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相互投资 催化增长改革

2014年03月05日 23:08  《中国投资》 

  中欧相互投资 催化增长改革

  中欧向对方的投资,正在帮助双方巩固趋稳的增长势能,实现各自的改革愿景以双边投资促进增长与改革

  2014年将会有更多的中英企业在双方市场中把握投资机遇捕获大鱼,从而促进两国取得更大的双赢

  文/英国驻华大使 吴思田(Sebastian Wood)

  英国积极致力于促进与中国的双边投资。我在北京的任期里,深刻感受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英两国经济的互补性愈见增长,囊括科学、金融、城市发展、能源、服务发展、创意行业、医疗等众多领域。

  这也是近年来双方国家领导人将两国关系定位成“共同增长与改革伙伴关系”和“不可或缺伙伴关系”的原因。中方双边投资统计也说明了这一伙伴关系的强健势头:

  ——英国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欧洲投资目的地,2012年投资流量增长率达95%;

  ——英国是中国的第二大欧洲投资国,仅次于德国,其在中国的总投资额超过180亿美元。

  当然,投资不仅是资金流量,也涉及技术、理念、人才及实践各方面的交流以及为进入新市场提供支持。简而言之,投资是综合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英投资流不断增长有助于双方实现其各自的经济改革愿景。让我感到很高兴的是,去年中英投资方面取得了许多积极进展。

  其一,中国决策者明确了其开放内部投资环境的愿景。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其决定文件,围绕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系列发展均为未来的政策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这其中包括建立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广泛采纳国际投资规则和标准、与欧盟等市场达成全面投资协定等。

  英国政府和企业十分支持这些提案。我们希望为各个相关中国政府部门在改善国内投资环境方面提供帮助。2013年12月3日,中英两国成功地联合举办了上海自贸区研讨会,分析各政策领域的发展以及如何运用英国在鼓励投资和服务业发展方面的政策经验推动中国相关发展。这个研讨会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和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于10月同意召开的,这也体现了英国对自由贸易坚定不移的承诺以及英国专业服务及商业企业无与伦比的国际经验。

  当然,上海和其他地区的发展必须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历史及其优势。正如上海市党委书记韩正此前所说:上海自贸区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符合中国特点,不是照搬。”不过多年来,英国一直致力于改革和完善监管和行政体制,以真正实现开放、高效和市场导向机制,这也是中国目前一直在自贸区力求建立的。我们不断革新在金融监管、竞争政策和贸易便利化等领域的做法,旨在改善整体经济表现。我们也期望继续与中国政府和企业分享相关经验。

  其二,中英整体关系不断发展稳固,为更多的双边投资提供了有利环境。

  我们刚刚过完了英国传统的圣诞节假。我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年来英国政府驻华工作人员真地应该好好休息一下。在过去的半年中,与以往同期相比,有更多的高级英国政府领导人出访中国。以下是两个例子:

  2013年10月,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带领一大批部长级代表团出访北京、广州、深圳和香港,并参加第五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这是两国举行的最为成功的一次经济财金对话,双方就全球宏观经济治理、贸易和投资以及伦敦快速发展为人民币交易环球中心等议题达成重要协议;

  6周后的12月,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带领英国最大的一个企业代表团出访北京、上海和成都。这么大规模的代表团,其中还包括近60家英国中小型企业,展现了中英贸易与投资关系迅速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在2014年,我期待接待更多的英国领导人出访中国,同时也期待和欢迎中国领导人到访英国。

  所有这些互访都代表着中英两国愈发紧密的关系。2013年,英国为中国公民签发了近30万份签证,同比增长30%。目前约有13万来自大陆和香港的学生在英国留学。香港境外 超过60%的离岸人民币交易在伦敦进行,而英国也是欧洲唯一拥有自己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额度的国家。2013年,英国对华商品出口额增长了15%,中国目前是英国第七大商品出口市场(2011年为第九位)。

  这些积极趋势均有利于双边投资。伦敦发展成为欧洲人民币中心有利于在英中资企业获取拓展其业务所需的融资,而英国的RQFII额度将会使英国公司投资中国大陆更加便利。英国在教育领域的强大实力会使在英中国公司更容易招聘所需员工。中国不断增长的对英国出口需求也拉动更多的在华投资,举例来说,捷豹路虎公司就计划在常熟市投资建厂,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投入运营。

  其三,去年的中国对英投资也颇为引人注目。

  近年来,中国对英投资也实现爆炸式增长。例如,1月初绿地控股集团斥资6亿英镑在伦敦购置地产,这是他们在欧洲的首笔投资。就宏观层面而言,商务部《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也确证了英国是欧洲范围内最受中国投资者欢迎的投资目的国,其投资流量在2012年增长了95%。

  细分来看,中国对英投资的多样性持续增加,这体现了中国海外投资的广泛多元化:

  这些投资来自中国各类主要投资商,包括私企诸如大连万达、国企诸如北京建工集团以及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等等。

  中国投资流向各大行业,包括能源、高端制造业、房地产、零售、专业服务和数字经济等等。

  这些应该都不算出乎意料的事情。英国一直都是外国投资的热土。英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可预见的法律和监管体制及完善的人才和资本市场,也包括在2012年奥运会期间充分展现出来的创新和创意传统以及在亚洲和美国之间、接近广阔的欧洲市场的地理优势。

  对中国投资商来说特别重要的,是英国对中国在英投资始终坚持开放的原则。我想,过去一年当中的一些投资亮点包括:

  中广核和中核集团决定在萨默塞特郡投资建立一座新的核电站(这是最近30年来英国首个新建核电站);

  华为公司在雷丁开设旗舰办事处,并承诺在未来5年内在英追加投资13亿英镑;

  基于之前在英国水务和机场公司的投资,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对英国基建持续不断的兴趣与关注。

  这3个例子表明了英国对中国投资的由衷开放。这些投资可能在很多国家被视作敏感领域,但英国不然。我们热烈欢迎此类投资,且一直如此。未来几年,英国政府将继续力求吸引更多投资,包括来自中国的投资。对外国投资的开放态度一直是英国基因的一部分。

  我很有信心,双方投资在未来几年会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我们仅仅处于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这一长期过程的起步阶段。尽管中国经济目前是英国的4倍之多,但其海外投资额仅为英国的30%。

  放眼中国,有许多企业有资源和意愿进行海外投资,但他们不了解海外投资环境以及如何最有效地与来自其他市场的投资商竞争。

  我们大使馆的一些同事常被企业询问索取中国投资商在英可投资项目清单。可是这种方法在英国或其他发达市场中并不适用,因为市场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当中。许多眼疾手快的公司在其专业顾问公司的支持下,早在政府发现项目之前就已成功拿下那些最好的项目。当然,双方政府以及双方的投促机构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英国的投资环境以及如何在英国最有效地抓住投资机遇。这或许就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差别。

  我相信2014年将会有更多的中英企业在双方市场中把握投资机遇捕获大鱼,从而促进两国取得更大的双赢。

  简历

  吴思田先生于2010年1月正式就任英国驻华大使。

  这是他第一次出任大使。

  吴思田先生于1983年进入英国外交部工作。他在完成驻曼谷使馆的工作后,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学习了普通话,之后于1992-1996年在香港担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一秘,中英联合联络小组负责香港政权顺利交接的相关准备工作。他在2001-2005年担任驻华盛顿政务参赞,关注美国在亚洲事务上的外交政策,并于2005-2008年担任英国外交与联邦事务部亚太司司长,随后在2008-2009年暂借调去劳斯莱斯公司一年。

  在进入英国外交与联邦事务部之前,吴思田先生在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学习数学和哲学。吴思田大使已婚并育有4个孩子。

  大使在其任命派往的国家代表女王陛下和英国政府。大使对使馆及其领事馆的方针和工作负责,包括:政务工作,贸易与投资,新闻与文化关系以及签证和领事服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血色昆明:29条生命的最后一个夜晚
  • 体育中超首轮将为昆明遇难者默哀 16强名单
  • 娱乐张国立:我们拍《纸牌屋》肯定通不过审查
  • 财经北师大教授:楼市调控应转为防范房价下跌
  • 科技热播韩剧《星你》捧红社交应用LINE
  • 博客医生:昆明救治伤员所见所感 两会博客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委员提议公务员加薪挨万人骂工资4000
  • 方建兴:警惕维稳反弹结束风险
  • 江濡山:掂量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分量
  • 张庭宾:不要害怕人民币快速贬值
  • 叶檀:从“厉股份”到“厉混合”
  • 李迅雷:茨涅兹周期暗示房价将下跌
  • 张捷:余额宝兴起与体制漏洞
  • 龚蕾:除比特币外还有哪几种虚拟货币
  • 江濡山:郭广昌的想法太天真
  • 唐任伍:2014年两会老百姓期待什么
  • 管清友:傅成玉先生的两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