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柴油巨人胎动

2014年06月10日 20:58  《能源》  收藏本文     

  中国生物柴油“巨人胎动”

  文/徐沛宇

  一家名为“中国生物柴油集团”的联合体正打算以合力抱团的形式打破行业壁垒,并改变这个行业长久步履迟缓、边缘落寞的处境。它有几分胜算?

  在人们的印象中,生物柴油的生产企业散落各地、实力较弱,不过是一盘散沙。然而,这样的情况或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得到改变:由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牵头组建的一个全国性的生物柴油“巨人”——“中国生物柴油集团”正于近期筹建。

  5月13日,“中国生物柴油集团”组建筹备第一次会议在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的办公楼里召开。来自北京、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的十余家生物柴油生产企业怀着“抱团发展”的心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了这次来之不易的会议。

  与此同时,在距离北京2000多公里的云南昆明,一家当地的生物柴油生产企业正在叫板石油巨头中石化[微博]集团,控诉其拒不接收生物柴油的行为。目前,云南省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受理了此案。

  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在昆明,不管是生物柴油行业协会还是生产企业,他们此刻都有一个共同的念头:如今已是整合生物柴油行业的好时机,有抱负的企业应该行动起来抓紧机会做大做强,而成立一个全国性的企业集团或许就是一个好办法。

  对生物柴油行业来说,现在有两大利好因素摆在面前:首先是全国的生物柴油规模逐渐扩大,生产技术和原材料供应初步完备;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对该行业的支持力度已经达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今年是行业发展的转折和关键年份,是可以改变格局的好时机。”这是多位业内人士对《能源》记者表达的心声。

  然而,打破既有的生物柴油行业格局实属不易,这家刚刚萌芽的“未来巨人”胎死腹中的风险依然很大,首先是各地割据的行业龙头企业选出各方满意的“带头大哥”太难;同时,打破两大油企拒绝接收生物柴油的篱笆也太难。

  “巨人胎动”

  作为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张平亲历了风能和光伏行业在国内的盛衰起伏。在风能最鼎盛的时期,他只要一说开会,轻轻松松地就可以召集来几十家上百家企业,但如今,尽管有所好转,大多数的风能和光伏企业依然处境艰难。张平感到风能和太阳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的朝阳行业是生物柴油。

  “现在的生物柴油行业已经走到了发展的拐点,要避免未来出现风能和太阳能行业恶性竞争的悲剧,就应该开始着手进行产业的整合。”张平对到会的各家企业负责人说道,“我们希望能推动建立一家全国性的生物柴油企业集团,避免在行业内无序竞争、互相哄抬地沟油价格的恶性发展。”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的设想,“中国生物柴油集团”的诞生之路分三步走,首先是注册公司,把平台搭建起来;第二步是找龙头企业入股,商讨并确定企业的管理构架;第三步就是具体运营发展壮大,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

  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已经在香港注册了“中国生物柴油集团有限公司”,同时也在北京获得了“中生油(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个企业名称的预先核准。也就是说,第一步走完了,该走第二步了。

  张平对《能源》记者说,这段时间将先后召集多次企业家的研讨会,“今天(5月13日)开的这次会是第一次筹备会,主要是向企业介绍下我们的想法以及所做的工作,然后听听企业的意见,今天来了这10来家企业,未来还将陆陆续续地找其它的企业来研讨。”

  据张平介绍,筹备中的中国生物柴油集团公司希望能吸引6-7家行业内的代表性公司入股,比如有销售渠道优势的、有技术优势的、有原料优势的、有资金优势的企业。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以发起者、指导者、协调者的身份参与。

  “具体哪些企业入股、各自的占股比例多少,以及正式的成立时间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和企业家们一起好好商量后再确定,我们是建立在完全公平和自愿基础上的联合。”张平对《能源》记者说。

  尽管这个生物柴油“巨人”的成长路径还在商讨中,但张平对其未来的样子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描绘:它诞生后将会是类似欧盟的一个协调机构,各参股企业之间既有实质性的合作和联系,也会保留自己的独立性;同时,这个“巨人”也将是一个公开的上市公司,目标是成立五年后可以上市;此外,它还将担任行业内的技术创新者、规范制定者等角色。

  对于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提出的这个设想,参会的多位企业家都表示了较浓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加工了北京市场上40%地沟油的北京清研利华石油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共来了四个人参加这个会议,该公司董事长鲁希诺对《能源》记者坦言:“从客观上来讲,作为生物柴油企业来说谁都愿意做大做强,如果能组建一个全国性的企业集团,我们从内心上都是希望参与的,希望借这个平台能将市场做得更大。”

  据鲁希诺回忆,早在两三年前,行业内的几家龙头企业也曾想过联合起来组建企业集团,但当时条件不成熟,计划没有实施。

  与两三年前的情形相比,鲁希诺认为,不管从外部政治经济条件来看,还是从行业内的企业发展状况来看,现在成立全国性企业集团的时机已经成熟。从今年到明年年底前,是生物柴油企业整合重组的好时机,如果此时不及时行动,未来生物柴油企业或将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做得好的企业做得更大,要么做得不好的企业倒闭,到那时再整合行业就很难了。

  的确,生物柴油目前的光景已不再像几年前那般惨淡,全行业产量比三年前已经翻了一番。据卓创资讯统计,2011年至2013年全国生物柴油的产量分别为55万吨、70万吨、109万吨,呈现稳步增加的趋势。在2011年之前,生物柴油主要作为化工原料,从2011年至今,生物柴油的主要用途已转为车用柴油的调和原料,目标市场更大、更有潜力了。

  另一方面,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相关部门对地沟油进入餐桌的打击力度持续增大,并且一些地方还出台强制措施要求将地沟油制定送入生物柴油的加工车间,进一步助推了生物柴油行业的发展。

  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孟凯对《能源》记者介绍说,近三年来,市场上的地沟油原料供应在不断增加,目前很少有工厂出现特别紧缺的情况。地沟油的回收价格和生物柴油的行情都比较稳定,生产企业的平均利润水平约为800元/吨,经营状况比前几年好了很多。

  不仅行业内的企业摩拳擦掌准备做大,生物柴油发展的好情形还吸引了一些行业外人士准备参与这个领域。来自广东茂名的商人任富华此番专程赶来北京参加了5月13日下午的会议,他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生物柴油的加工生产技术。任富华计划建一个产能为5万吨的生物柴油工厂,但他从来没有相关经验,目前他最担忧的是不知道该选择怎样的生产工艺,所以他到处取经。

  “如果未来有了全国性的生物柴油企业集团,类似任富华这样的新人就可以到我们这里来学习和培训,这也是我们提议创办中国生物柴油集团的一个初衷和目标。”张平说。

  “流产”高风险

  尽管很多生物柴油企业都有抱团组建全国性生物柴油“巨人”的想法,但想法离真正落到实处还差得比较远。

  参与这第一次筹备会议的几位企业家在表达参与意愿的同时,也对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提出的生物柴油“巨人”的前景表达了谨慎,甚至悲观的态度。

  鲁希诺对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提出的方案并不十分认可。他说,将生物柴油的企业联合在一起最重要的是要有资金,以及合理的股权结构,但是协会这个企业集团目前还只是一个空的框架。“协会自己没有资金,而我们这些生物柴油企业的自有资金本来就十分缺乏,并且大多数都已经将债权融资的道路走到了尽头,如果我们联合起来组成企业集团,制定一个合理的股权结构,倒可以去撬动一些融资,走股权融资的道路,但是目前还没有看到一个清晰合理的股权设想。”

  除了“中国生物柴油集团”这个刚刚萌芽的巨人本身存在的问题,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国内生物柴油行业也还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得该行业始终难以有大的发展。

  首先,销售渠道的限制是生物柴油企业发展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之一。刘孟凯表示,现在国内的两大油企——中石油和中石化并没有对生物柴油企业开放,也就是说生物柴油企业的销售对象只能是民营小企业。如果这个障碍不能跨越,整个生物柴油的规模就很难有跨越性增长。

  在此情况下,刘孟凯认为,要建立全国性的企业集团目前仍然有很大的难度,首先这些生物柴油企业都是民营小企业,且非常分散,很难做到劲往一处使,各有各的利益诉求,难以统一管理,此外,由于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是地沟油,其原料的供应半径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它有一定的地域性,全国性的统一收购原料和销售产品其实是很难的。

  前文提到的云南生柴公司,他们之所以状告中石化,也是为了打破渠道限制,获得更大的市场。不过打破这一壁垒非常困难,该公司状告中石化的官司原定于5月20日开庭审理,但后来变成延期审理。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营生物柴油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云南生柴公司的官司胜算并不大,因为他们自己的品质和数量对中石化来说都不能有十足的保障,中石化不收购也是有很充足的理由的。

  其次,中国生物柴油行业发展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原料供应的不稳定。中国农业大学[微博]副教授朱万斌博士对《能源》记者表示,欧洲和美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得比较好,是以当地政策鼓励下的市场拉动力强劲和大规模种植油料作物料为基础的。而我国耕地资源紧张,以油料作物的子实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是不现实的,非食用的油料植物例如麻风树、黄连木、油棕等当前原料成本都还比较高。理论上以地沟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既能解决地沟油的去向问题,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现实的困难是监管体系不能支撑地沟油的规模化收集与合理利用,非法流向餐桌却能获得更丰厚利益。因此现阶段我国生物柴油行业很难做大做强。

  鲁希诺也认为,销售渠道只是行业发展的外因,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供应的不稳定是行业发展难以壮大最主要的原因。大多数的生物柴油企业都没有自己的地沟油搜集渠道,而是靠从市场上购买原料,所以收购的价格、数量和质量都是受制于人。现在关键就是缺乏稳定的原材料,进而导致了生物柴油行业难以吸引投资。

  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生物柴油集团公司”这个“巨人”能否成功落地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对此,张平也是有心理准备的,他对《能源》记者说:“组建生物柴油集团,事关观念更新和利益调整,困难必然不可低估。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如果这次不能成功运作起来,也就说明我们还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关注生物柴油行业的发展,并准备着在合适的时机再次进行行业整合。”

  而站在企业家的角度,全国性的生物柴油集团公司仍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景。鲁希诺说:“我希望由一个有经济实力或者产业实力的企业牵头成立全国性的生物柴油企业集团,吸引更多的投资、建立到更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协会提出的创意很好,也很合时宜,但是目前还只是一个虚架子,如果未来他们能够设计出真正可行的方案,我仍然会感兴趣的。”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深圳国税局拥有16栋别墅海滨度假村
  • 体育费舍尔成尼克斯新帅 科比支持出柜球员
  • 娱乐郑爽承认因为自卑与张翰分手 无第三者
  • 财经煤炭衰落:鄂尔多斯某小区没一盏窗户亮灯
  • 科技解密互联网女皇:自嘲比叫外婆好
  • 博客谢俊辉:如何伪装成世界杯懂球帝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清华大学欲录夺刀少年八成支持 调查
  • 冉学东:打新炒新 新一轮财富盛宴
  • 林采宜:渐行渐深的金融混业
  • 马光远:中国货币政策作茧自缚
  • 叶檀:别整死跑路老板
  • 冉学东:降准还是降息 央行的战争
  • 叶荣添:别废话 是男人就给我买进去
  • 许一力:央行赢得了“不降准”战争
  • 金岩石:“定向降准”与股市拐点
  • 刘姝威:房价降下去 股指升起来
  • 叶檀:放弃对股指的执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