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谢泽锋 图|本刊记者 梁海松 出自《英才》杂志2013年8月刊
他微博很火,他直言敢谏,他平易近人但又很“愤青”,他是专栏作家又是学院老师,他是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微博]。可以说,锋芒毕露的言语和他的外表并不相符。一副无框眼镜,谦逊平和,这是刘胜军给人的一贯印象。
和他谈论经济问题,你得高度集中注意力,他语速很快,稍不留神就容易跟不上他的节奏,抛出一个问题他能侃侃而谈半个小时。正如他的微博名“刘胜军改革”一样,他所言及的经济改革策略都是当下中国经济亟需努力的方向。
从“钱荒”、房地产调控、城镇化再到地方财政问题,刘胜军直言中国经济改革问题不可能通过任何一种政策达到目标,可以说中国经济模式转型还涉及政治体制、社会形态的转变。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克强经济学”主导中国经济的时候,不妨听听刘胜军的改革建议。
难以预料的风险
《英才》:今年以来M2增速高达15%—16%,外汇储备也有3.5万亿,为什么还会出现“钱荒”?
刘胜军:央行原副行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有一个非常好的描述:钱荒的本质是过去形成的投资摊子太大,和目前所能够提供的信贷增量之间出现了差额,所以导致钱荒。中国在2009和2010年的过量投资非常明显,很多投资项目成为半拉子工程,信贷不得不按照惯性去提供。原来给地方政府提供了很多钱和贷款,如果把贷款停掉,地方政府的债务可能转化成坏账,对银行来讲,肯定不希望钱成为坏账。最好的办法就是延期,或再继续提供新的贷款。
今年M2的增长这么快,就是因为过去形成的投资规模非常大,现在慢不下来,一旦慢下来,很多的坏账就会暴露出来。
另一方面,银行体系所能提供的信贷不够,这主要是因为中央的判断,过去靠信贷和货币投放确实带来了比较高的增长率,但是也带来了两个非常严重的后果:一是产能过剩,现在没有过剩的行业基本上不多了,这也是实体经济困难非常重要的原因;二是给房地产领域和地方政府带来很大的债务风险。
继续提供贷款,地方债务就像滚雪球一样会越来越大,最后一发不可收拾。但是不提供,急刹车也不行,可能引发类似“钱荒”的问题。中央意识到采取过去宽松的信贷政策,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后果很严重。既然意识到长期后果很严重,扩张性的政策如何退出?中央当然希望退出的过程是可控的,央行也想管理这个收缩的过程,可以理解成货币政策性质转向的过程,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去杠杆化的过程,但总的来说这个过程将会很痛苦。其中,最大的难度就是每个金融机构都有各自成长惯性,要保持利润和资产的增值,突然今年不让它扩张是做不到的。
这一次的流动性危机可能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小动作。一个小动作就已经引发了非常大的恐慌。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说去杠杆化深入推动,带来的经济和金融方面的压力会更大。
日本、美国也一样,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家都喜欢释放流动性,这个过程是充满快感的。但早晚是要退出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不及时退出,泡沫会更大。一旦退出、踩刹车的时候,问题和风险就出来了,可能经济滑坡,可能出现股,可能会出现很多形式的金融危机。
《英才》:如果这个过程是必须要做的,你的建议是什么?
刘胜军:我认为,要分清长期和短期。从短期来看,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经济还处在下行的过程,不能使市场的预期更加悲观。如果在这个时候采取更加紧缩的政策,就有可能加剧经济下滑,这对中国经济转向会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
我个人倾向短期求稳,先把经济稳住,然后再来解决结构性的、政策性的调整问题。现在国务院提出了一些类似棚户区改造来拉动内需的办法。但是这还不够,真正能够拉动中国经济而且又不消耗政府资源,同时还缓解金融风险,短期内有帮助的只有房地产。房地产调控在短期内应该放松,但并不是全面放松,而是过去几年出台的一些行政性的、不合理的打压措施,特别是违背市场规律的措施应该退出。
从长期来看,政策的调整,关键要靠金融改革。为什么我们的M2已经100多万亿,但是实体经济的融资还这么难?关键在于金融体系的效率问题,现在面临一个金融悖论,就是老百姓没有地方去投资,股市不行,楼市也不行,银行存款又贬值。老百姓有的是钱,但同时又有很多人想贷款却贷不到。
中国的货币超发、金融管制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是非常糟糕的组合。如果光着手于任何一点,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说,管制货币超发,但是金融管制不撤销也不行。所以未来两个方向要同时做,一方面货币要更加稳健,约束货币超发。另一方面,要打破金融管制。
拉动中国经济的唯一稻草
《英才》:你对房地产调控的看法是什么?
刘胜军:以房价收入比来衡量,中国房价确实过高。一个原因是货币超发形成购买力。第二个原因,房地产分配的结构性问题。很多房源都是非市场化的。比如说保障房,有一些最后根本就没有到市场上去,都变成了国企的集资房,被员工内部消化了。
房地产领域的不合理结果已经发生了,所涉及的问题不能够靠行政性的手段解决,甚至有些城市极端地规定房价要向政府汇报,价格涨幅不能超过多少,这是很可笑的做法。中国的房地产调控,还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思路。
房地产调控,在短期之内确实有很大的问题,但是不要操之过急。短期内房地产还是拉动中国经济的唯一稻草。现在地方财政没钱了,中央财政可能也很难投入很多的钱。
当然,我不否认房地产现在有一定的泡沫成分,但是要两害相较取其轻,现在没有更好的选择。短期内要对房地产进行一定程度的松绑,不要把它绑死。想把房地产打下去,理论上来讲是很容易的,规定一个家庭买一套房子,中国的房地产马上崩盘。但是政府为什么不这么做,因为房地产真的崩盘,首先破产的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破产之后,接下来破产的可能就是房地产商和银行。这样的结果政府是无法承受的,社会也是无法承受的。
《英才》:你是否赞成征收房产税?
刘胜军:我比较反对。主要的原因是两个。第一,欧美国家有房产税,但是他们的性质和我们不一样。欧美国家没有土地出让金,政府的收入主要是靠房产税。中国政府的主要收入是土地出让金,而没有房产税。我们的土地是国有的,土地资源掌握在政府手里。美国不一样,美国的土地主要是私有,主要掌握在老百姓手里。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中国政府必须两者选其一,靠土地的出让金还是靠房产税,不能两者都要。又要土地出让金,又要房产税,非常不合理。中国老百姓的税负已经很重了,再缴纳房产税,也非常不合理。
第二,征税一定要有法理的依据。但现在我们很多税收只是国务院一个条例。现在我们很多税收只是国务院一个条例。
我认为,要从体制上解决土地出我认为,要从体制上解决土地出让金的问题。政府卖出土地的钱,将让金的问题。政府卖出土地的钱,将来都要还给老百姓。比如说,上海每来都要还给老百姓。比如说,上海每年几千亿的土地出让年几千亿的土地出让金,政府可以按金,政府可以按人头分红给老百人头分红给老百姓。具体如何实姓。具体如何实施可以研究。施可以研究。
官员为什么喜欢城镇化
《英才》: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城镇化,你认为城镇化应该如何进行?
刘胜军:第一,大家不否认中国的城镇化有巨大的潜力。
第二,目前城镇化真正的障碍在于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城镇化不能靠政府去推动。靠政府去推动,会带来不良的后果。现在地方政府欠债已经那么多了,地方政府投资如果进一步失控,将来怎么办?而且政府主导的投资效率很低,腐败严重。
现在的政府官员为什么喜欢城镇化?城镇化就意味着资源、意味着钱、意味着寻租的机会,所以他们听到城镇化就热血亢奋。国务院在推动城镇化的过程中,最大的风险就是要遏制地方政府乱投资。乱借钱,乱花钱,这是最大的问题。城镇化应该做,但是应该通过市场的力量。
《英才》:如何通过市场的力量?
刘胜军:简单地说,政府要降低市场准入的壁垒。现在城镇化最大的障碍就是户籍制度,政府应该提出一个明确的办法逐步取消户籍制度。一夜之间取消肯定是不现实的,肯定要渐进式地,但是得去做。
其次,城镇化的质量评定是公共品服务的提供,包括医疗和教育。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搞不好?是因为政府管得太多了。政府为什么不让别人开学校?教育门槛不要设得太高,政府不要搞数量控制。把政府管制的很多条条框框取消了,经济一下子就活了。
中国所有的问题追根中国所有的问题追根溯源,都是政府越位和缺位这两个问题。有时候政府该做的没有做,有时候政府不该管的管得太的没有做,有时候政府不该管的管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