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通体系探路顶层设计

2013年08月14日 11:58  《中国商界》杂志 

  颜菊阳 王佳君

  作为连接着生产与消费,涉及货物运输、储藏、批发、零售等多个复杂环节的流通业的发展需要导向更加清晰的流通模式和流通制度。

  内需拉动,流通业被置于关键地位。

  7月1日至2日,商务部召集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主管部委负责人、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领导在京举办了中国特色流通体系“顶层设计”研讨会,并对行将进入颁布一周年时间点的国务院“39号文”贯彻推进。

  这是国内流通业职能管理部门在去年“39号文”、内贸“十二五”规划后的流通业发展目标、宏观规划的首次路径厘清和战略强化。

  此前的3月底,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听取商务部流通工作汇报,提出要从战略和全局角度,从“大流通”角度来谋划流通产业改革和发展。

  汪洋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具有中国特色的流通体系作为支撑,从战略、规划上做出“顶层设计”。

  参加研讨会的流通业专家也普遍认为,作为连接着生产与消费,涉及货物运输、储藏、批发、零售等多个复杂环节的流通业的发展需要导向更加清晰的流通模式和流通制度。

  难题

  “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流通体系?”

  这是主管商务流通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今年上任伊始就提给全行业的问题。

  以借鉴发达国家现代流通经验为成长模板的中国流通业,要回答和阐述出“中国的特色”,并不容易;而对于生产领域诟病“流通环节多、成本高、效率低”、消费领域抱怨“诚信缺失、内外价差悬殊”等问题重重的整个流通行业而言,更颇有些尴尬丛生。

  这个问题对行业的拷问就如同无数场合被无数遍提起的老问题:“中国为什么出不了沃尔玛?”

  流通业不得不反思的是:美国沃尔玛能够用61年的发展成长为一个世界级大型企业,并且是很多年的世界500强之首,但类似王府井集团、百联集团等中国零售企业同样拥有60多年历史,为何成长缓慢、差距悬殊?

  对这个老问题的反思,也正是中国流通业痼疾的多棱镜折射。中国的流通业不仅没有培养出自身行业内的大型企业,对于连接两头的生产和消费业的发展,如今也成了阻碍的“落后渠道”。

  可视为映射案例的是,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开始摒弃传统流通渠道,义无反顾地走上C2B的定销制和独家网络渠道销售,理由就在于传统流通渠道成本高企、环节众多、不堪重负。

  商务部特聘专家、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博士说,适合大型流通企业成长和生存的环境在我国是缺失的。

  洪涛认为,我国流通业从理论概念到业态、模式转型到政府职能转变都因为商品社会的变化到了亟待改变的攻坚阶段。

  “传统商品概念是实物商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商品已包括实物商品、服务商品、消费系列活动,即商店不光卖商品,还要有卖服务、卖消费的理念;过去传统流通追求批零利润和进销利润,现在还要与供应商打交道,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洪涛说。

  实际上,早在汪洋主政广东时,其就在广东流通工作会上指出,现代流通要从交易者转变为流通组织者,由流通的接受者转变为消费的引导者,流通由价值的实现者转变为价值的提升者。

  但,实现“三个转变”的“大流通”,对于当下行业显然还是漫漫长路一条。

  而对中国流通体系“顶层设计”的难处还在于,此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商品和物资计划分配,当时的流通体系是一个由政府主导、人为设计、计划分配的模式;但改革开放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流通体系已变身为由市场主导、分散决策、自由交换的模式,缺少市场经济的总体设计。

  此前,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也指出,“内外贸融合的大流通说了很多年,但由于我们一开始学习前苏联的模式,不仅把生产和流通割裂开来,甚至流通领域也进行了分割,把流通改成商粮供销社、粮食部、物资部等,从而根本无法形成统一的大市场和大流通的格局。”

  如今“顶层设计”回归,如何确保由上而上的战略规划、宏观调控能不能脱离流通的发展与市场化“同频共震”的轨道显然存在挑战。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刘海飞认为,中国流通体系顶层设计比国外流通业更难体现在三方面:其一,中国区域、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巨大导致流通体系多层次、多样化;其二,流通变革缺乏动力,政府往往需要实行调控以矫正市场失灵;其三,法律法规不健全、行业组织不发达、商业诚信缺失导致政府部门管理流通领域任务很重。

  “大流通”提速

  尽管难点颇多,对“中国流通体系”的概念的厘清却是必须的。专家认为,这是构建和提速“大流通”的前提。

  在刘海飞看来,广义上的流通应包括商品贸易、交通运输、金融服务、信息通讯等行业。

  此四行业分别对应“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向欣表示,所谓流通体系,应理解为一个国家从总体上看的流通模式和流通制度。而历史上,中国流通体系的概念一直存在,只是随着商品社会的变化发展,需要厘清现代流通体系的内涵和外延。

  向欣认为,去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及“积极培育国内商品市场的对外贸易功能,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在其看来,相对庞杂的大流通的“顶层设计”,作为大流通的第一步“内外贸一体化”相对容易。此前也已在浙江试点。

  刘海飞认为,“流通体系”这个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安徽蚌埠男子坐牢17年后被判无罪释放
  • 体育曝男篮将帅矛盾尖锐 总结会变成批斗会
  • 娱乐吴建豪宣布结婚将娶豪门女 否认奉子成婚
  • 财经传北京大户型现集中抛售:官员怕反腐
  • 科技运营商大建基站后遗症 电费每年数百亿
  • 博客兰和律师:梦鸽不会无凭无据贸然控告
  • 读书断送大清:与和珅有一拼的晚清第一贪
  • 教育女子两年辞职26次 任何事都是妈妈说了算
  • 王东京:中国经济十年内保住7%无悬念
  • 马忠普:钢铁产能过剩严重性被夸大
  • 老谷:2013年巴菲特股东大会掠影(图)
  • 周彦武:感谢高房价吸纳了50万亿M2
  • 徐斌:未来经济大萧条根源在哪里
  • 叶檀:城镇化被赌徒操纵
  • 谢作诗:高房价的几大危害
  • 陈季冰: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
  • 金岩石:城镇化的疯狂如何扼制
  • 沈晓杰:是谁在决定中国的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