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货第一人马应彪

2013年08月14日 11:55  《中国商界》杂志 

  江素云

  1850年,上海麟瑞洋行的大班霍克等人疏通了一条用碎石覆盖的小路,年轻人经常骑马而过,被称为“马路”,或者由英文park lane直译为“派克弄”。随着英租界的扩张,它渐渐被称为“大马路”;12年后它随跑马厅延伸——这就是后来的“中华第一街”,上海南京路。

  同一年,英国小船商托马斯·阿拉姆和朋友尼恩·克拉沃德在香港中环的海滩边上租了一间简易木屋,销售当地独一无二的英国货及西饼,生意渐渐旺起来,名号叫连卡佛百货公司。

  24年后,14岁的马应彪跟着堂兄在连卡佛西餐馆前迟疑了一下,还是在华人熟食档前买了一只糯米鸡,大口吃起来。他们从中山县沙涌村出发,想去遥遥万里之外的澳洲“淘金”。

  几年后,马应彪兄弟已在澳洲站稳脚跟。但却一心想在香港开出一家升斗小民也能消费的“连卡佛”。

  中国第一家百货商场

  据了解,当时的零售业,英国人的莲卡佛一枝独秀。但缺憾是经销的全是洋货,顾客主要是洋人和富有华人,升斗小民不敢问津。而当时的华人店铺,商品都没有明码标价,买卖双方要很费一番口舌才能成交;且大多没有专为顾客设置的柜台货架。

  马应彪认为可以模仿澳洲的商店,在香港开一家百货店。他吸纳了同乡、澳洲及美国华侨、香港富商共11位股东的资金总计2.5万港元,开办了香港先施百货。先施,取自英文sincere(诚挚的)之音译。

  马应彪是先施首任司理(总经理)。他租好铺面,装修花去2万元,剩下5000元只能进少量百货,马应彪的做法是:品种尽量多,数量可以少,一旦现金回流马上补货。这成为后来香港、上海先施百货的经营方针,除了在非常时期,先施很少压库。

  1900年,香港皇后大道中172号,香港先施百货公司开业。商品不但标价出售,还聘用男女共25位店员,开创了女性站柜台售货的先例——这是马应彪效仿澳洲英人商店的做法。先施的女店员长得都很标致,统一服饰,面含微笑,那天引得来看稀奇的港岛市民络绎不绝。一段时间里,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店里生意都没法做。华民政务司的警察在冬天里帮着维持秩序,满头大汗。后来,莲卡佛也效仿先施,引进女店员。

  1914年,上海南京路上铺了铁藜木路面。马应彪买下了一个有直达上海火车北站的电车,足以带来大量的外地旅客的地块,并建造了一幢7层高的大楼。这座具有异域巴洛克风格的大楼盖了3年。1917年10月20日,中国大陆第一家大型百货商场先施公司开业,哄动上海滩。

  整条南京路都堵塞了。先施公司不单是一个购物场所,开业当天,它附设的屋顶戏院、东亚旅馆和豪华餐厅也同时开张,杂耍、宁波滩簧、绍兴戏、京戏、变魔术的、吃点心的,一时间人山人海,有人甚至流连忘返,数日不归。

  先施公司的创办人中有一位不能不提的巾帼英雄——马应彪的原配夫人霍庆棠女士。20世纪初年的中国,封建意识异常浓厚,女子要留在深闺把服侍男人作为惟一的职责。霍庆棠偏偏认为时代已经进入20世纪,男女平等不容置疑。于是为了方便女顾客,先施公司决定招聘女售货员。无奈招聘启事贴出一个多月,却没有人敢来应聘,老板娘一不做二不休,亲自披挂上阵做起了公司化妆品部的售货员,还带动两个小姑和她一起售货。她不但仪态端庄,而且善于辞令,熟识货品性能,周旋于顾客之间,深受男女顾客欢迎。

  一时间“三个女人同台站”的佳话传遍上海、香港和澳门,社会人士纷纷来到先施公司购物娱乐,都想亲眼看看这位勇气可嘉的老板娘,也想见识女售货员的服务是怎样吸引人的,公司生意倍增。霍庆棠的勇气一时成了公司的活广告,她直到生下自己的第5个儿子才辞掉售货员之职。

  “百货四子”的恩怨情仇

  1907年春的一天,与马应彪有着不错私交的同乡郭泉在香港茶铺拜会马应彪。他们在澳洲做蔬果生意时就相识。郭泉说他想到香港做些小生意,若不成,就回澳洲。几天里,他常到先施的铺面买小玩意,跟店员聊天。马应彪心中有数:郭家也想做百货生意。

  1907年8月28日,永安百货在皇后大道中167号开幕。与172号的先施几步之遥。但聪明的郭泉没有走上同类复制、恶性竞争的路,他的公司,从女店员的容貌,商品的花色、商标,都与先施有所区别,但同一类别、同一商标的商品,永安的标价与先施一模一样。也收到开业请柬的马应彪逛完一圈店面如释重负。

  1917年,郭氏兄弟集资250万港元在南京路开设永安百货公司,它比上海先施晚开一年,与香港情形一样,两家又近在咫尺,如同比肩两巨人。当时,沪上说一句去南京路“白相”,是一定不会漏掉先施、永安的。

  在上海,两家也心照不宣地形成价格同盟,彼此带旺生意,而且从不互挖墙角,绝不聘用对方辞退或辞职欲转投的人。当然,暗里的争斗只有业内人士,譬如新新公司、大新公司的人,才能说出一二。

  新新的创办人刘锡基和大新的创办人蔡昌是先施旧臣,他们与先施、永安比邻竞争,竟都有后来居上的朝气。新新自行设计、装备了上海第一个由中国人创办的广播电台,因电台的房子四周是用玻璃隔断的,俗称“玻璃电台”。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电台最早向全市人民广播这个重要消息并播放革命歌曲。最后出现的大新公司更是咄咄逼人,它楼高10层,营业面积1.7万平方米,是四大百货之冠。

  4个香山老乡在上海滩上做同一份生意,互相竞争起来却毫不留情,也因此留下无数精彩的商战故事。

  有一年,先施推出优惠礼券,为了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冲动,将香烟、酱油等几类热销商品的价格定得很低,永安就暗中派人拿了现款分批去吃进先施礼券,再以礼券全数购买香烟、酱油,让先施吃了一个大暗亏。1936年,面积最大的大新公司开业之际,先施等3家公司先是联手威胁国货小厂,不得向大新出售产品,否则就集体停止向这些小厂进货。及至大新开张之日,又联合举行“春季大减价”,将部分热销商品的价格定得很低。大新则大打薄利多销的广告,还向厂商定制了独特规格的大新香皂、大新衬衫、大新雪茄。这已是一种很超前的零售模式了。

  “百货四子”争奇斗艳,把一条南京路闹得花枝招展,国际媒体称之为“地球上最世界主义文化的马路”。抗战期间上海沦为“孤岛”,大批外省豪门大户、地主逃进租界,寻求避难。一时间人口激增,商业畸形繁荣。1945年后,内战爆发,因国民党政府的治理无能,上海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四大百货商场遭遇抢购风潮。到1949年春季,除了永安,其余3家相继撤离上海。

  先施、永安百货不仅是一部商业史的开端,在某种意义上,消费的发达也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达。不管是新式旗袍还是中山装,无不从这里走向大众。当南京路上商店发展到300多家时,它开始变成中国的商业中心,不仅集中了中国名牌老店,即便购买世界产品也不是什么难事。

  后来,两家都参加了上海的国货运动周。马应彪还追随孙中山奔走革命。他曾在赴澳轮渡上,以唱圣诗传教为名,宣传革命,唤起民众。辛亥革命后,曾任广东都督府庶务长、财政厅总参议,中山模范县训政委员兼财务组主任。

  马应彪创办的先施公司在中国民族工商业史上举足轻重,被誉为“中国百货业的先驱”。永安、大新、新新等当年在上海乃至全国叱咤风云的著名百货公司都是在马应彪的影响和支持下成立并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马应彪率先倡导的“不二价”(明码实价)模式和女售货员制度至今是中国乃至国际百货业的主要经营模式。

  新中国建立后,先施、永安命运各异。1956年,永安公司改名为上海第十百货公司,1987年改建后称“华联商厦”。1952年,先施公司大楼由上海时装公司、黄浦区文化馆、东亚饭店等使用,屋顶花园的纳凉晚会很受普通市民的青睐。1993年,先施公司重返南京路,新址在南京东路479号。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位于先施大厦12层的顶层画廊,过去的男主人是吴亮,今天的女主人是赵丹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安徽蚌埠男子坐牢17年后被判无罪释放
  • 体育曝男篮将帅矛盾尖锐 总结会变成批斗会
  • 娱乐吴建豪宣布结婚将娶豪门女 否认奉子成婚
  • 财经传北京大户型现集中抛售:官员怕反腐
  • 科技运营商大建基站后遗症 电费每年数百亿
  • 博客兰和律师:梦鸽不会无凭无据贸然控告
  • 读书断送大清:与和珅有一拼的晚清第一贪
  • 教育女子两年辞职26次 任何事都是妈妈说了算
  • 王东京:中国经济十年内保住7%无悬念
  • 马忠普:钢铁产能过剩严重性被夸大
  • 老谷:2013年巴菲特股东大会掠影(图)
  • 周彦武:感谢高房价吸纳了50万亿M2
  • 徐斌:未来经济大萧条根源在哪里
  • 叶檀:城镇化被赌徒操纵
  • 谢作诗:高房价的几大危害
  • 陈季冰: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
  • 金岩石:城镇化的疯狂如何扼制
  • 沈晓杰:是谁在决定中国的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