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关店之谜

2013年08月14日 11:56  《中国商界》杂志 

  卢迪

  星巴克咖啡诞生于1971年,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套用现在网络流行语,星巴克绝对是咖啡连锁界的“高富帅”。而就算是“高富帅”,也被如今北京的高房租给难倒了。

  1999年1月,大陆第一家星巴克咖啡馆在国贸一期开门迎客。日前,这家运营了14年的星巴克元老店宣布关店,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国贸的高房租压垮了星巴克。但据《中国商界》调查,除此之外,至少还有两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迫使星巴克的这家店不得不关门。

  当“高富帅”遇上高房租

  星巴克咖啡诞生于1971年,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套用现在网络流行语,星巴克绝对是咖啡连锁界的“高富帅”。而就算是“高富帅”,也被如今北京的高房租给难倒了。

  北京的房租之高人们早已知道,那么国贸这家星巴克的房租到底有多高?我们记者也尝试联系到了物业人员,该物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表示一层未来规划不再会考虑到餐饮类,星巴克关店之后,具体谁会进驻,该工作人员也是守口如瓶。

  《中国商界》通过走访附近的店面了解到,国贸商城一期店铺租金平均每月每平方米超过了1000元,几乎是附近国贸三期的两倍。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此高的房租再加上不菲的人工成本,该星巴克店每年的固定成本应该会超过700万。而根据星巴克去年的财报,星巴克亚洲地区平均单店营业额为82.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09万元。如此悬殊的两个数字告诉我们,“高富帅”还是在高房租面前低下了头。

  如此悬殊的两个数字告诉我们,“高富帅”还是在高房租面前低下了头。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表示,“零售商和开发商签订的合同大多是在15-20年前,那时候,地产开发刚刚开始,租金都很低,有的都没有签订每年递增的条款,很多约定都是3年涨5%之类,而现在很多合同都到期了,租金一涨就可能涨20%。”

  有研究机构统计,2008年以来,北京的写字楼租金年均增长将近40%,增速达到世界第一。

  星巴克新战略现形

  关于“被高房租压垮”的说法,星巴克自始至终没做正面回应。美国当地时间7月25日,星巴克高调公布了其第三财季业绩:净利润为4.17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4%;全球同店销售收入增长8%,其中中国及其他亚太地区同店销售收入增长9%,营收更是暴增29%至2.337亿美元。

  投资者们认为,星巴克是借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东风,虽然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解决其影子银行问题而采取措施减缓经济增速,不过管理层也谈到了销售杠杆、强劲的业绩以及降低的咖啡成本。

  如此看来,星巴克国贸店的关闭,最多也就是个个案。倒是从国贸一期迁至国贸三期,星巴克给出的“搬迁后的门店面积更大”的解释似乎露出了一些端倪。

  一位长期从事轻餐饮研究的业内人士透露,其实无论是从营业面积还是从星巴克国贸店的具体位置和环境而言,都与现在的星巴克格格不入。当初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更多的是看重了国贸的示范效应。当然,也有试水的性质。

  “现在可供选择的物业多了,在租金不占优势的情况,星巴克选择迁址也在情理之中。”上述人士如是认为。

  的确,星巴克的这家店位于一期国贸商城西门的底商橱窗位置,中国大饭店的楼下,众多周边的写字楼足以让这里拥有丰富的客源。从交通的角度上来说,打车可以直接到店门口,旁边紧邻着地铁一号线,很有竞争力。而且除了日常写字楼里的白领,也会吸引很多逛商场的顾客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关店的这家星巴克相比较于其他开店较晚的星巴克也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崇文门崇光百货对面的一家星巴克,面积明显要比国贸的星巴克大出了很多,顾客休息的区域也明显增大,内部结构也都更加的合理。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进到店内一股冷气迎面而来,也让顾客在燥热的时候可以真正的安静下来,享受一杯咖啡。

  《中国商界》在一位国贸一期负责人那里得到了证实:此次星巴克关店,转战国贸三期,一方面也是由于三期可以提供更大的营业面积,而且也有着更为先进的物业管理,也为星巴克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007年,星巴克开始走下坡路。也就是从那时起,星巴克开始重视顾客的购物体验。而星巴克此番的行动也印证了其如今的经营理念。

  贴身肉搏的咖啡馆

  目前,星巴克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18000家的连锁店,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由于当地人们把咖啡作为主要的饮料,也为星巴克在欧美店面的大幅度扩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相对于这些欧美国家,星巴克在亚太地区的发展一直是稳中求进。

  星巴克中国区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即使在这样的保守发展状态之下,从1999年大陆第一家星巴克开业至今,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星巴克在中国的店面已经超过850家。由于咖啡在中国依然不被大众所接受,销售主要面向一些特定的小众人群,这些店面主要集中于大陆的一线城市以及港澳台地区。不难看出,星巴克在中国的店面密度还是很大的。

  抛开星巴克自身店面密度的问题,其他品牌咖啡的出现也导致这个问题更加的严峻。自2007年进入中国,COSTA已经取代星巴克,成为中国市场上扩张最快的咖啡店。1年时间,完成了从101到200的飞跃,2012年,COSTA在华的第200家店落成。

  而且就像肯德基[微博]和麦当劳[微博]永远形影不离一样,COSTA就像拿着星巴克的门店布局图在选址,几乎每家门店都紧盯星巴克,而且在抢店面的时候似乎不计成本。有媒体报道,COSTA为了拿下T3航站楼,不包括交给机场的物业费和各类管理费,每月付出的租金高达60万元,是一家普通商场店月租金的4到5倍。财大气粗的咖啡馆似乎不扩张就对不起“连锁”一词的含义。2013年6月才完成整个收购、正式归入华润万家旗下的太平洋咖啡也已确定1000家店的开店目标。

  《中国商界》对在国贸附近上班的一些白领进行了采访,他们纷纷表示,国贸附近的咖啡店、西餐厅不少于10家,这些店也都有着跟星巴克类似的产品,对星巴克的销售也构成了一些威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安徽蚌埠男子坐牢17年后被判无罪释放
  • 体育曝男篮将帅矛盾尖锐 总结会变成批斗会
  • 娱乐吴建豪宣布结婚将娶豪门女 否认奉子成婚
  • 财经传北京大户型现集中抛售:官员怕反腐
  • 科技运营商大建基站后遗症 电费每年数百亿
  • 博客兰和律师:梦鸽不会无凭无据贸然控告
  • 读书断送大清:与和珅有一拼的晚清第一贪
  • 教育女子两年辞职26次 任何事都是妈妈说了算
  • 王东京:中国经济十年内保住7%无悬念
  • 马忠普:钢铁产能过剩严重性被夸大
  • 老谷:2013年巴菲特股东大会掠影(图)
  • 周彦武:感谢高房价吸纳了50万亿M2
  • 徐斌:未来经济大萧条根源在哪里
  • 叶檀:城镇化被赌徒操纵
  • 谢作诗:高房价的几大危害
  • 陈季冰: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
  • 金岩石:城镇化的疯狂如何扼制
  • 沈晓杰:是谁在决定中国的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