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是逼出来的

2014年08月13日 13:38  《国际融资》  收藏本文     

  金砖五国北京时间7月16日晨在巴西发表《福塔莱萨宣言》,宣布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启动资金为500亿美元,总部设在上海。另外建立1000亿美元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首任总裁将来自印度。紧随其后的是巴西、俄罗斯、南非和中国。

  金砖银行(指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是金砖国家的世界银行[微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微博]),也是落实峰会主题“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可持续解决方案”的标志性事件。它是第一个由非西方国家主导成立的重要国际金融机构。

  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是1944年创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决定的。尽管该体系于上世纪70年代崩溃,但该体系建立的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仍保存至今,并主导着世界金融的话语权。“西方制定规律,东方执行规律”格局一直没变。

  金砖五国在IMF的表决权加起来都不及美国一家,甚至连英法两国的表决权都超过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于是,敦促IMF加快改革、倡议建立基础更加广泛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便成了历届金砖国家峰会的话题。

  美国等西方国家2010年时曾承诺,将实行发展中国家在IMF中的比重提升6%。这一改革方案要获得通过,必须要获得85%的投票权支持,也就是必须获得美国的首肯。美国作为IMF最大股东,投票权超过15%。但由于美国国会迟迟不批准这套改革方案,这套改革方案一直是“镜中月”。

  金砖五国单打独斗无力改变旧有金融秩序,只能联手向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权力机制提出挑战。建立一个非西方主导的全新金融机构,既不挑战西方霸权又独立于既有体制,有益于推动传统的“国际经济治理”向真正的“全球经济治理”转型。同时,金砖银行将向金砖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产业调整待方面提供资金,将促使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将简化金砖国家间的相互结算与贷款业务,从而减少对美元和欧元的依赖。

  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如干涉他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限制性条款多;应急能力差,“挂了急诊五天后再来”等,远水解不了近渴。金砖银行的设立,将让金砖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多了一个选项,可以抱团应急,“合力合心其利断金”。同时,还打破了世界银行和IMF对国际金融的垄断地位,倒逼其进行改革,让其更关注发展中国家,更加注重效率的提高。

  金砖银行是“做实事”的机构,不干涉他国内政。西方媒体评论称,“发展中国家这套体系在对外贷款时,也必须像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样附带政治和经济等条件,促进透明、人权等,它应该是现有体系的团结者而非分裂者,否则将面临失败风险。”一些网民评论称,“金砖开发银行帮穷国搞基建、解决融资难题,却不附带政治和经济条件;这明显是在和气生财、有钱大家赚,这怎么就会面临失败的风险,真是颠倒黑白”,“必然会有被西方欺负惨的发展中国家,哭着喊着要求加入这个组织”。

  像原来唱衰金砖国家成立一样,西方媒体则再次唱衰金砖国家银行的成立,有的挑拨离间,有的冷嘲热讽。英国《金融时报》称,“对那些试图为这场峰会的意义寻找确凿证据的人而言,它或许会是一门哑炮”。西方媒体抱着“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理,经常唱衰中国经济、唱衰中国主导的国际组织,实质是“不希望金砖做大做强,与其分庭抗礼”。唱衰金砖银行只是“新瓶装旧酒”老调重调。西方媒体“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们大可不必当真。

  金砖银行是“逼出来的”。这完全是金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导,西方说不上话的一个国家金融组织。它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后国际金融最重大的事件,标志着“新兴国家在21世纪的崛起”,将改变以后国际金融格局。有助于构建一种更为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增加金砖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回旋余地。

文章关键词: 投资行业财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官媒:习近平对邓小平的“三个认同”
  • 体育欧洲超级杯-皇马2-0夺冠 C罗梅开二度
  • 娱乐警方披露高虎被抓详情:2女1男聚众吸毒
  • 财经开发商吐槽62%利润被政府抽走
  • 科技租车软件面临猝死:私家车加盟被叫停
  • 博客易中天:汉武帝如何建立起强大帝国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挂科过多被罚留级 大学生状告母校获胜诉
  • 余丰慧:楼市泡沫击垮温州企业的教训
  • 水皮:沪港通为境外资金敞开A股大门
  • 凯恩斯:A股未来仍是结构化行情
  • 慕容小散:限贷放开也不能皆大欢喜
  • 肖磊:限购不可能完成的历史使命
  • 叶檀:户籍改革为什么不放开大城市
  • 易宪容:欧美股市进入崩盘的前夜?
  • 数据观股:基金经理对亏损不能没担当
  • 李大霄:沪港通隐藏巨大的投资机会
  • 林耘:现在判断A股是大牛市有点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