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互动专区

2014年06月19日 22:38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DrLouie:根据《第一财经周刊》的排名,我来自五线城市,现在居住在二线城市。从五线城市的一流高中,考到二线城市的二流大学。

  RE:生命完整了不少。一线和新一线在招手。

  阿卓:看朋友圈才发现锤子手机发布会照片被《第一财经周刊》用了,作为一个摄影师,我还是很高兴的。

  RE:幸会。

  Freshblue:“Gmail如果也是个人的话,一定是一位来到中国后得了绝症的病人,永远因为生命垂危、会随时晕倒而无法正常工作。 ”—《第一财经周刊》太形象了。

  RE:唉,哀其不幸。

  清墨_小楼时凰:@第一财经周刊 第一次来艾特财经君,因为连续一个月都没有收到杂志了所以打了个电话去问北京的客服~~~重点来了!!!天啊!客服小哥的声音炒鸡温柔炒鸡动听!!!那么有磁性的声音说着一口略京腔的标普简直太棒~\(≧▽≦)/~啦啦啦!!!!听到这个声音以后完全不介意(不记得)自己是来做啥的了好伐!

  RE:楼主淡定。

  读者来信

  挑错

  一财君,作为快四年的资深读者,才拿到第22期就发现《诺曼底登陆70年》这篇里写的是德国总统奥朗德。真要好好说说这个编辑,或者你们请我做编辑吧。

  —Ronnie

  RE:Sorry,奥朗德是法国的,谢谢你的指正。

  求助一下

  一财君:

  我已经把你看做了解社会的窗口了,谢谢你的存在并且祝福越办越好。

  我的问题是这样的,刚刚踏入社会,以前都是每天几点一线,与人交际处理事情的机会很少,最近遇到两件事让我情绪纠结放不下。

  1.读过一点法律理论。当亲戚真的分割财产、离婚,我发现法律知识真的是有用的,但又很残忍,法律和亲情,自私的人性暴露出我“大团圆式亲情”的面目可憎。而且作为小辈,我觉得哪一方各执一词都有道理,这让我很困扰。

  2.订阅一财,最近有几次没收到。有点不好意思地打电话去反映,工作人员很委屈,当然态度很好,也补上了,这让我更不好意思了。这种情绪让我想到了去任何一个公共场合,比如银行宾馆政府,询问事情受到的接待态度不同,所以每次要和生人在这种场合下“互动”都会让我很“羞涩”,然后得到的结果我也会很在意,不满、抱歉、打扰……

  以上这种情绪让我疑惑在林子大鸟大的社会该怎么看待自己看待他人,至今没找到一个万能的做事、说话、处理问题的方式,我觉得我的三观也模糊,对自己的定位也不清……好吧,越说越作的赶脚,不知道一财君能理解我这种公司人新手的感觉吗?总结来说就是:我觉得我弱爆了,我的思维模式还是一个小学生。希望有人指导!面对生活的各种复杂,我觉得无所适从TT

  —一个人蹲墙角胡思乱想的明朗少女

  RE:问题1,你不用纠结。既然各执一词都有道理,那局外人就看淡点,随他们便,让法官去处理吧。问题2,怎么看待自己和他人,其实万能的做法就是理要直,气才可以壮一点。自信一点吧。

  吹牛者与浮躁的世界

  看了崔鹏写的《吹牛者的春天》蛮有感触。从最近的一些消息中,恐怕能够得出结论,这些吹牛者的黄金时代已然到来。对于这些段子手和吹牛王,其实许多媒体,或多或少地套用了那些宣传格式:“大家似乎都关注他大学是怎么毕业的,或者怎么开奔驰送煎饼,而那些艰涩的问题则被一带而过。”

  相同的格式,换一家公司:“大家都关注ceo和各种o是哪家大学的,或者是怎么用华丽的方式修改一个像素的,而那些艰涩的问题,如营收多少,商业模式等则被一笔带过”,正如你所说“你看不到或者说没权力看他们的财务报表”。

  当然,我不会跟你说,这是当年红极一时的点心OS。是的,当年各种杂志对其吹捧至极。然而如今怎样了呢?

  类似的还有很多,相信在本期杂志中还能找到类似的例子。然而他们尚且还好,总算是确实地做了点东西,态度还算端正。但是,开着奔驰送煎饼……

  媒体的吹捧,无疑助长了这些吹牛王们的思想。在这个浮躁的世界,某些创业者无论说什么样的话,无论表达自己多么牛×,有些媒体总是会刊载的。

  当然用这种方法,或许能够检测哪些创业者可以获得真正的成功。那些在杂志中露脸,并采用了类似的宣传格式的公司,或许就是下一个倒霉蛋。“课程格子”这款App,当初有的媒体对其90后CEO的报道,正如吹牛者格式。好,我们来看看它什么时候死掉。

  —徐少春

  RE:是,有点“眼见它起高楼,眼见它楼塌了”的意思。浮躁是不可持续的。

  一财死忠求助

  Dear 一财君,

  2014年第17期中《2014年,找工作》一文给我很大触动。我2012年毕业,在一家法国企业做sales,属于零售行业。

  文章在给公司人的建议中提到推荐工作的具体职业有大sales,什么是大sales类的工作,可以举个例子吗?

  —Lily

  RE:大Sales就是那些销售复杂产品的主导销售人员。

  一个数据

  《第一财经周刊》你好!

  贵刊总第300-301期第35页《i3冒险之旅》,这一段:

  “……宝马[微博]与SGL Carbon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并投资1亿美元在美国华盛顿州的Moses Lake建造了一座生产工厂用于生产碳纤维。这样一来,碳纤维原材料需辗转三次,先由日本原料厂运到Moses Lake,再发到位于德国Wackersdorf的Landshut工厂,然后转运至莱比锡总装,每趟旅行超过8.046公里。这增加了物流成本。”

  从日本的任何一个城市到美国华盛顿州、再到德国等地,肯定会超过8.046(八点零四六)公里,这个数太小了,增加的物流成本可以不计。请确认,应该是8046(八千零四十六)吧,这样更有说服力。是不是印刷时将逗号看成了小数点?

  虽然有时候有些疏漏,但是瑕不掩瑜,我一直还是认为贵刊文章很精彩,谢谢。请继续加油。

  —纪鑫

  RE:谢谢你的数据指正。

  提问

  您好!

  最近还满喜欢看一财的,是我回国至今接触到的一份不错的期刊,消息很灵通,选材很新。

  我这儿有个问题:

  很多海归朋友因为不同的原因最后选择回国,但他们在国内就业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包括国内许多欢迎海归回国就业创业的政策都无法履行,国内的外企包括那些500强也越来越变得像国企了,所谓的企业文化制度之类的全冠上了中国特色的管理风格……我想难道他们包括我自己选择回国错了吗?

  敬谢回复!

  —Stephyaine.Tong

  RE:这问题较为复杂,一财君只能说,问题从来都不是忽然而至,也不是近期出现的。出国前需要更多地认识这个社会,回来后除了同样需要认识了解,还需要慢慢调节自己,最终找到更合适自己的工作。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山西政协副主席令政策被调查(图/简历)
  • 体育世界杯-西班牙0-2智利 卫冕冠军连败出局
  • 娱乐黄毅清暗指掌握黄奕密会富商视频证据
  • 财经煤老板抛楼疑因资金链断裂 撤出或超百亿
  • 科技亚马逊推首款手机:四镜头实现3D
  • 博客关捷:李娜公布大尺度照不必惊讶(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2014亚洲大学排行中国18所大学入选百强
  • 王小广:房地产调整是长期拐点
  • 社科院张明:近期人民币缘何贬值
  • 吴国平:在山脚位置更多的是机会
  • 张化桥:如何挽救中国的股市
  • 后知后觉:4大利空致A股暴跌
  • 钮文新:中国央行必须加大透明度
  • 水皮:习近平经济学渐行渐近
  • 陶冬:中国房产泡沫和其他国家不同吗
  • 慕容小散:竹篮打新一场空?
  • wu2198:最易中签的打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