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 老江湖再上市

2014年09月09日 15:40  《英才》 微博 收藏本文     

  中国资本市场“错综复杂”关系中的“左右逢源”和“进退得当”让中金不可能轻易让出老大的江湖地位。

  文|文晖

  中金拟再上市,一石激起千层浪。

  7月中,据《华尔街日报》消息称,顶尖投资银行之一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或中金)正筹备在香港上市。

  据称,中金已经邀请银行家参与其潜在的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承销,但暂时还没有时间表。银行家们将在未来几周会见中金管理层,之后将选择其IPO交易的经办行。

  但是,中金真的会上市吗?它图什么呢?

  缘由

  中金上市因为缺钱?

  此言倒也不虚,多年来,中金是承销中国内地和香港IPO以及中资债券的最大投行,就资本市场提供建议是其核心业务。不过,众所周知的原因,内地资本市场IPO“冷却”一年多,同时中金借以扬名的众多大型国有企业香港IPO都已完成,大型项目“稀缺”。即使个别大型项目中,以往中金公司独占的局面也不再,中金不再像以往那般占据主导地位。

  业绩也印证了这一点,2011年,中金公司仅实现净利润1.39亿元,较2010年大跌84.7%。而中金生意较好的年度,如2007和2009年纯利高达12.43亿元和11.45亿元。虽然2012和2013年情况有所好转,但纯利也仅维持在3亿元左右。

  券商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无论要开展投行、自营、经纪等任何业务,都需要大量资金在背后支持。券商的竞争日趋同质化,胜出的关键在于资金实力。

  中金2013年报显示,其流动性紧张,资金实力不足的问题显而易见。2012和2013年现金净流出额分别为31.19亿元和42.35亿元。中金也承认:“作为证券公司,在融资能力上存在较大局限,银行间市场拆借最长期限只有7天,银行对证券公司的授信也受到较多监管限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流动性管理。”

  年初至今,据彭博社资料,中金于内地承销排名第14位,市占率仅2.3%;于香港排名第7位,市场份额4.8%,略逊色于中信证券5.5%的市场占有率。

  此外,中金的运营成本高企一直是令人既“艳羡”又“嘲笑”的双重悖论,一度市场上有言:外资投行是中金收入的三倍;中金收入是国内券商的三倍。此语固有夸张的成分,但也从另一个层面承认了一个事实,中金的人力资源成本相对高企。更不要忘记,中金的办公地点地处国贸核心区,中金的员工大都系出名校、名门,中金的竞争对手很长一段时间不是中资,而是外资,“挖墙脚”的大都是外资投行。

  时至今日,又一个新的对手“私募股权基金”也加入了人才的争夺中,转入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称为投行的新时尚。

  种种重压下,若没有相对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业务机会,怎么可能留住这些人才呢?

  纷争

  盛时被掩盖的问题在困难时凸显。

  中金的业务模式和市场定位一直以大型国有企业重组及海外上市融资为主,这其中有相当大的政府支持因素。因此,多是依靠少数人争取投行项目,可现在这种模式的影响在逐步弱化。

  与国内其他券商相比,中金也有劣势。国内券商多有国企背景,在做项目上比较灵活,可以花很多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培养与国内企业相关负责人的关系,这些关系在以后合作过程中十分重要。而中金做业务时与企业关系比较短线,这让之后做业务十分被动。尽管从业务量上看,这几年还维持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但这种竞争已经让中金备感压力。

  然而,中金上市谈何容易。实际上,中金上市与否,管理层有很大的发言权。

  在中金公司这个典型的“强管理者、弱所有者”的结构中,管理层对于谁成为股东有一定的发言权。因此,上市之议题,中金管理层的态度对于上市的意愿很重要。

  中金公司1995年成立,两年之后中国国际金融(香港)有限公司(中金香港)即正式投入运营,承担了中金公司主要的海外业务发展平台职能。

  当前中金共有7家股东,中央汇金持股43.35%、中国投融资担保持7.65%、新加坡政府投资持16.35%、名力集团持7.35%、TPG持10.3%、KKR持10%、东方人寿持5%。

  在此前的股权交易过程中,中金管理层曾经提出了“管理层持股20%的计划”,但未能获得董事会的认同,中金公司的“影子股票”究竟该如何解决一直没有得到答案。

  “影子股票”指的是只有分红权没有投票权的虚拟股票,也就是中金公司的管理层每年都把奖金投入“影子股票池”,希望条件成熟时转成真正的股票。

  尽管最近几年中金的中高层离职潮不断出现,但事实上,公司的核心层是稳定的,而且也在不断扩充中。因而,如何实现管理层在上市中的利益,才是上市与否的核心。

  地位

  其实,2014年的中金有些倒霉。

  IPO重启后,由中金负责的奥赛康由于定价水平较高,需要大量转售老股才能对冲超募规模,引致舆论对于“老股东高价套现”的激烈批评,证监会[微博]政策的“纰漏”显然让投行承担了责任。处在舆论重压和市场“聒噪”中的证监会不得不将板子打在中金的身上,奥赛康的发行被紧急叫停。

  随后,证监会派出200人的核查队伍,调查奥赛康等新股发行过程中有无舞弊行为,经过冗长的调查,证监会认为,中金公司在承销过程中指使财经公关公司宣传奥赛康估值不高后市看涨的言论,诱导投资者高价申购股票,违反了证券发行承销办法的有关规定。

  但事实上,证监会此举在业内人士看来颇有异议,只是无可奈何而已。

  当然,也并非全是坏消息。2014上半年,中金公司投行业务完成的项目也以香港市场为主。保荐项目包括中国北车、恒兴黄金、瀚华金控、百奥、哈尔滨银行、阳光100等先后在港上市。

  上市的中金,将是可怕的。

  中金常常被看作投行的“黄埔军校”、私募股权基金的“资源库”;被很多追赶者看作是自己的目标;被媒体称为“巨星”坠落的典型。但事实上,中金管理层的高度稳定和丰厚的人才储备,以及在中国资本市场“错综复杂”关系中的“左右逢源”和“进退得当”让中金不可能轻易让出老大的江湖地位。

文章关键词: 中金上市香港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成都公安多人被查 案件由会所老板牵出
  • 体育亚青赛国青最后时刻破门1-1 压韩国出线
  • 娱乐高梓淇蔡琳大婚 新郎接亲向长辈敬茶
  • 财经蓝翔技校校长荣兰祥资产可能几十亿
  • 科技第一线|黄牛揭秘倒卖水货iPhone 6幕后
  • 博客谢娜遭批背后 30年来妓女如何称呼嫖客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周末国际教育嘉年华门票秒杀 国考公告
  • 张化桥:中国经济政策应告别随机路线
  • 安邦:利用国际资本推高A股的机会
  • 余丰慧:中国影子银行风险到底有多大
  • 明天的天:房贷证劵化让房价只涨不跌
  • 叶檀:中小煤炭企业玩完
  • 巴曙松:如何看待美银行体系的复苏
  • 牛刀:美元将再次暴涨
  • 管清友:从“新中国”看未来投资主线
  • 杨红旭:房价在什么情况下会崩盘?
  • 叶檀:穷人买房富人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