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表的过去与未来

2013年08月14日 11:57  《中国商界》杂志 

  应晶

  1965年,欧米茄超霸腕表历经严苛的测试,成为唯一一款获准参与美国宇航局所有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腕表。多年来,国人一直迷恋瑞表的尖端科技,随着“神舟十号”的发射成功,飞亚达航天系列陪同三位宇航员经历了艰苦的百余小时,再次向世人证明了国表云颠书写历史的奇迹。

  6月11日,神舟十号发射成功,陪同他们记录航天时间的是飞亚达表。

  航天表随同宇航员进入航空苛刻环境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事情,不过那时中国制表工艺还无法完成此项任务,独占鳌头的是成就人类航天梦想的欧米茄超霸表。直到2003年,中国第一只航天表的诞生陪同“神五”升天,人们越发关注飞亚达的航天制表工艺。

  欧米茄的登月故事

  1962年10月,宇航员瓦尔特·施艾拉在执行“水星—大力神8号”任务时佩戴着欧米茄超霸腕表进入了太空。三年后,美国太空总署(NASA)从当时的几款参与多项严格测试的钟表品牌中选定欧米茄超霸表做为载人登月计划的宇航员计时腕表。1969年,欧米茄超霸表首度伴随太阳神11号飞船踏上月球表面,从此获得“登月表”的美誉。

  1970年太阳神13号太空船因意外,只能依靠手上超霸计时码表的精确计时而安全返回地球,美国太空总署因此将代表最高荣誉的“史努比奖”颁赠给欧米茄。超霸表更在1975年参与了美国太阳神太空船及前苏联联合号的太空汇合行动。当时正是美苏冷战的高峰期,美苏两国太空人握手的时刻极具历史象征意义,与此同时,他们手上所佩戴的都是超霸计时码表。

  阿波罗10号登月舱驾驶员和阿波罗17号指令长尤金·塞尔南上尉在一段超霸表的传奇经历中曾这样描述,“在通讯瘫痪及漆黑环境下,欧米茄超霸月球表协助宇航员准确计算火箭发动时间,使宇宙飞船安全重返地球。欧米茄超霸表是我在月球上最依赖的东西之一,就像小时候睡觉时抱着的小熊布偶。”而由尤金·塞尔南上尉担任指令长的阿波罗17号任务,是人类迄今为止的最后一次登月任务,他所佩戴的手表之后收藏于欧米茄博物馆中。“我曾看到那块收藏起来的表上弦后依旧行动自如,比我还灵活!从月球回来后,我身上都换过好几个零件了,它却依旧完好如初。”

  数十年来,欧米茄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太空冒险,历史地位无可取代。因其非凡的意义,一只1971-1973年生产的欧米茄超霸“阿拉斯加计划”登月原型表曾在2007年4月的欧米茄专题拍卖会上,以64,900瑞士法郎高价售出。

  飞亚达的航天经历

  中国手表无法进入太空运转的历史在2003年被飞亚达改写。

  对航天员而言,时间就意味着一切。所有太空任务都有着缜密的时间计算。“太空行走”对手表也有特殊的性能要求,它不仅要承受强震动,还要经受高能辐射、温差、微流星撞击等威胁。

  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任务的成功完成,实现了中国人对未知领域的初探。也是从那时起,飞亚达开始为中国航天员们提供专业计时腕表。当时为杨利伟配备的手表还不是完全的飞亚达自有技术,核心部件例如机芯任然是进口的。

  而后,历经神舟五号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神舟六号凯旋、神舟七号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神舟八号、神舟九号手动对接天宫一号的太空探索,一切有关时间记录的任务,都由飞亚达航天表独立完成。太空中-80~80℃的温差、高强度辐射、瞬间真空的压力变化、飞行器起飞和降落时巨大的冲力,飞亚达全部一一克服。自此,飞亚达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忠实的参与者。

  其实在神五升空前的准备中,关于“中国航天第一只航天表”的侯选名单中包含欧米茄、飞亚达等十余种品牌。飞亚达品牌总经理杜熙说,“这其实是一次暗访,飞亚达在种种测试中胜出。”

  2013年,神十升空,飞亚达再一次陪伴左右。据杜熙介绍,三位航天员在太空分别佩戴太空工作用表和舱内航天服表两款手表。他告诉记者,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号,飞亚达航天表始终伴随中国航天员执行地面训练和太空飞行任务。飞亚达在推出神十纪念表的同时,还推出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0周年纪念款陀飞轮腕表,限量100枚,在2013年瑞士巴塞尔表展中备受业界关注。

  超越以往航天表仅部分使用钛合金的制法,神舟十号纪念款腕表的表壳、表圈、底盖均使用钛合金材质。表盘上,以45分钟为单位,辅以蓝色和绿色的弧线作为警示任务完成的进度。这被称为"特征计时",源自首次出舱行走时,特殊太空任务对时间掌控的需求。飞亚达独特的AM/PM显示框,能够让宇航员在日夜混淆的空间中清楚地辨识地球时间。

  飞亚达航天系列腕表的设计,曾获得"2010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这个被誉为"设计界中的奥斯卡奖"的红点大奖,对腕表的设计理念给予了高度的赞誉。表盘面上的“10”,记录了中国载人航天盛事的又一次成功,也铭记了中国制表工艺上的又一次突破。

  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钟表市场,杜熙如是说,“同优秀的进口品牌相比,我们存在系统性的差距,表现在手表的研发制造、文化沉淀、品牌推广和渠道管理等多个方面。瑞士表大都拥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其严谨的工匠精神,良好的文化传承,成熟的制表技艺和产品系列等都不是在短期内容易超越的。这些也使得‘瑞士制造’在国际上形成了一个集体性的优势。”不过,业内专家称,“中国年轻的制表品牌具有后发优势,期待长足发展。“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安徽蚌埠男子坐牢17年后被判无罪释放
  • 体育曝男篮将帅矛盾尖锐 总结会变成批斗会
  • 娱乐吴建豪宣布结婚将娶豪门女 否认奉子成婚
  • 财经传北京大户型现集中抛售:官员怕反腐
  • 科技运营商大建基站后遗症 电费每年数百亿
  • 博客兰和律师:梦鸽不会无凭无据贸然控告
  • 读书断送大清:与和珅有一拼的晚清第一贪
  • 教育女子两年辞职26次 任何事都是妈妈说了算
  • 王东京:中国经济十年内保住7%无悬念
  • 马忠普:钢铁产能过剩严重性被夸大
  • 老谷:2013年巴菲特股东大会掠影(图)
  • 周彦武:感谢高房价吸纳了50万亿M2
  • 徐斌:未来经济大萧条根源在哪里
  • 叶檀:城镇化被赌徒操纵
  • 谢作诗:高房价的几大危害
  • 陈季冰: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
  • 金岩石:城镇化的疯狂如何扼制
  • 沈晓杰:是谁在决定中国的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