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里最傻的人是谁

2014年07月25日 15:41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招聘比自己更优秀的人”的理念是解决事必躬亲问题的长效答案。我们也不能保证时刻都做到,但我们一直在努力向这个目标靠近。

  文|Phil Libin

  有一位朋友在给我的来信中写道,他是一名公司经理,目前正在领导一个项目,但团队里有人抱怨说他是个“事必躬亲的上司”。这位朋友觉得下属说得虽然有道理,但他依然经常会在细枝末节上对他们进行指导。他问我该如何给下属自由度以及应该给多少?在Evernote有什么关于角色分配的一般性规定吗?

  作为经理,对于部门每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要负责。如果某项工作没有完成好,你是绝对不能以“某个下属没做好”为借口的。每个细节都很关键,无论它有多微小。所以,如果你认为事必躬亲会让结果变得更好,那么就必须这么做。

  当然,什么都管不是实现公司成长的灵活手段,它还会让员工感到沮丧。所以你真的不必事必躬亲。

  似乎这个问题无解了?该怎么解决这类自相矛盾的问题呢?

  很简单。你必须把正确的人招进自己的部门,放手让他们处理所有细节。和你直接插手相比,这样做能够带来更好的结果,你也会更舒服。换句话说,就是要让下属比你更强。

  我刚开始当CEO的时候,对于下属的认识非常愚蠢:我觉得我能做好一堆事情,其中大多数做得还比我的下属好。当然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做所有的事,因此我选择放手让员工去做,尽管我认为如果自己去做结果可能会更好。我有时会看着一个程序员想:“我写程序更快,但我没时间,所以我让她来写。”有时我会看着一个销售想:“卖产品这事我做得比他好,但我没时间打那么多电话。”我也会看着我们的前台想,我打电话肯定比她更有礼貌。

  这些想法或许都对,但又有谁真的愿意为这样一个老板工作呢?我想很多经理和CEO们如果现在还抱有我当时的想法,真的会把公司带向绝路。

  和你一样,当我开始为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感到焦虑的时候,我也开始想改变这一切。我注意观察了一下某些我从来无需过问细节的员工。比如我的两位联合创始人,他们是工程师,但从来不需要任何人监督。为什么?

  因为他们比我编程厉害太多了,还有个设计师非常棒,我甚至都弄不明白他做的那些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公司从来没人对他指手画脚。

  所以我醒悟了,然后制定了一条新规定:所有向我汇报工作的人,在他的本职工作上,必须比我本人去做做得更好。

  我自认是个不错的程序员,但在计算机系统和架构方面,Evernote的CTO Dave Engberg比我更加聪明,而且他编程的速度比10个人加起来还快,写代码像喷代码一样。公司主管产品的副总裁Phil Constantinou可以同时规划和运作数个复杂产品的团队。我对财务的工作也很在行,但和CFO Leonora Teng相比,我只是个会数到10的小孩儿。Alex Pachikov在与合作伙伴的业务发展上让我望尘莫及;Andrew Sinkov对于消费者互联网营销的理解,比我认识的任何人都要深;公司的首席设计师Gabe Campodonico更是拥有着神奇的力量。

  以上只是我们团队中的一小部分,是我每天都要接触的公司员工,我非常肯定他们的本职工作都做得比我出色。每次和他们探讨工作上的问题,我总能学到东西。他们在很多方面比我优秀。这种管理方法很棒,它会让我的压力小很多。

  我仍旧在为每一个小细节负总责,而且不时还要处理各种小事,碰到做得不完美的事情时还会严厉地批评他们。但保证持续高质量的最好办法,是让优秀的人自主做好他的工作,而且我知道公司里总有能人。

  “招聘比自己更优秀的人”的理念是解决事必躬亲问题的长效答案。我非常看重这一点,并且鼓励所有管理者,从公司高层到最基层都践行这一点。要做到它不容易,我们也不能保证时刻都做到,但我们一直在努力向这个目标靠近。

  读到这里,许多读者也许会发现,其实CEO才是公司里最傻的那个人。

  Phil Libin是印象笔记(Evernote)的首席执行官。

  译者:葛仲君

文章关键词: 商业管理经济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阿尔及利亚客机残骸在马里被发现
  • 体育足协杯吉拉迪诺首球 恒大遭建业绝杀出局
  • 娱乐亚视前女主播钟慧宁堕楼身亡 终年43岁
  • 财经福喜难被罚倾家荡产 7次都没检出问题
  • 科技高通CEO来华避谈反垄断调查
  • 博客日本人骨子里很懒 飞机客舱有秘密地道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生宿舍搬进600男生 被担心男女混浴
  • 凯恩斯:传统银行是新时代的恐龙
  • 齐俊杰:限购取消到底会帮谁
  • 余丰慧:中国版住房银行步伐应再大点
  • 刘杉:国务院的政策逻辑是什么
  • 桑东亮:人民币升值开启资产泡沫时代
  • 冉学东:银行地产股突然启动的逻辑
  • 易宪容:楼价调整幅度不是谁可左右的
  • 叶檀:央行又印钱了吗?
  • 谢作诗:取消限购不能阻止房价下跌
  • 摘叶成剑:百圆裤业透露A股借壳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