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家具展,精彩在场外

2014年05月16日 23:01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正是在米兰家居展的外场,年轻设计师找到机会,老牌在这里让自己维持长盛不衰。

  by 王鸿超 张云亭

  “你有Opening Party的邀请函吗?”Alberto Torres问我。

  这是米兰家具展开幕前的一天,他是意大利老牌建筑事务所Marco Piva的艺术总监,一个意大利人。此前,我们曾经在纽约一起打拼。但显然,家乡更适合他。我环顾他的工作室,几位挎着LV包包,系着爱马仕丝巾的中国客户在远处大声谈论着北京国贸、银河SOHO等建筑。

  “没有。”我回答。紧接着,我看了看这些客户,问Torres:“你懂中国人么?”他摊了摊手。

  Torres正在策划一家名为OTTO的画廊的开幕展览,这是一家中方投资的画廊,第一次在米兰家具展亮相。近100平方米空间内展出了中意两国的设计产品,包括来自北京设计周挑选的中国红星奖得奖设计作品。这场展览让Torres有些紧张,中方邀请了驻米兰大使和前米兰市长,而他只有25天的时间去布置。25天前,这里只是一间废弃多年的店铺。

  OTTO画廊所举办的展览是米兰家具展的外场,属于Fuori Salone,它是内场Fiera Salone的延展。中国参会者嘴里的“米兰家具展”通常是指的内场,这里是各类品牌公司展览和设计产品进行交易的场所。这场全球最著名的设计产品盛会是向世人展示企业品牌实力的重要时刻,每逢偶数年,展览上偏重设立厨房家具展(Eurocucina),每逢奇数年则是灯具展(Euroluce)。参展商们在这场展会上一掷千金,邀来明星设计师为其站台,比如日本当红的产品设计师Nendo,在今年的米兰参加了足有20个展览。

  而外场,则是这些品牌公司用以邀请买家或者商业伙伴的地方,与内场不同的是,品牌在这里展示它们的文化和创意,并以“RSVP(有邀请函且需提前预约)Only”的方式确保它是一个相关圈子的社交场所。这就是为何一开始Torres要问我邀请函的原因,看起来,只有拥有了这些邀请函,你才真正成为了米兰家具展的参与者。

  过了晚上6点,待内场展览结束,外场的Opening Party才真正开始了。米兰这座城市所有的色彩斑斓和光怪陆离才正式上演,那些打扮怪异或穿着光鲜的创意人士集体涌向外场的Party。他们与产品设计品牌、设计画廊,以及时装奢侈品牌共同构成了这场狂欢的外场风景。而这些设计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元素才是米兰家具展长盛不衰的真正原因。

  “设计应该作为一种表达的方式,并且要遵循良好的外形与功能性。”Sam Baron对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们正站在位于VIA Miaocchi的一个幽静庭院里。Baron是意大利贝纳通集团旗下Fabrica工作室的设计总监,这个工作室因其先锋性在全球设计领域都极富盛名,还定期出版一本纸质杂志Colours。这是Fabrica与大金空调合作的名为Hot & Cold的展览现场,它被装饰成一个实验室,用抽象的方式描绘不同的温度,比如,冰冻在冰块当中的热带植物、互动的风扇。“尽管这是商业合作,但你必须勇于探索。”Baron说道。

  几个街区之外的San Carpoforo教堂门口站满了衣着靓丽的男女,他们看起来都被手举着iPad核对身份的漂亮女门童和粗壮的保镖们拦在了门口。我把早已准备好的邀请函给他们看了看,随即进入了一个梦幻世界。

  这是法国奢侈水晶品牌Baccarat的现场,正在庆祝品牌成立250周年的历史,到处都是水晶。水晶杯里盛着香槟,水晶桌上面放着Nendo设计的水晶国际象棋,远处从教堂穹顶上垂下的巨大水晶灯闪烁着绚丽的光芒,灯下陈列着Baccarat过去和今年的产品,大理石的火炉前放着狮子皮的地毯。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几乎废弃的教堂,事实上,欧洲稍有历史的品牌都更愿意选择这样的场所,它年代久远,且衰败,因此,可以用自己的产品将其逐一改造。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品牌的文化身份和信心,来向客户展示自己的品牌实力和文化内涵。

  如果你被女门童拦在了门口,记住,“So we are on the list(我们也在名单上)”是混进派对的有效句子。虽然邀请函都只限一人进入,但是,一群人中,只要一个人拥有邀请函,其他人都可以借助这句话进入。

  还有一种方式,你需要熟知这个公司品牌以及其总监的名字,再穿上一身得体又漂亮的衣裳,递上自己的名片,大部分时候,你还得晃称和Director关系熟络。许多欧洲年轻设计师正是凭借这样的方式混迹在Party上,这通常是第一步。在这样的社交场所里,他们可以认识未来的老板、客户和同事。

  当然,最得体的方式是,成为派对的主角。我在Nilufar画廊的派对上见到了伦敦年轻设计师Bethan Laura Wood,无疑,她是这场展览上的主角。

  Wood于2009年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年仅28岁。她所设计的Blooms灯还有CrissCross系列灯具在Nilufar展出,灯具以彩色玻璃和派热克丝为材质,并配有反光灯泡,看起来极有未来感。Nilufar画廊由意大利人Nina Yashar创立于1979年,从一开始,就以先锋的设计精神,聚集了许多前卫设计师。今年画廊的主题为“EvenMore”,邀请到了Bethan Laura Wood、Martino Gamper、Massimiliano Locatelli、Flavio Favelli、Roberto Giulio Rida等设计师。

  事实上,Nilufar在Wood成名过程中功不可没,早在2011年,这家画廊就展出了这位先锋设计师的灯具和家具产品。此后,Bethan更开始频繁获得奖项,并得到权威杂志如VOGUE、AD、Wallpaper的关注。能够在Nilufar展出是设计师得到业界认可的标志之一,这意味着更多的媒体报道和关注,以及被品牌邀请合作的机会。

  尽管众多开幕派对上少见中国面孔的参与,但毕业于瑞士洛桑艺术学院(ECAL)的邓绮云仍然在意大利家具品牌Cassina的展览上展示了一把她设计的沙发。邓绮云是ECAL的优秀毕业生,曾获得学校颁发的杰出奖项,最终却选择了回国发展。

  相对于服装和建筑领域,中国工业设计师在欧洲似乎尤难生存。在这个包括品牌、画廊、媒体、生产商、销售商的体系中,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财力支撑个人的商业运作,大部分设计师仍然选择了进入家具品牌公司,成为职员,而非明星。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还不足以支撑这些设计师们在欧洲得到重视。

  刻板的观点认为,中国面孔的到来,更多是为了抄袭。“明年我去中国又会看见我的灯了?”Ingo Manuer对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已经来到Giardini Pubblici公园附近他的个人展览上。

  Ingo生于1932年的德国,早年去纽约打拼,而后回到德国专注于灯具设计,作品曾被MoMA等博物馆收藏,他一生都专注于制作各种先锋激进的灯具,并因此受到尊重。他所指出的正是米兰对于中国商人的印象,迄今为止,这些来参加家具展的中国商人们,大多仍然是在展览上寻找回国后可善加利用的“创意”。比如,Konstantin Grcic的Chair One的复制品难道不是遍布中国吗?这也是为何外场开幕派对上,除了购买产品的买家和媒体外,我很难看到别的中国面孔。

  “不可否认,中国有钱人越来越多来到意大利。”服务中国客户的Torres对我说。“但,他们仍然要适应米兰这个城市的规则。”

  某种程度上,内场展览上耀眼的明星和家具,以及繁荣的交易背后,是外场开幕派对上各种元素的构成,年轻设计师在这里社交,并由画廊和媒体来宣传推广,随后,品牌与家具公司与其合作生产和销售他们的设计,最后,亮相于内场的展览上。这也正是一代代设计师能够在米兰家具展上成长,欧洲年代久远的家具品牌长盛不衰的原因。

  米兰家具展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集合年轻创意和历史传承的场所,也提供了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正如作家爱德华·格莱泽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指出,“人力资本为米兰重新发现自己提供了可能;在当前这个时代,创意比机器设备更有价值。”在这里,独具创意的人才是更为核心的部分,这些人所从事的事业,成就了米兰这座城市的文化。

  夜深时分,我来到了最后一站“Bar Basso”,这是米兰知名的设计产品收藏家Maurizio Stochetto开的一家酒吧。他曾经游离世界,随后决定收藏设计师的作品,于是就这样成为了设计师们的朋友。

  每逢家具展,各地的设计师就会来到这里喝上一杯,拥挤的酒吧充斥着刚展露头角的年轻设计师,有来自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埃因霍温的老师,还有ECAL刚毕业的独立设计师们,更有如Marcel Wander这样的明星设计师。在这里,无论你醉了与否,最后递上一张名片给对方,也许明年此时你就在为他们设计一把新椅子。

  联系编辑:yangying@yicai.com

  王鸿超为《好奇心日报》特约作者

  2014年毕业于瑞士洛桑艺术设计大学(ECAL)奢侈品设计系硕士,2011年在纽约与毕业于皇家艺术学院(RCA)产品系的伦敦设计师游鹏伦一起创立了“本无”工作室(Benwu Studio),作品被收藏于北京尤伦斯画廊,并受邀参加了纽约、伦敦、埃因霍温等设计周展览。

  《好奇心日报》正在招募更多有一技之长的撰稿人。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好奇心日报”。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两部委:9月起试行私家车6年内免检
  • 体育NBA-雷霆进西决 步行者进东决将战热火
  • 娱乐黄海波嫖娼被拘 移送拘留所供认不讳
  • 财经益海嘉里详解地沟油事件:记者暗访摸错门
  • 科技发烧Ke:纵享音乐之“烧”耳机指南
  • 博客获释渔民还原被菲律宾抓扣经历(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少年成绩倒数像弱智 智商135分接近天才
  • 谢百三:挣大钱的都是做长线的
  • 慕容:独董离职便能切断余热开采链?
  • 易宪容:中国不会出现美式断供潮
  • 叶檀:央行选择“做恶人”
  • 徐斌:大领导不会让楼市今年崩盘
  • 谢作诗:央行告诉我们现在不能买房
  • 易宪容:楼市泡沫摧毁了中国经济活力
  • 杨剑波:证监会推高国家主权风险
  • 余根钱:化解房地产泡沫的路径比较
  • 刘杉:央行打麻将 救市一条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