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经济贸易风险分析报告

2014年08月13日 13:39  《国际融资》  收藏本文     

  经济贸易风险

  尼日利亚是西非最大经济体,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潜力巨大,对外支付较有保障。尼日利亚营商环境略高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平均水平,但近年来未有实质性改善,反映出该国市场化改革和政府治理改良的推进较为艰难。

  石油产业出现萎缩,支柱行业对经济发展形成拖累。尼日利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仅次于南非的第二大经济体。石油是其支柱产业,其它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粮食不能自给,基础设施落后。在石油工业的直接拉动下,尼日利亚过去10年的平均经济增长超过7%。不过,由于产油区的盗油行为和破坏活动猖獗,2006~2009年以及2012年以来,尼日利亚原油产量持续下滑。根据尼日利亚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2012年,尼日利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下降0.9%,占GDP比重为37%。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统计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尼日利亚原油产量显著下降,达到210万~230万桶/天,低于预期的248万桶/天。尼日利亚严重依赖石油的经济结构,导致经济发展易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脆弱性突出;同时,石油行业的萎缩势头,以及旨在改革油气行业财税政策、放宽油气下游行业管制的《石油工业法案》进展缓慢,引发外界对尼日利亚油气行业政策走向的担忧,导致行业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也间接拖累了尼日利亚的经济增长。

  非油气行业将成为经济发展引擎,经济增长预计将温和放缓。受油气行业萎缩影响,非油气行业已经成为尼日利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电信服务业、外贸行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表现尤其抢眼。近年来,尼日利亚农业产出逐年提高,尽管2012年底该国国内洪灾拖累了2012年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但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尼日利亚农业的发展趋势仍将稳健。油气之外的工业增长预计将较为温和,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与之相关的工业领域例如水泥行业将得到发展。综合来看,鉴于全球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2012年洪灾影响农业产出,以及北部地区形势动荡,预计尼日利亚2013年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实际GDP增速为6.8%。

  通货膨胀水平趋于稳定,失业率高。2012年1月1日,尼日利亚石油产品价格管理局突然取消汽油补贴,各地汽油价格应声上涨,交通费用随之水涨船高。2012年底,洪灾全面推高尼日利亚国内食品价格。受这两个主要因素影响,尼日利亚2012年通货膨胀率从上年的10.8%攀升至12.2%。2013年,基于上年同期较高的物价基数水平,尼日利亚通货膨胀水平将有望出现回调,但在公共开支和私人消费的强劲支撑下,年均通货膨胀率不会出现大幅回落,预计将降至9.9%左右。尼日利亚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2013年1~4月,尼日利亚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连续四个月均低于10%。

  近年来,尼日利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贫困和失业问题有所好转,但仍是贫困和失业问题突出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微博]的研究结果,尼日利亚的贫困率为46%,贫困问题略有改善。2013年3月,尼日利亚劳工和生产力部官方披露,尼日利亚失业率高达23.9%。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统计,全球失业人口中青年人占40%,因此,高企的失业率容易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

  国际收支失衡风险

  石油出口收入决定经常账户盈亏水平。近年来,受益于原油出口带来的大量收入,尼日利亚商品贸易常年处于盈余状态。服务贸易、收益项目赤字逐年扩大,包括侨汇、外援在内的转移支付项目盈余逐年增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波动情况,是影响尼日利亚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因素。2012年,尼日利亚经常账户盈余169.9亿美元,占GDP比重为6.1%,是近年来的峰值。预计未来几年内,如果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能维持高位,尼日利亚的经常账户盈余状况仍将保持。

  FDI流入持续稳定,涉足行业不断扩大。尼日利亚市场规模巨大,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宏观经济政策预期稳定,加上近年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走高吸引资金流入,尼日利亚近年的FDI流入一直较为稳定。2012年,尼日利亚吸引外来直接投资达到61.9亿美元,占当年GDP的2.2%。除了传统的油气、制造业、基础设施、服务业和消费品行业外,旅游、购物、餐饮宾馆等行业也日益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重点领域。

  国际储备水平受FDI和石油出口影响。得益于经常账户常年盈余和外国直接投资的稳健流入,尼日利亚国际储备充足,2012年底国际储备达到464.1亿美元。在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账户之外,尼日利亚还设立了石油溢价账户和主权财富基金,以平衡经济周期和油价下行对宏观经济的冲击,目前的账户余额分别为68.2亿美元和10亿美元。尼日利亚的国际储备可以覆盖7个月左右的进口用汇需求,短期内正常的对外支付能力可以保障。不过,鉴于尼日利亚国际收支状况对国际油价以及石油出口存在较大依赖性,国际市场油价波动是尼日利亚国际收支状况可能面临的主要不稳定因素。

  汇率波动风险

  本币币值预期稳定,但贬值压力长期存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油价暴跌,尼日利亚本币奈拉开始进入贬值通道。2009年以来,尼日利亚本币兑美元持续小幅贬值。尼日利亚中央银行采取严格外汇管制,继续维持从紧货币政策,不断干预市场,希望维持奈拉币值稳定,控制输入型通货膨胀。未来一段时期内,如果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仍在高位,尼日利亚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保持稳定,本币奈拉币值将有望避免出现大幅波动。不过,受尼日利亚经济发展带动,成品油等进口商品需求增加,加上大量投资利润汇出,尼日利亚美元需求不断加大,奈拉贬值压力将长期存在。

  外债偿付风险

  外债偿付压力不大。2005年和2007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微博])政策支持工具(PSI)框架下,尼日利亚分别与巴黎俱乐部完成总计304亿美元的债务减免和重组协议,并清偿伦敦俱乐部近20亿美元债务。这使尼日利亚外债水平骤降,相关指标大为改善。根据尼日利亚债务管理办公室(DMO)最新公布的统计,截至2012年12月末,尼日利亚外债规模为65.27亿美元。其中,46.23亿美元来自世界银行,7.03亿美元来自双边贷款,五亿美元来自欧洲债券,4.387亿美元来自非洲发展银行,5663万美元来自商业贷款。外债规模占GDP比重不足3%,远低于20%,的国际警戒线水平,外债偿付压力不大。经济学人智库(EIU)的统计数据与尼日利亚官方数据存在出入,2012年底的外债规模为131.1亿美元,占当年GDP的4.7%,同样远低于国际警戒水平。

  2012年2月,总统乔纳森向国会提交了总额为79亿美元的三年贷款计划(2012~2014年),贷款将主要来自世界银行、非洲发展银行、伊斯兰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用于一系列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改善基础设施的重大项目,包括阿布贾轻轨项目、准格鲁水电站项目、约贝州现代医院项目、索科托侵蚀流域治理项目和地区供水工程等。尼日利亚基础设施发展缺口巨大,急需外部资金支持,且目前尼日利亚总体债务水平较低,依靠石油美元建立起外汇储备为其偿债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该贷款计划不会对尼日利亚外债水平造成过大压力。

  财政失衡风险

  尼日利亚约75%的财政收入来自石油,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走高使近年来年财政收入逐年走高,除石油收入外,非石油部门增长和税收改革也是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相比财政收入,尼日利亚的财政支出更为庞大。尼日利亚经常性项目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比重很高。2012年尼日利亚总额为4.7万亿奈拉(约合305亿美元)的财政预算中,经常性开支3.3万亿奈拉(约合218亿美元),资本性项目开支1.3万亿奈拉(约合87亿美元),分别占71.5%和28.5%。投资支出不足不利于改善尼日利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落后的局面。2012年8月,尼日利亚内阁提出了2013年预算草案,计划财政支出增长5%,达到4.9万亿奈拉(约合308亿美元),其中资本性支出从上年的28.5%升至31.3%,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2.2%。

  虽然尼日利亚财政连年赤字,但石油溢价账户为政府弥补财政资金不足提供了方便的资金来源。2013年第一季度,尼日利亚政府已经从石油溢价账户中支取了两次,每次10亿美元用以弥补财政资金短缺。此外,尼日利亚联邦政府还通过大量增发固定利率国债来筹措财政资金。在2013年的财政预算中,727.2万亿奈拉(约合45.4亿美元)的财政资金需要通过举借内债筹集。尼日利亚中央银行对不断走高的内债表示关注,但尼日利亚债务管理办公室(DMO)对尼日利亚目前,其债务管理状况表示满意,认为目前,国内债务不到GDP的18%,加上4.7%的外债,并没有达到预定的债务比例上限。

  双边经贸风险

  中国与尼日利亚自1971年2月10日建交以来,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双边互信不断加强,近年来,两国未发生显著外交摩擦。中非合作不断深化,为中尼两国双边经济贸易发展打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则为双边贸易发展拓宽了空间。两国签有贸易、经济、技术、科技合作和投资保护等协定,设有经贸联委会,已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为双边经济合作提供了保障。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尼日利亚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带动了通讯器材、电站设备、钢材、铝型材等产品对尼日利亚出口的快速增长。尼日利亚现已成为中国在非洲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中国在尼日利亚建设了莱基自贸区和奥贡自贸区两个经贸合作区。2011年1月,人民币正式成为尼日利亚外汇市场的可交易货币之一,全国授权外汇交易商及各商业银行可为客户开立人民币账户,人民币与奈拉实现可兑换;2011年9月,尼日利亚宣布将人民币作为官方储备货币。两国货币的直接可兑换,有利于规避汇率风险,也有利于国内成套设备等生产和出口周期长的企业扩大对尼日利亚出口。

  双边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是贸易不均衡,中国有较大的贸易顺差。尼日利亚市场上中国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部分不合格产品影响了中国产品声誉。为促进中尼贸易健康发展,一方面要推动两国政府重启产品质量监管对话,提高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要积极扩大自尼日利亚进口,促进自尼日利亚进口结构的多元化。就现有进口规模看,石油、天然气等尼日利亚优势产品进口仍有增长空间,农产品、矿产品等非石油产品进口也有增长可能性。

  商业及投资环境风险

  尼日利亚的整体商业和投资环境略好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平均水平。在世界银行针对全球185个经济体发布的《2013年营商环境报告》中排名第131位,明显落后于南非、加纳、肯尼亚等国,但好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第140位的平均水平。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尼日利亚银行和金融业相对发达,有完善的组织和管理机构,但金融诈骗时有发生;交通运输、通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差,尤其电力供应严重不足,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熟练劳动力短缺,产业体系不完备,配套供应能力差;税收体系复杂甚至扭曲,对外国投资有负面影响,政府正致力于解决直接影响投资流入的双重征税问题以及税收征缴不力问题。

  总体风险评估

  总体上看,尼日利亚政局总体保持稳定,民主进程持续推进,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稍差。目前围绕2015年大选的政治斗争已经展开,执政党党内纷争和反对党联合抗衡的政治角力都会趋于紧张。尼日利亚种族和宗教冲突不断,北部伊斯兰教地区恐怖爆炸事件愈演愈烈,南部产油区安全形势趋紧,国家安全长期受到威胁。同时,尼日利亚腐败问题根深蒂固,贫富差距悬殊,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治安混乱,恶性犯罪案件频发。局部动荡、恐怖袭击已经成为尼日利亚社会常态,严重影响尼日利亚自身利益和内外形象。尼日利亚是西非最大经济体,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潜力巨大,经常账户长期盈余,外债水平较低,对外支付较有保障。但尼日利亚经济发展也面临较多瓶颈:尼日利亚基础设施落后,电力供应严重不足;政府财政支出能力受限于公共服务薄弱、联邦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等问题,公共投资严重不足;行政效率不高,贪腐严重;政府为弥补赤字而大量发债造成了市场挤出效应,银行间拆放利率和公开市场回购利率被不断推高,私人贷款和融资愈发困难。尼日利亚营商环境略高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平均水平,但近年来未有实质性改善,反映出该国市场化改革和政府治理改良的推进较为艰难。

  根据对当前总体形势的分析和评估,尼日利亚的国别贸易风险指数(ERI)为96.26,国家风险参考评级为8(8/9)级,国家风险水平显著,国家风险展望稳定。

文章关键词: 投资行业财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官媒:习近平对邓小平的“三个认同”
  • 体育欧洲超级杯-皇马2-0夺冠 C罗梅开二度
  • 娱乐警方披露高虎被抓详情:2女1男聚众吸毒
  • 财经开发商吐槽62%利润被政府抽走
  • 科技租车软件面临猝死:私家车加盟被叫停
  • 博客易中天:汉武帝如何建立起强大帝国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挂科过多被罚留级 大学生状告母校获胜诉
  • 余丰慧:楼市泡沫击垮温州企业的教训
  • 水皮:沪港通为境外资金敞开A股大门
  • 凯恩斯:A股未来仍是结构化行情
  • 慕容小散:限贷放开也不能皆大欢喜
  • 肖磊:限购不可能完成的历史使命
  • 叶檀:户籍改革为什么不放开大城市
  • 易宪容:欧美股市进入崩盘的前夜?
  • 数据观股:基金经理对亏损不能没担当
  • 李大霄:沪港通隐藏巨大的投资机会
  • 林耘:现在判断A股是大牛市有点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