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试点开闸后

2014年04月22日 11:11  《小康·财智》  收藏本文     

  仅从银监会的筛选标准来看,它对民营银行的要求远远高于现有银行,虽然监管部门认为这是希望民营银行审慎而行,但结果可能就是垄断格局继续,民营银行沦为点缀。

  文|《小康·财智》记者 刘彦华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打破金融垄断,允许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人们已经呼吁多年,终于于2014年3月11日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名单得以正式公布。

  当天下午,银监会举行了民营银行试点方案新闻发布会,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目前已确定5个民营银行试点方案,并报国务院同意,参与试点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微博]、腾讯等10家国内民营资本巨头。

  夙愿得偿,舆论一片欢呼。不过,专家提醒人们,试点开闸,还仅仅是民营银行荆棘路上的第一步。

  为什么是他们?

  自2013年7月国务院提出“尝试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后,民营银行概念便风起云涌,各路民间资本纷纷加入进来,仅在工商总局注册以“银行”名称命名的就有百家之多,各地政府、行业协会、民间商会、研究机构等均通过多种方式提出了试办民营银行的方案。面对这些多份方案,为什么最终此次获批的是这5家?

  对此,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对民营银行试点筛选标准进行了详细说明,即:第一,要有自担剩余风险的制度安排;第二,要有办好银行的股东资质条件和抗风险的能力。比如说净资本充足,主营业务突出,以往有良好的经营记录;第三,有股东接受监管的具体条款;第四,有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特定的战略;第五,有合法可行的风险处置和恢复计划,设定了 “生前遗嘱”。

  而面对这个问题,学者的回答更加直白,目前银行体系非常健全,同时民间资本参与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比重也很多,我们需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类同的商业银行,而是能够体现出自身差异化、特色经营以及具有独到之处的特色银行,简而言之就是两个关键词:风控、特色。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也曾明确表示,“阿里巴巴申请方案中,侧重体现出其服务小微企业和社区居民的特色定位,为其争取到试点加分不少。”

  不过,首批民营银行试点选定的5家分别位于上海、杭州、深圳、天津,均属金融较为发达的地区,针对这一点,有学者提出了异议。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微博]直言炮轰目前审批民营银行试点的思路错位。他认为,这种地域布局,不符合成立民营银行扶持小微企业、填补传统金融服务空白的初衷。

  对此,虽然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予以了澄清,称此纯属巧合。不过,仍有很多业界人士相信,地缘优势不可避免成为这些企业入选的加分项,“除了当地发达的经济,这些地方政策环境也相对宽松,经济元素更加活跃,而且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对当地银监局的监管能力也是一种考验。所以,试点花落这几个地方并没有什么意外的。”

  除了公平,还是公平

  首批民营银行试点落地,对于筛选标准,学界普遍予以了肯定。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这5项标准强调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为民营银行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财经金融评论员余丰慧则认为,银监会确定的5家民营银行试点最大的特点是鼓励金融创新,在传统银行中引入了互联网银行鲶鱼效应的新鲜血液,阿里、腾讯两家同时进入5家试点民营银行行列,无形中也形成了三层竞争格局:民营银行包括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的竞争;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模式的竞争;网络银行之间的竞争。

  不过,人们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没有婚姻,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民营银行的处境似乎也是如此。

  多位学者表示,民营银行试点能够落地,是好事一件,但从银监会的筛选标准来看,它对民营银行的要求仍远远高于现有银行,“差异化市场定位”、“生前遗嘱”等标准就连现有银行都没有完全做到,以此来要求民营银行实质上就是在变相设置门槛,监管部门虽然认为这是希望民营银行审慎而行,但结果可能就是垄断格局继续,民营银行沦为点缀。

  其实,学者们的态度很明确,就是要求“一视同仁”。 所谓开放银行业,其基本内涵应该是给予民间资本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待遇”,而不是区别对待。

  要自担风险,就所有的银行都自担风险,不分是民营还是国有。而这就难免提及一个老话题:存款保险制度。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既有利于为商业银行平稳有序退出市场提供保障,也有利于营造银行业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我国积极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已经成为无需多言的共识,尤其是随着首批民营银行试点方案的确定,它的出台显得更加迫切。

  关于存款保险制度,央行[微博]的最新表态是,有望今年推出。

  发展之路怎么走

  相隔17年后,中国民营银行准入大门再次开启,早已对中国银行业的傲慢与无礼深恶痛绝的普罗大众为此欢欣鼓舞,并且已经开始快乐无比的畅想着民营银行“屌丝逆袭”的故事。

  不过,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有银行人士直言,“目前,我们尚未把民营银行的竞争冲击排上日程。”

  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系教授李稻葵[微博]也表示,民营银行短期内对原有国有银行的影响不是很大,尤其是存款方面很难撼动这些大的银行。存款人的思维惯性很大,存款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安全性,按他们的思维惯性认为大银行是安全的,所以小银行在一开始的竞争优势不是吸纳存款,而是先从其他银行借钱,然后想法设法把这些资金配置到能有高回报率的投资项目上,逐步建立信用之后,再吸纳存款。“民营银行的影响主要在贷款这一方面,它主要集中在一定区域内,长期内利用自身优势会带走一些优质贷款客户,从而逐渐蚕食大银行竞争力。”

  其实,会否逆袭成功不仅没有排上大银行的日程,也没有排上这些民营银行的日程。多位学者表示,目前对于这些民营银行而言,最关键的是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之路,找到自己的生长土壤。

  有调查显示,首批民营银行试点方案可分为四种模式,86.5%的网友更看好阿里的小存小贷模式,而其他三种模式得票率非常低,最低的是温州的“正泰+华峰”,仅有1.4%。对此,李稻葵表示,这主要因为阿里有淘宝,有余额宝[微博],很大程度上替他做了广告,如果中国移动[微博]办银行,一定也很火。

  民营银行前景如何,知名经济学者郎咸平[微博]曾提出民营银行做大的四大风险:第一,原有大银行将利用垄断地位千方百计阻碍他们,使其无法做大;第二,新的民营银行成本绝对比四大行高,仅以存款保险制度为例,周小川曾提出要按风险定价,如此一来,民营银行的保险费率肯定是最高的;第三,钱荒将成为常态,民营银行资金成本将会越来越高;第四,余额宝是整个银行业的最大噩梦,低息揽储将成为历史。

  那么,不好做大,民营银行发展之路究竟应该如何走,李稻葵建议走社区银行模式,“以资本市场为主,主要靠债券和股票市场的美国,却有5000多家社区银行,它们能够为微型企业、餐馆,甚至蔬菜店服务。我国欠缺的就是这个。”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马媒称MH370调查或从头开始
  • 体育世锦赛-丁俊晖丢赛点9-10 2年后再一轮游
  • 娱乐41岁董卿被曝已有身孕 赴美待产会再回归
  • 财经中盐公司食盐专营攫取暴利:市场价高10倍
  • 科技新浪科技特别策划:中国互联网20年
  • 博客易中天:秦国变法是被逼出来的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最牛学霸宿舍:5姐妹考上中科院读研
  • 周天勇:房地产税开征的四个要点
  • 朱大鸣:中国经济罹患高房价依赖症
  • 叶檀:互联互保控风险是封建连坐制
  • 说钱:中国在为34亿“城里人”建房
  • 许一力:IPO预披露如此可怕?
  • 张捷:从西方利率二元化认知中国利率
  • 陈思进:中国房价究竟有没有泡沫?
  • 高善文:利率市场化与余额宝的兴起
  • 连平:当前经济运行三大风险需警惕
  • 张庭宾:未来3年80%富人将变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