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新型城镇化重在体制突破和金融创新

2014年08月13日 13:39  《国际融资》  收藏本文     

  ■本刊记者 李跻嵘

  作为一条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不但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在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的大背景下,如何让规划更好地落地实施?房地产企业面对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怎样实现转型发展?破解绿色低碳创新技术推广难的关键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国际融资》杂志记者采访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处长、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分会副秘书长、北京中建政研信息咨询中心主任梁舰先生

  推行新型城镇化需要将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记者:2014年3月,中央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您认为《规划》有何特点?

  梁舰:我认为《规划》有四个特点,第一,这是一份由中共中央发布的文件。第二,它诞生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之后,与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第三,它不同于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它的时间跨度较长,横跨“十二五”和“十三五”两个时期。第四,规划不仅提出了三个“一个亿”目标,也提出了很多具体措施,无论从顶层设计上还是落地实施上都非常全面。

  记者:您认为在推行《规划》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梁舰:新型城镇化能否成功推行,一要看具体细则,二要看体制突破,三要看实施。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首先,要面对资金问题,在中央财政相对充裕而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其次,各地方政府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规划,将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绝对不能搞千城一面,建设更多的空城、鬼城。最后,近年来虽然新型城镇化的概念非常热,但是我们一定要对它有一个冷静和客观的认识,城镇化不是七年时间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过程。参与城市规划、运营是房地产企业的转型方向之一。

  记者:目前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如何?金融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梁舰:中国房地产业目前正处于周期性调整,依然呈献出增长态势,只是增长速度有所下滑,不同地区面临着不同的形势。本届政府在房地产业政策的思路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来不用“调控”二字。前段时间我去湖南和湖北的几个城市调研,当地房管局的领导很着急,书记和市长问他们为什么房价和交易量下降了。实际上现在经济增速放缓导致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保障房等民生支出又是不可减少的,很多城市的负债率很高,城镇化发展需要钱,这就要靠金融创新来解决资金问题。

  记者:您认为当前形势下房地产企业应当如何转型?

  梁舰: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企业在保证现金流的情况下,要加强基本功。住宅类地产以往在房地产业中的比例要占到80%以上,而现在养老地产、商业地产和旅游地产等的占比逐渐在扩大。我认为房子未来终究会从单纯的居住属性过渡到商品属性,例如现在就有不少老年人到环境优美的地方颐养千年,并且这些养老地产项目经营得还不错。我想,未来优秀房地产企业将更多地参与城市运营,不仅仅是建设一个小区,而是帮助政府对于一片土地进行整体的设计和规划。

  通过顶层设计走出绿色创新技术推广困境

  记者:现在有很多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创新技术还远不能大范围应用,您认为房地产业在未来发展中如何更好地与这些创新技术相结合?怎样更好地推广绿色、低碳、节能的建筑?

  梁舰:我觉得创新是一件好事情,很多技术创新也是很有必要的,但结果会有两种,或成功或失败。例如,远大有一个地产项目,它没有采取传统的先规划设计后施工的方式,而是先在工厂中做好模型,然后用类似搭积木的方式实地建造。最初社会上对于这个创新的争议很大,焦点集中在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是否有保障,现在看来有越来越多的舆论对它的评价是正面的,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已成为建筑领域的建造趋势!

  建筑是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而且是刚性的排放领域,一旦现在所建建筑不节能,用户今后是难以修正改变的。目前住建部正在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以住宅为重点,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节能虽然有国家政策倡导和支持,但推广起来确实有很大难度,企业为了控制成本依然还会使用不低碳、不节能的材料。我认为,推广创新技术是一个长期过程,房地产商和施工单位千万不要对国家推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有任何怀疑,但这也不是房地产开发商一方的事情,而是需要规划设计者、材料供应商、房地产开发商等多方齐心协力。

  记者:在您看来,造成房地产领域绿色低碳创新技术推广难症结在哪里?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梁舰:中国目前有很多科研成果出不了实验室,或者走出实验室却不能进行产业化,问题就是科研与产业之间衔接不畅、出现脱节。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使得住建部、环保部、科技部和发改委等各部委通力合作进行体制上的创新和突破。如果像铁路警察那样各管一段路的话,那么,这件事情就无法做成。通过制定行业技术政策、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技术评估推广,引导和推进科技创新,促进民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土地、税收、产业等政策方面向就会向绿色低碳建筑倾斜。(摄影 陈醒)

文章关键词: 投资行业财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官媒:习近平对邓小平的“三个认同”
  • 体育欧洲超级杯-皇马2-0夺冠 C罗梅开二度
  • 娱乐警方披露高虎被抓详情:2女1男聚众吸毒
  • 财经开发商吐槽62%利润被政府抽走
  • 科技租车软件面临猝死:私家车加盟被叫停
  • 博客易中天:汉武帝如何建立起强大帝国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挂科过多被罚留级 大学生状告母校获胜诉
  • 余丰慧:楼市泡沫击垮温州企业的教训
  • 水皮:沪港通为境外资金敞开A股大门
  • 凯恩斯:A股未来仍是结构化行情
  • 慕容小散:限贷放开也不能皆大欢喜
  • 肖磊:限购不可能完成的历史使命
  • 叶檀:户籍改革为什么不放开大城市
  • 易宪容:欧美股市进入崩盘的前夜?
  • 数据观股:基金经理对亏损不能没担当
  • 李大霄:沪港通隐藏巨大的投资机会
  • 林耘:现在判断A股是大牛市有点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