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面临大考

2014年04月22日 11:05  《小康·财智》  收藏本文     

  当政策放宽的时候,民营银行真的准备好了吗?

  文|《小康·财智》记者 胡柯

  去年7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政策放开,众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看到了设立民营银行的希望。9月16日,央行[微博]行长周小川在《求是》杂志刊发署名文章再次明确提出,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引导其立足小微金融的市场定位。

  于是,一波申请高潮如期而至,美的集团、红豆集团、奥康国际、腾讯、苏宁云商、阿里巴巴[微博]等民营资本都出现在了首批递交申请的企业名单上。数据显示,自政策放开始,短短的几个月时间,申请设立银行的民营企业超过了30家。

  民资热情高涨,并不意外。多年来,银行的高额利润吸引了众多资本关注,但是由于政策的局限,民资想要涉足银行,一直都是梦想,如今,梦想成真,有实力的民企必然会先下手为强。

  和民资设立银行的高涨热情相比,民间对于民营银行的态度似乎清淡的多,民营银行建不建立,老百姓觉得对自己的钱袋子来说,似乎影响并不大。随便问问身边的街坊,我们发现,对民资办银行关心的人很少,只有理财观颇为前卫的年轻人,才会关注民营银行。

  我们不禁要问,当政策放宽的时候,民营银行真的准备好了吗?

  有实力才有未来

  为此,《小康·财智》联合新浪网和北京智点汇科技有限公司,对如何看待民营银行创建做了调查。

  调查范围:全国;参与人群: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最后得出的结论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的是,大家对民营银行的认知有41.3%的人认为是网络基金,39.8%的人认为是高额银行储蓄,其他的人则认为是高利贷或印子钱;意料之外的是,调查的人群,92%选择了会在民营银行储蓄、贷款和购买理财产品。

  如此看来,对民营银行,大家普遍还是采取了信任的态度。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这种信任是有前提的。

  在调查问卷里,在会选择什么样的民营银行一栏里,67.6%的人选择了实力,其余选项背景、服务、产品类型、朋友推荐,分别占比为47.6%、52.9%、42.3%和46.4%。由此可见,人们对民营银行的创办者是挑剔的。

  这个结果其实和银行的功能是背离的,银行是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但是服务输给了实力。这并不奇怪,统计显示,当前我国373家主流商业银行95%都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大型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控股。在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只有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属民营企业控股。

  长久以来,银行是属于国家的这个概念,在民众心中早已生根,对于民资,民众还是持谨慎态度的。

  “万一卷钱跑路了怎么办?”“万一破产了怎么办?”“万一理财产品钱都赔光了怎么办?”归根结底,就是觉得国有银行有国家兜底,民营银行全靠自己,万一出了问题,“辛苦钱就全没了。”所以,民众将民营银行的实力放在了选择的首位,其实也是一种对资金安全的考虑。

  这种需求,无疑对民营银行的创办者提出了要求,越是知名度高,日后开展业务估计也会越容易。

  民资崛起是必经之路

  如今,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民营银行登上舞台将不再是遥远的事。其实,原来并不是没有民营银行,只是民资在银行所占的比例很小。

  2013年的数据显示,民间资本在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中的资本占比为5.29%,民间资本在全国性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资本占比为41%,在144家城市商业银行中的资本占比为54%,在农村金融机构(337家农商行、147家农村合作银行、1927家农信社)中民营资本占比达到了90%,但是100%控股没有。

  这样的格局在今天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这种国有控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阻力。比如:它很难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平的金融服务。

  2013年全国小微企业贷款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24万亿元,是全国总贷款余额的27.8%。工、农、中、建、交五家银行给小微企业的贷款约有4.22万亿元,占全国小微企业贷款额的32%;12家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给小微企业的贷款有1.86万亿元,占14%;城市商业银行1.98万亿元,占15%;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信社有3.19万亿元,占24%。

  也就是说,民营资本办一些中小银行对增加银行业的普惠性,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解决“融资难”问题,肯定是有作用的。所以,民营银行的设立对现有的金融模式一定是有益的补充。

  朱富贵是一家外贸民营企业的老板,他的企业扩大规模需要千万贷款,但是,国有银行他跑了无数次,无抵押他就一分钱也拿不到,当他终于抵押了工厂和房产,拿到钱的时候,却因为海外市场的变化,几乎失去了所有。他如今靠卖地的钱偿还了银行的贷款,未来的发展却不知何去何从。

  他说,如果民营银行成立,他一定会考虑去那里贷款。对一个民营企业家来说,他同样信赖民营银行。他希望民营银行能和国有银行不一样,至少对他这样的民营企业家能有很多的优惠。

  事实上,朱富贵的想法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在我们的调查里,61.7%的人希望民营银行提供利率低的贷款,58.9%的人希望民营银行手续简单,57%的人希望借贷条件宽松。

  所以,在缺乏民营银行的时候,小贷公司在全国遍地开花,如今已经达到数千家之多。小贷公司可以由民营企业控股,但由小贷公司升级为村镇银行,民资就会丧失控制权。所以,小贷公司也成为了“高利贷”的别称。

  如今,民资获准设立银行,其实让很多的人充满期待,除了那些跃跃欲试开银行的大佬,想从民资获益的人也在等待。当民营银行开始吸储,具备个国有银行一样的功能的时候,对传统银行来说,可能会面临一个大的转变。

  差异化竞争带来实质改变

  民营银行,实际上是与国有银行的功能无异的银行,按照现在我们看到的景象,有可能民营银行在某些方面还会优于国有银行。

  1993年改制成立的浙江泰隆银行,在其股东中,身份全是清一色的民营企业和自然人。截至2013年12月,泰隆银行共有99家分支机构,服务覆盖台州、丽水、杭州、宁波、金华、上海、衢州、苏州、嘉兴、湖州等十大区域,另在浙江丽水庆元设有浙江庆元泰隆村镇银行,在湖北黄石成立了湖北大冶泰隆村镇银行。

  2010年,泰隆实现税前利润超人民币10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0.44%。截至2011年末,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476.64亿元,所有者权益31.54亿元,资本充足率11.95%,核心资本充足率9.18%,拨备覆盖率达351.09%,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36.98%。本外币存款余额391.08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278.95亿元。不良贷款率0.52%。2011年实现税前利润10.29亿元,资产利润率1.83%,资本利润率27.91%。2011年,该行共纳税4.74亿元,其中,国税实际入库3.11亿元。

  泰隆银行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业绩,是因为多年来,泰隆银行在实践中探索小企业信贷服务和风险控制技术,总结出一套以“三品、三表、三三制”为特色的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这个模式实现了小企业融资“事前低成本获取信息、事中低成本监控管理、事后低成本违约惩罚”的三个低成本,为小企业融资难这一国际性的“麦克米伦缺口”提供了中国式解答。

  除了泰隆银行,浙商银行、台州商业银行、稠州银行,民营资本最发达的前沿地区,我们看到,并非满眼全是高利贷和“跑路人”,这些银行尽管经营区域只在江浙沪地区,但是无论从存贷比、营业利润、不良率控制的指标上,都明显领先于大中银行。

  上海杉杉创晖创业董事长宫毅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曾表示:“现在,就连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借鉴这些民营银行的经营模式,只要制度配套完善,民营资本不仅不会增加风险,还会成为现有银行体系的重要补充。”

  所以,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差异化竞争。可是,在老百姓眼里,这种差异化可能未来更多的将体现在银行的赚钱优势上。

  调查显示,80.6%的人选择了如果民营银行的利率高,他们就会选择民营银行存款;其次是50.9%的人选择了操作便利会选择民营银行;而资金安全,只有22.8%的人进行了选择。可见,人们对民营银行的期待在于它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国有银行带不来的收益。

  在这部分人群中,40.2%的人选择只要民营银行的存款年利率超过5%,他们就会选择民营银行存款。除此之外,对民营银行的期待,74.4%的人选择了网上操作便利。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民营银行的设立,老百姓的期待都是现在国有银行欠缺的,存款利率低,没有市场化;手续繁复,浪费时间;网上银行并不快捷等。

  这些对民营银行来说,其实同样是一个大考验。

  逆袭不容易

  根据新政策,民资设立银行要承担无限责任,这就意味着,有朝一日哪家银行破产,股东要拿全部家当负责。而现在银监会就是这样要求民营资本设立银行的,这对民企来说,如果经营不善,可能面临的是倾家荡产的结局。

  但是,尽管设立了这样的门槛,全国各地还是有大批摩掌欲试的民营资本。可见,银行的赚钱魔咒已经让资本按耐不住。

  我们看到,即使是在去年饱受利率市场化冲击、坏账风险侵袭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大幅放缓,但16家上市银行上半年仍净赚6117亿元,占据了全部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而不少中小银行净利润增速也超过20%。

  那么,银行真的就是那么容易赚钱的地方吗?

  实际上,银行赚钱并不简单。我们调查发现,在申请设立银行的民营企业名单里,有一些企业其实自身的实业经营已经遇到了难题。例如苏宁云商,2013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近六成;从事白酒、房地产业的凯乐科技,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6%;友阿股份怡亚通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仅有一成左右的增长。

  现阶段,因为我国的利率还没有实现市场化,所以2%以上的存贷差是吸引这些民资的蛋糕,用金融赚来的钱弥补实业的不足,似乎也是民资踊跃申请设立银行的动机之一。

  朱富贵也和记者表示,他如今和朋友在深圳办了一个小额贷款公司,主要就是想通过这样的融资来拯救自己已经岌岌可危的工厂。我们不得不说,这种办银行的思路真的让我们为民资设立的银行的安全性担忧。

  另外,地方政府的鼓励也是促使民资活跃在办银行领域的一个重要因素。温州曾四次撰文申请中央批准他们办民营银行。

  “地方政府对企业设立民营银行通常抱有鼓励和支持的态度,本地区设立一家银行,就有了圈占更多金融资源的机会,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利。而拿到首家或首批民营银行牌照,也将成为地方金融办的政绩。”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这些办银行的想法违背了银行特有的规律,不能说哪个领域缺钱,哪个领域就要办一家银行。” 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日前也撰文指出,“银行吸收公众存款来放款,为了保证公众资金的安全,在放款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流动性、可偿还性,因此银行资产运用必须是分散的,不能集中在某一个领域。更重要的是,民营或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不是说通过增加银行来满足,而是要改革资本市场,目前国内的间接融资已经太多了,现在银行的竞争已经白热化。”

  其实,仔细研究中国的金融市场,我们必须看到,银行最好的10年已经过去了。躺着赚利差的年代在如今这个金融产品品类繁多的时代已经越来越不可能。金融业是个专业化程度极高的行业,即便是家电、服装的龙头企业,进入银行这一陌生的领域,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辅助,不见得能够盈利。

  金融业的发展,使得银行业务已经远远不是存款贷款那么简单。随着综合化经营的到来,资产管理、理财、投行业务等在银行业务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另外,专业人才储备、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搭建也将耗费民企诸多财力。

  所以,踏进去,就等于是做好了准备。

  但是,中国的民资向来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顽强,敢于创新,因此,对于像阿里、腾讯、红豆等这样的优质民资设立的银行,我们还是有很多期待的。

  变革中求生

  那么,一旦民营银行遍地开花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想象一下,国有银行的处境。

  在此次调查中,尽管多数的民众对民营银行表现出犹豫的态度,但是我们看见,民营银行如果在某些方面着实优于国有银行的时候,国有银行的地位是会被撼动的。

  调查中,提及希望国有银行作出哪些转变,80.2%的人希望银行提高存款利率;52.5%的人希望银行能推出更多的理财产品;63.7%的人希望银行可以简化手续;51.5%的人希望可以网上操作便利;10.1%的人选择了其他。

  但有一点,如果让大家把国有银行的钱转移到民营银行里去,多数人依然选择了不。传统银行以69.5%的信赖率稳居榜首。可是这并不是国有银行能一直占有的优势,其实,对民营银行的担心,多数人依然是围绕在资金安全上,如果银行业一旦放开,民资和国资在同等平台和环境下竞争的话,我们不敢说国有银行一定会赢。泰隆银行的成功其实就给国有银行上了很好的一课。

  如今,对民资设立银行,业内的呼声很多。利率市场化就是呼声之一。交通银行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费方域表示,放宽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需要有三大重要前提,首先就是利率市场化,这是放开银行业准入的关键,如果利率水平被人为干预,那么资金的供求都会扭曲,进而影响到银行市场的准入决策。此时放开银行业准入,无非是以错误的价格信号、吸引不恰当的机构进入市场,短期之内可能有助于资金配置效率提高,但长期来看,却埋下了深深的风险。

  除此之外,他认为,中小银行的监管体系的建立也很重要。“中小银行尤其是刚刚以民资形态进入的民营银行,在生存环境与经营模式上与传统银行都不尽一致,需要建立符合其自身特点的监管体系。”“最后,需要完善的退出机制,只有及时清除经营不善的银行,才能保证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完善退出机制,是真正放开银行业准入的重要前提。”

  当一切都准备就绪,国有银行的压力是否就来到了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高管告诉记者,国有银行的优势一时间是不会褪去的,而且民资设立银行因为财力的限制,能获得业务也是非常有限,像阿里的余额宝[微博]这是个例外。不过,国有银行不得不承认,民营银行的到来,让国有银行的某些领域确实受到了挑战。

  不过更加难堪的是以小额贷款为优势的外资银行,例如渣打银行[微博]、花旗银行等。

  至于国有银行未来要如何发展,这位高管称:“国有银行本身就占据着强大的优势,小额贷款这样的业务一直以来都是国有银行不屑于过问的,因为繁琐,利润低,但是现在开始,国有银行可能会腾出一些精力来占领这个市场,这样的话,民资可能就会被挤压。民营银行想要和国有银行竞争,从国有银行的业务里分一杯羹,是要付出很多心血的。

  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但是,这场竞争,最后真正受益的究竟是谁,我们将拭目以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马媒称MH370调查或从头开始
  • 体育世锦赛-丁俊晖丢赛点9-10 2年后再一轮游
  • 娱乐41岁董卿被曝已有身孕 赴美待产会再回归
  • 财经中盐公司食盐专营攫取暴利:市场价高10倍
  • 科技新浪科技特别策划:中国互联网20年
  • 博客易中天:秦国变法是被逼出来的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最牛学霸宿舍:5姐妹考上中科院读研
  • 周天勇:房地产税开征的四个要点
  • 朱大鸣:中国经济罹患高房价依赖症
  • 叶檀:互联互保控风险是封建连坐制
  • 说钱:中国在为34亿“城里人”建房
  • 许一力:IPO预披露如此可怕?
  • 张捷:从西方利率二元化认知中国利率
  • 陈思进:中国房价究竟有没有泡沫?
  • 高善文:利率市场化与余额宝的兴起
  • 连平:当前经济运行三大风险需警惕
  • 张庭宾:未来3年80%富人将变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