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城市 成就大美临沧

2013年07月11日 23:51  中国绿色画报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按照党的十八大的总体部署,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临沧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景观独特、民族风情浓郁、区位优势明显的特点,努力创建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全力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美丽新临沧。

  文 图 中共临沧市委 临沧市人民政府

  一、临沧具有独特的资源环境优势

  临沧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边陲,具有独特的“边、绿、水、茶、佤”五大特色,是最适宜人居住的绿色城市之一。

  ——临沧是一座边城。临沧地处澜沧江、怒江之间,辖7县1区,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6.3万人。有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290.79千米,多个世居民族跨境而居。有耿马孟定清水河国家一级口岸和镇康南伞、沧源永和2个国家二级口岸,有19条边贸通道,5条通缅公路及诸多的边民互市点。独特的区位优势使临沧成为昆明陆上通往缅甸仰光和印度洋出海口最近的通道,成为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的前沿窗口。

  ——临沧是一座绿城。临沧97.5%的国土面积是山区,海拔高差3054米,气候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有野生高等植物3700多种,野生动物7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60.56%,林业资源丰富,是滇西北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是云南省生态最好的州市之一。临沧属亚热带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化突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18℃,有“亚洲恒温城”之美称。

  ——临沧是一座水城。年平均降水量达1500毫米以上,人均水资源量近1万立方米,是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2倍。澜沧江、怒江越境而过,南汀河等830多条河流蜿蜒奔流,境内澜沧江流程长达306.63公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境内澜沧江上建有小湾、漫湾、大朝山三座百万千瓦级电站,是我国“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重要基地。

  ——临沧是一座茶城。临沧是世界茶树和普洱茶的原产地,是云南大叶茶勐库种的原生地。有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和精彩纷呈的民族茶礼、茶俗、茶艺、茶道等茶文化。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型茶树,树龄高达3200年。全市茶园总面积达127.3万亩,茶叶产量达7.3万吨,面积和产量位列云南省第一。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同时被誉为“中国红茶之都”。

  ——临沧是一座佤乡。临沧民族风情独特浓郁,有佤、傣、布朗、拉祜等23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95万人,占总人口的40.5%,佤族人口24.51万人,占全国的60%,境内沧源佤族自治县有距今3000多年的崖画,有保护完整的佤族群居部落,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

  二、践行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绿色城市

  临沧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人文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突出的区位优势,是临沧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近年来,临沧市委、市政府依托这一独特的优势,突出抓好“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高原特色农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城镇上山、城市环境整治、环境宣传教育”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绿色城市创建工作,努力把临沧建设成为天蓝地绿、山清水秀、景美民富、生态宜居的边疆现代化绿色城市。

  一是坚持新型工业化,坚定绿色发展道路。临沧的工业发展,正处在起步发展阶段。2009年,为高起点、高标准发展现代工业,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意见》,以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主导产业支撑,投资、创新驱动,龙头企业带动,工业园区聚集”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012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31.6:38.6:29.8调整为29:43:28,发展结构更加优化。

  二是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2012年,国家批准临沧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临沧成为云南省首个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地级市。临沧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临沧的区位、资源等优势,围绕“绿色生态、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谐发展”规划建设目标,认真组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山区综合开发与保护示范、循环经济示范、创新型临沧建设、民族文化保护及发展、兴边富民等七大工程,努力把临沧建成山清水秀、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生态和谐的新临沧,全面提高临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构筑生态安全屏障。2012年,临沧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集中打造“蔗糖、茶叶、核桃、咖啡、澳洲坚果、木竹、烤烟、橡胶”八大高原特色产业。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市政府制定了《临沧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2150万亩,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比较优势、特色鲜明、有代表性、规模大、效益高的高原特色产业。紧紧围绕建设生物多样性宝库和滇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目标,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经济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相结合,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实施了“森林云南”建设工程和“七彩云南?秘境临沧保护行动”,着力加大了中低产林改造、退耕还林、生态防护林和林果基地建设力度。截止2012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165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56%;共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6个(沧源南滚河、永德大雪山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澜沧江、镇康南捧河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永德德党后山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耿马孟定四方井自然保护小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5.66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49%。

  四是深化节能减排,不断提高污染防治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组织实施《临沧市“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全面实行节能减排责任制,强化工程、监管、结构节能减排措施。“十一五”期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06%;全市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减排任务,为全国、全省污染减排作出了突出贡献。临沧市人民政府、临沧市环保局、永德糖业集团、镇康南华糖业公司、凤庆糖业集团被省政府表彰为“十一五”全省减排先进单位;临沧市环保局、永德糖业集团被国家人社部、发改委、环保部、财政部四部委表彰为“十一五”全国减排先进集体。2011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全市按期完成了9个省级减排重点考核项目,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新增削减量分别为1591.68吨、78.54吨。2012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1%;全市38个省级重点减排项目按期完成,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52772.53吨、3121.3吨、28992.54吨、9783.8吨。据环境监测:2012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比“十一五”末减少1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6.56%,县城以上城镇垃圾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80%;全市主要河流、水库水质全部符合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与“十一五”末相比,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其中,全市13个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Ⅱ类水标准的有7个占53.85%,水质符合Ⅲ类水标准的有6个占46.15%;18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全部符合国家饮用水源标准要求。

  五是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探索绿色发展方式。临沧是云南省最适宜种植甘蔗的地区之一,是全省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有280多年的种蔗和制糖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临沧制糖业已成为全市支柱产业之一,全市共15户制糖企业,覆盖8县(区),涉及16万农户,60多万人。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十一五”期间,临沧制糖业在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生态经济、深化污染治理、落实节能减排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建立了“甘蔗制糖→蔗渣→造纸、生产活性炭吸附剂、木糖醇;废糖蜜→生产酒精→酒精废醪液→生产PSB光合菌肥→蔗田;蔗梢→存储饲料→养牲畜→制沼气→作肥料→蔗田”的良性循环圈,实现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全程控制、污染治理向资源化利用、单一经济效益向综合效益”三个重大转变。通过发展制糖业循环经济,实施PSB光合菌肥、蔗梢利用等工程,每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1.25亿元;累计建成COD削减能力为1万吨/年,解决了占全市90%以上的工业废水COD排放问题,走出了一条“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进入“十二五”,临沧制糖业进一步探索绿色发展方式,全市15户制糖企业启动实施了“制糖业末端生产废水深度处理工程”。到2015年,预计将全部实现吨蔗耗水量从7吨下降到0.2吨,全年节约用水2900万吨,每年约减少主要污染物(COD)排放6000吨。

  六是实施城镇上山战略,不断优化发展布局。临沧位于云贵高原,山区、半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7.5%,可利用的平地资源相当有限。2010年以来,全市启动实施了以“和谐平安、宜居家园”为主题,以旧城、旧村、旧房、旧校舍改造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新家园行动计划。为全面保护坝区耕地资源,临沧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城镇上山”战略,进一步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加快编制山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依托自然地形做好“山”的文章,形成了“城在山中、房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的独特城镇风貌。截止2012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35.2%;城镇规划区面积为185.67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达80.65平方公里,建成区占规划区比例达43.44%,建成区绿地率达37%,绿化覆盖率达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平方米。

  七是加强城市环境整治,不断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坚持以“让城市美丽、让人民满意”为目标,以创建绿色城市为载体,每年集中100天的时间,以8县(区)县城和孟定镇为重点,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四化工程”和整治治安、交通、建设、市场“四大秩序”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市容市貌百日整治活动”;以临沧中心城市为示范,全面推行城市标准化管理,先后制定出台了“四化工程”实施标准、“四大秩序”整治标准等10个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临沧市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和《临沧市城市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实行城市市容市貌行政执法网格化、街长制、河段长制管理,促进群众参与,不断提高了城市环境管理精细化水平,城市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公众对城市环境满意度大幅提升。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通过着力整治城镇及周边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当地环境质量。据环境监测,2012年全市8县、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均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空气质量状况为优良水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临沧市中心城区烟控区、噪达区覆盖率分别达91.3%和80.26%。

  八是加强绿色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公众生态文明意识。以“6?5”世界环境日为重点,围绕“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广泛宣传低碳绿色环保生产、生活、消费理念。深入开展企业环境法制和社会责任教育,不断增强企业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公众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意识。截止2012年,全市累计建成省级绿色学校20所、市级绿色学校41所、省级绿色社区2个、环境教育基地3个。

  三、深化绿色城市创建,全力建设美丽临沧

  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临沧绿色城市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与临沧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下步工作中,临沧市委、市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作用,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化绿色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城镇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不断巩固和提升临沧生态环境优势,全面推进临沧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全力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美丽新临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内蒙古落马统战部长多名旧部下受贿被查
  • 体育足协杯恒大7-1 国安5-1 鲁能泰达出局
  • 娱乐赵本山将密会冯小刚 确获邀语言类总导演
  • 财经我国拟2600亿建世界最长海底隧道
  • 科技联想超惠普成全球最大PC厂商
  • 博客李承鹏:中国官场史是部循环播放的滥剧
  • 读书面子工程:胡宗南攻占延安后如何造假
  • 教育大学生作弊小抄塞内衣答案写腿上(图)
  • 育儿姐弟疑捉迷藏躲进木箱窒息身亡(图)
  • 陶冬:央行政策行为正常化
  • 钮文新:央行该向美联储学习什么
  • 刘步尘:中国企业的智能化隐忧
  • 谢作诗:房租上涨是说通胀又来了
  • 陈永昌:中国股市为何跌跌不休
  • 刘泳华:财富500强扼杀民企中国梦
  • 姚树洁:前半年贸易数据隐含三大忧虑
  • 齐格:中远魏家福如何陷入抄底幻想
  • 陈虎:防控更多地方政府潜伏破产
  • 章玉贵:改革的突破口在于政府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