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不是最急事

2013年07月16日 15:28  《英才》 

  文︱曾刚 出自《英才》杂志2013年7月刊

  作为资金的价格,“利率”是整个金融体系最基础的要素,其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可以准确地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有助于推动金融市场的完善和效率的提高。

  初看起来,这个结论本身不无道理,但仔细考究,似乎还需要一定的前提。如果资金供、求存在扭曲,即市场供求行为并非市场化,完全由供求决定的利率是否仍是最好的选择?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并不那么清楚明了。

  十八大以来,“改革”已成为各领域的关键词,金融亦不例外。其中,加快利率市场化更是各方关注和呼吁的焦点。

  实际上,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本着“先贷款、后存款”,“先短期、后长期”,“贷款下限、存款上限”的改革思路,人民银行渐次放开对利率的管制,并逐步培养起了基于金融市场的市场化利率体系。

  截至目前,仍然存在的利率管制主要集中于人民币存、贷款业务。其中,贷款实施下限管理,存款实行上限管理。因此,未来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重点将继续集中于存、贷款,即贷款利率下浮范围继续扩大直至完全取消,存款利率上浮范围扩大直至完全取消。

  从贷款方面看,由于已存在较多替代品(如各种债券以及非标准化债权等),且基本都以市场供求定价,这意味着贷款利率市场化已有较好的基础。

  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2011下半年,受资金紧缺的影响,利率下浮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一度只有5%上下;到2012年中之后,资金供给紧张的情况略有缓解,下浮区间贷款占比稳步上升到10%以上。

  通过这些数据,大致可以得到两点印象:其一,由于利率下浮贷款占比不高,意味着绝大多数贷款事实上并不受利率管制的影响,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已经较高。在较短时间内完全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不存在太大障碍;其二,贷款利率波动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信贷管控的严厉程度直接决定着整体利率的走势,同时使资金分配的结构性问题(即弱势的贷款人更难获得资金,即使以更高的价格)变得更加严重。

  从存款方面看。鉴于近年来银行之间围绕存款的竞争日益加剧,以及在2012年人民银行允许存款利率上浮之后,许多银行对各种期限的存款利率一浮到顶的举动,业内人士认为,存款利率市场化必然会造成银行资金成本的迅速上升。

  不过,若稍考虑一下中国的监管环境,这一结论或许还有商榷余地。目前,人民银行设定的法定存款保证金在20%左右,叠加银监会规定的75%(对大型银行更低)的贷存比要求,对银行而言,一笔存款的损耗或许要超过25%以上,这显然大幅拉高了存款资金的稀缺性。

  只是,在这种环境下,放松存款利率管制可能导致的利率上升是真正意义上的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结果么?如果完全放开数量管制(即取消存款准备金要求或贷存比要求),存款利率会上升还是下降?我们仍不得而知。

  简述至此,我们认为,在资金供、求都存在较严重扭曲的环境中,市场化的利率未必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必寄以过高期望。

  中国金融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价格机制本身,而在于因管制导致的结构失衡。与推进价格(利率)的市场化相比,放松对数量的管制才是更重要和基础的改革,舍此,过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或许会成为引发金融动荡和加剧资金配置失衡的渊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长沙中院回应曾成杰案:不存在秘密处决
  • 体育足协查津辽疑似默契球 初步认定不消极
  • 娱乐姚晨顺产得一男孩六斤二两 母子平安
  • 财经统计局被指将卖地收入数据做小万亿元
  • 科技百度拟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 金钱换时间
  • 博客代理律师:驳唐慧女儿自愿卖淫谣言
  • 读书屌丝和珅如何成了乾隆朝的二皇帝
  • 教育家长花掉全家1/3年收入送子游学值吗
  • 范必:劣药驱逐良药何时休
  • 张五常:中国管制资本项目之谜
  • 马光远:中国经济正式告别八时代
  • 叶檀:为地方政府说公道话
  • 连平:三个步骤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 金岩石:新股开闸如悬壶置顶
  • 张卫星:我把父亲的股票全部强制平仓
  • 管清友:经济政策必须稳中有为
  • 洪平凡:各国央行骑虎难下
  • 叶檀:欧元崩溃论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