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梅新育
中欧光伏之争,可能成为中国应对国际经贸争端历程中有选择采取强硬反制措施的里程碑式事件。
欧盟对华光伏实施“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最终尘埃落定,欧盟称将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此后该税率将升至47.6%。
然而,这是欧盟基于错误假设前提和曲解而作出的注定要遭到失败的决策,此案的发起和推进,再次充分暴露了这个区域经济组织深刻的内在缺陷,也让人们无法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过分乐观。
在西式代议制民主政体下,本来就有很高倾向将自身危机归咎于国外的“不正当贸易行为”,从而诉诸贸易保护,而不愿意要求开展不无痛苦的调整,以免损害政治票房再加上政治游说的作用,出得起钱的游说者又能进一步扭曲决策,使得局部利益得以凌驾于全局利益之上。
反制里程碑
由于我国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外贸依存度长期位居世界经济大国之首,为了给我国出口贸易创造尽可能稳定的发展环境,多年来我们在应对贸易争端时通常很少采取贸易报复措施,而是尽可能寻求谈判和解,但这起案子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应对国际经贸争端历程中有选择采取强硬反制措施的里程碑式事件。
之所以如此,不仅仅因为其规模巨大,其涉案金额高达210亿欧元(约合1670亿元人民币),是欧盟对华贸易保护案件规模之最,直接影响中国数十万就业,而且因为强力推进此案以及准备对中国电信[微博]设备发起“双反”调查的欧盟贸易委员会及其“掌门人”——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表现出的极其危险的单方行动倾向,必须要还以颜色。
在中欧光伏之争中,27个欧盟成员国中有18个明确反对对华双反,只有4国支持,德古赫特仍然执意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对华电信设备“双反”调查更是遭到欧盟电信设备制造业一致反对,没有任何一家欧洲电信设备厂商起诉华为、中兴,德古赫特竟然执意在没有企业原告的情况下筹备发起调查,这是欧盟对外贸易政策史上前所未有的做法,一旦成为日后可以援引的先例,中国企业在欧盟市场上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风险,而且可能对其它市场产生恶劣的示范作用。
正因为如此,不管德古赫特如此偏执行事的真实动机是什么,不管他是企图通过挑衅中国来收获政治资本,延续自己政治生命;还是天真到相信可以通过外界的直接冲突压力而逼迫中国推进经济改革,以为威胁切断中国进入欧洲市场的机会就能够迫使中国接受城下之盟式的市场准入谈判及条款;我们都有必要对他这种危险的做法作出足够强硬的反应,以免后来者效尤。就总体而言,我们对国际经贸争端仍然寻求和解之道,但倘若没有真实的贸易报复措施威慑作为后盾,我们的和解意愿往往得不到相应的尊重。
在理论上,作为世界第二进口大国,作为全世界经济大国中进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有能力通过打击对方对华出口来令其支付代价。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名列前茅的新兴对外直接投资大国,随着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地位日趋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发行国债时期望得到中国购买支持,中国在贸易争端中可以用于反制对方的手段选择空间越来越大。
具体到光伏争端中,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欧盟今非昔比,其经济有求于中国进口、中国投资之处甚多;赞成欧盟对华光伏“双反”的法国、意大利、立陶宛、葡萄牙4国危机程度甚深,对中国需求更深,更给我们区别对待、实施精确打击创造了条件。
我方已经宣布对进口欧盟葡萄酒发起“双反”调查,就是看到我国进口欧盟葡萄酒多数来自法国和意大利,在去年我国从欧盟进口葡萄酒总量2.57亿升中,从法国、意大利进口量分别为1.401亿升、3120万升,占从欧盟进口葡萄酒总量的54.5%、12.1%,分居我国从欧盟进口葡萄酒的第一、第三大来源地,从第二、第四大欧盟来源地西班牙、德国进口的数量分别为7140万升、380万升,选择葡萄酒下手可以实现精确打击,且欧盟农业和农民问题政治影响较大。
尽管如此,葡萄酒进口金额不大,去年我国葡萄酒进口总量是4.25653亿升,金额25.73349亿美元;从欧盟进口葡萄酒2.57亿升、10.4亿美元,相当于去年我国对欧光伏产品出口额1/20;所以,一旦此案发展恶化,仅仅对葡萄酒“双反”还不够,相信我方还有备选措施,优先选择的对象将是欧盟(特别是法国和意大利)生产和对华出口规模较大、且其生产产业链集中在欧盟而不至于过多干扰中国国内生产环节的商品。
除了汽车、奢侈品等货物贸易商品外,可将旅游、金融服务等贸易作为打击法国、意大利等国的领域,法国、意大利治安的混乱和“犯罪分子人权高于守法良民人权”的颠倒法制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知晓,选择这些领域下手,我们并没有违反实事求是原则。除此之外,对欧投资、购买欧洲重债国家国债,都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反制措施。如果再把眼光放宽一些,在不少政治问题上,欧洲国家也不是没有有求于中国之处。
反制之外
当然,单纯依靠贸易报复措施并不能直接帮助国内光伏产业走出困境,为此,我们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要任务无疑是启动和扩大国内市场,帮助国内产业度过产业寒冬。只要成功启动国内市场,美欧的“双反”就不可能打垮、消灭中国光伏产业这个竞争对手。须知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广大,我国“十二五”计划制定的光伏装机量目标为22GW—25GW,今年年初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确定的全年装机量目标为10GW;既然2011年中国占全球实际GDP份额已达14.3%,与整个欧元区相等。而目前欧盟光伏市场为20GW,那么中国制定的今年装机10GW、“十二五”期间达到22GW—25GW目标就并非虚无缥缈无从落实,而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其次是开辟欧美之外的出口市场,而新兴市场光伏产品潜在和现实需求的增长为这项策略创造了实施条件。
第三项策略是走出去,在欧美和其它国家市场直接投资建设光伏电站,带动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在这方面,一些企业已经开创了比较成功的榜样。
第四是熬过市场寒冬、耐心等待不符合经济规律的欧美双反措施到期后难乎为继。传统化石能源行情下跌是对光伏产业的最大威胁,高效率、低成本的中国光伏企业很多能够在传统化石能源行情下跌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欧美光伏企业的低生产效率和高成本则决定了它们绝大多数在未来几年传统化石能源行情下跌的环境下难乎为继。
即使欧盟最终对我们实施双反,传统化石能源下跌的熊市也可望在双反期间替我们淘汰很大一批欧美竞争对手,这不仅仅意味着竞争对手减少,而且意味着未来双反期满后鼓噪延续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呼声削弱,对于熬过市场寒冬的中国企业在双反期满后大展宏图是有利的。
(作者为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