居民向境外投资,不仅渠道狭窄,而且还要受到5万美元换汇的限制。”杨博光表示,目前大陆居民向境外投资的渠道只有有限途径——要么投资者直接到境外开户,然后做投资;要么就是通过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即QDII。

  据笔者了解,QDII是在资本账项未完全开放的国家和地区,让当地投资者投资海外的机制,投资者必须通过该机制,才可进行买卖,以便国家监管资金流向及规模。QDII产品目前主要可分为保险系QDII(一般不对个人投资者开放)、银行系QDII(认购门槛较高)及基金系QDII(风险合收益都比较高,认购门槛低)。

  杨博光认为,由于QDII是一种投资机制,等于是一种集资,总额也许有限定,但是对于个体并没有限制,因为受国家监管,国家能够知道进出数额。

  “但是,投资者直接到境外开户,要受国家规定的5万美元的限制。”杨博光说。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金融法研究所所长刘少军亦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规定,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都有限制。一般企业对外投资要经过监管机构的批准;个人以私人的身份对外投资,一年不能超过5万美元。

  银行打了“擦边球”

  据杨博光介绍,在境外直接开户和到境外以当地货币形式取现均要受到换汇数额每年5万美元的限制。有投资者对此也有疑问:难道不能通过直接在国内相关银行开户,存储人民币后,再从境外银行以人民币的形式取现投资以此规避外汇管制吗?

  刘少军认为,如果以这种途径取现,投资者会遇到另一个困难,就是因为人民币不是国际上通用的货币,境外支持人民币业务的银行也很少。境外银行如果做人民币业务,是要经过央行[微博]许可的。

  而杨博光认为,这样做虽然避开了换汇的问题,但是在境外银行取出的金额也是有限的。

  安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金融法专业律师任谷龙说:“由于目前国家对个人境外投资还没有完全放开,通过人民币业务做投资,虽不受监管的限制,但其实走的是一个灰色地带,银行打了一个‘擦边球’。现实中,很多个人的境外购房或者其他直接投资可能是通过地下钱庄或者其他隐蔽的方式将资金汇到境外的。”

  “国内银行对从境内给海外账户汇款有严格限制,如果这个账户是境外投资所用,必须要经过外汇管理局的批准,境内银行才能进行操作。不过现实操作中,有些银行会要求只要客户存款超过一定限额或者是成为该行的贵宾客户,银行就可以帮助客户办理汇款到境外的业务。”杨博光解释说。

  首创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王剑辉也认为:“一般国外银行对外国人到其银行开户也有一些要求,比如会让投资者签订一些文件,文件内容包括这些资金来源都是合法的、投资者告知银行的信息都是真实的等。如果日后通过风控系统查出问题,损失都由投资者自己承担。”

  境外理财风险高

  据台湾投资专家、厦门多快好省财商学院院长陈亮瑜分析:“由于目前台湾的定准率比较低,如果大陆游客赴台购买固定收益类的产品,意义并不大。”

  海外投资除了可能存在收益率无法保障的风险之外,还可能存在着其他方面的隐患。

  王剑辉认为,大陆居民到境外购买理财产品,要面临双重风险。如果是通过国内的金融机构购买的,首先要面临的是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对国外的市场不是很了解,一旦遇到金融危机,可能就会出现遇到境外金融机构倒闭的风险,这属于非信用风险。

  “一旦遇到风险和问题,在维权的过程中,由于各国法律制度不一样,可能会导致对某些事实的认定方法也不一样,可能给诉讼带来困难。到境外投资出现问题,一般也会适用国外法律,这样对投资者也是不利的。”王剑辉进一步解释说。

  任谷龙对此表示赞同,他说:“国内机构代客境外理财发生亏损而引起的诉讼中,因为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都会让客户签订一些风险确认的合同,诉讼中只有证明银行有违规操作,比如没有披露风险等,否则个人投资者胜诉的可能性非常小。”

  杨博光也认为,大陆居民到境外购买理财产品,最大的困难就在于产品的选择。对于国内银行来说,主推的产品肯定是那些刚推出的理财产品。但是对于境外银行来说,可能会推荐那些卖得相对较贵的理财产品。所以,如果投资者不具备相关国家的理财知识,面对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将很难选择,也很难规避风险的。

  刘少军说:“大陆居民对国外的法律法规并不是很了解,在购买境外理财产品时最大的风险就是税收。因为国外的税法很复杂,并且比国内要严格得多。很多产品是要缴税的,特别是收益型的产品。”

  而杨博光则认为到境外购买理财产品唯一的风险就是汇兑方面。因为出去投资还会牵涉换汇问题,汇兑表面上看起来是人民币和新台币,但其实要通过美元来转换,因为人民币和新台币都不是国际上可以交易的货币。对于长期性的投资来讲,风险不容小觑。

  陈亮瑜建议,到境外购买理财产品,首先要通过合法合规的金融机构来购买。做投资之前,投资者肯定会先考虑风险,其中第一个风险就是本金风险;其次是投资风险,投资者要依据个人的风险偏好、投资需求,采取不同的策略去做投资,切忌盲目地单笔投入,以降低投资风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资讯来源,通过资讯,投资者可以随时来观察自己的境外产品状况。在境外投资不比国内,投资者必须时时关注它,而不是买了就不管了。

  “到境外理财,投资者必须真懂,不懂的话千万不能去做。到哪里投资能够赚钱,首先要看宏观经济的表现,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否能够保证,如果宏观经济表现不佳,投资收益就有比较大的风险。”刘少军说。

文章关键词: 财经公司经济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多家涉刘铁男案高管目前安然无恙
  • 体育体操世锦赛女团摘银 世锦赛女排0-3巴西
  • 娱乐黄毅清称三个月未见女 将放弃监护权争夺
  • 财经发改委价格司5名官员被查:仅剩两名领导
  • 科技苹果16日开发布会或推新iPad
  • 博客方军:大陆最后的飞虎老兵还有谁(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57岁教师爬墙修黑板 网友赞其蛮拼的(图)
  • 慕容小散:A股红的不光是十月而已
  • 杨红旭:房贷为何突然大放水?
  • 朱大鸣:楼市可能出现惊天大逆转
  • 易宪容:房贷新政能难引诱投资者入市
  • 叶檀:美元指数大涨敲打老房子
  • 冉学东:“土币”不再发行是重大问题
  • 杨德龙:A股结构性牛市开启
  • 徽湖:谁在支持房价耍流氓?
  • 徐斌:黄金暴跌是有预谋的攻击
  • 叶檀:互联网泡沫是不坏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