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释放新改革红利 部分企业税负不降反增

2013年06月08日 21:47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 

  “营改增”的前世今生

  增值税自1954年在法国开征以来,因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流转税的重复征税问题,迅速被世界其他国家采用。截至目前,大约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了增值税,征税范围大多覆盖所有货物和劳务。中国1979年引入增值税,最初仅在襄樊、上海、柳州等城市的机器机械等五类行业试行。1984年国务院发布增值税条例(草案),在全国范围内对机器机械、汽车、钢材等12类货物征收增值税。1994年税制改革,将增值税征税范围扩大到所有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对其他劳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征收营业税。2009年,为了鼓励投资,促进技术进步,在地区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将机器设备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国的现行税制体系中并行着两个一般流转税税种——增值税和营业税。前者主要适用于制造业,后者主要适用于服务业。理论上这两个税种同时存在,可以相互配合、协调,形成相对公平的税负水平,但实际运行中,两个税种的关系极其微妙、敏感,加之前者不存在重复征税现象,因而税负相对较轻;后者有重复征税现象,因而税负相对较重,从而造成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税负水平差异较大,对于产业结构产生了“逆向调整”效应。

  所以说,从1994年全面实行增值税之日起,就存在“营改增”的需要,但当时服务业规模还不是很大,且改革难度大,复杂性高,为了解决当时财政领域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保留了营业税。此次“营改增”实际上是继增值税改革逐步完善后,进入收尾阶段的重要改革。

  从试点走向成熟

  中国的“营改增”试点诞生于2012年1月,第三产业比较发达的上海成为第一个试点城市。6个月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要求,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将试点城市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厦门和深圳10个省市。经过半年左右的试验,各试点地区的绝大多数企业都尝到了“营改增”的甜头。

  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的纳税人超过100万户,试点地区共为企业直接减税426.3亿元。据测算,此次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试点,2013年企业将减轻负担约1200亿元。

  从税负变化看,到今年2月底,试点企业共减负550亿元以上,95%的企业实现减负或税负无变化,只有5%左右的企业税负有所增加。在试点企业中,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数量大体比例为1:4,所有小规模纳税人(包括个体户)都因“营改增”而实现了减税,减税幅度达40%。

  从改革成效看,一是“营改增”解决了重复征税问题,完善了税制;二是“营改增”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如上海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超过60%;三是“营改增”助推经济增长,据专家测算,“营改增”因素使上海市经济增长增加了0.6个百分点左右;四是“营改增”促进就业和物价稳定,专家测算上海去年一年因为“营改增”增加就业14万人;五是“营改增”向国际社会发出了中国政府坚定改革、扩大消费的积极信号,有助于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和地位。

  “营改增”让我们更坚信: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制度创新是红利的源泉。

  上海市作为“营改增”的第一个试点,上海“营改增”的进展无疑具有很高的说服力。最近上海市政府在对外介绍“营改增”成效的时候表示,2012年以来,上海成功实现了“1+6”试点行业(“1”即交通运输业;“6”即现代服务业的6个行业)从原营业税税制向增值税税制的顺利转换,将增值税征收范围覆盖到了试点行业所有的货物和劳务。截至2013年2月底,该市共有16.4万户企业纳入了“营改增”试点范围。从试点至今,上海区域内合计减税约200亿元。而作为首个推行“营改增”的试点,上海市官方16日称,根据对该市近2000户试点企业抽样调查,调查对象2012年的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136%,就业人员数量同比增长3.04%,高于服务业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在市场销售增速回落的情况下,试点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9.8%和19.3%。

  截至2012年年底,“营改增”试点的9省市参加试点的企业共计102万户,这一数据至今年2月底更新为112万户,即每个试点省市每月增长企业数量约5%。这说明随着政策的广泛传播和试点行业和企业的示范带动,企业的遵从度提高了,同时说明,“营改增”确实有利于企业减轻税收负担。随着“营改增”试点的不断扩大,不仅给企业带来减负利好,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还将推动试点地区财税收入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而财税收入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改善地方推进“营改增”的积极性,地方积极性的调动,也必将进一步推动“营改增”的范围和速度,为最终在全行业、全国实现“营改增”架构了一条良性循环之路。

  部分企业不降反增

  在试点地区95%左右的企业实现减税或税负不变的同时,5%左右的企业税负有所增加。交通运输业一般纳税人中的部分企业和少数其他行业的企业税负有所增加。

  尽管少数交通运输企业税负有不同程度增加,但随着试点推进,税负增加情况正呈逐步下降乃至逐月下降态势。上海试点第一个月有11.5%左右的企业增负,此后逐月下降,到2013年2月底增负企业占9.2%,这是很好的趋势。相信随着改革范围的扩大、试点行业的增加,企业增负面还会继续下降。此外,各省财政都对税负增加较多的企业实行临时扶持政策,也会减轻增负企业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增负面还会继续下降。据统计,上海9.2%的企业增负面中,每个月增加1块钱到2000块钱的占整个增负企业的60%以上。如果邮电通信和铁路这两个行业推行了”营改增”,再加上22个省市的推广,增负1块钱到2000块钱的企业的情况就会发生逆转。

  减轻企业负担仅仅是营改增的众多“红利”之一。得益于营改增,2012年,上海第三产业增速超过10%,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达到60%。快速发展的第三产业,形成上海特有的优势,使得很多跨国公司乐意落户上海。

  造成税负增加的原因主要有:

  一、抵扣链条不完整

  增值税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环环征税,道道抵扣,形成一条看不见的链条。“营改增”仅限于两大行业进行,很难形成完整的抵扣链条。上海在试行“营改增”过程中,主要的问题之一是改革试点的“行业局限”,成为部分现代服务业试点企业税负有所增加的主要原因。正是“1+6”行业的抵扣链条不完整,抵扣项目较少,使得部分现代服务业试点企业因此出现了税负有所增加的情况。

  二、地区局限

  改革试点的“地区局限”,成为部分交通运输业试点企业税负增加较多的另一主要原因。交通运输业企业大多具有跨省市经营的特点。实行“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试点企业购买外省市物流辅助服务等业务时,因其他省市未纳入试点范围,其物流辅助服务企业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使得试点企业增值税的进项抵扣链条不完整,导致部分试点企业税负增加较为明显。

  部分企业税负增加的问题已经引起高层的重视,根据国务院经济会议精神,自今年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部分现代服务业范围将适当扩大,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等将纳入试点。同时,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也将择机纳入“营改增”试点。

  随着“营改增”试点地区和试点行业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将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打通和延伸,实现增值税更全面、更充分的进项抵扣,使税制改革和结构性减税效应进一步传导、扩大至全国范围,企业的税负也将显著减少,测算显示,随着今年8月1日起“1+6”行业试点扩至全国,预计全年减税规模为1200多亿元,全部推开“营改增”后全年预计可减税约两三千亿元。这无疑将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税制保障,产生更大的联动放大效应。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会造成原有的利益关系的改变和调整,税制改革尤其如此。关键是如何更多地积聚正能量,减少负能量,从这个角度看,前期的“营改增”试点达到了这个目标。

  企业税负增加是阵痛,更好、更快、更稳妥地推进“营改增”才是关键。“营改增”之所以短时期内取得较好的效果,最主要在于较好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始终坚持了“让利益相关方能最大限度共享改革成果”的改革理念。下一步有关部门需按照国家关于择机将邮电通信等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对邮电通信等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的测算分析和预案研究。同时要跟踪研究试点企业及行业税负变动趋势,密切关注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从税制上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更加注重构建有利于促进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的长效机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厦门公交车起火致47死 初定是刑事案
  • 体育法网-纳豆决胜盘9-7 阻小德大满贯进决赛
  • 娱乐董洁王大治同日复出 首秀心情靓(图)
  • 财经巴菲特午餐拍出100万美元 不及去年1/3
  • 科技iOS 7与OS X标识现身苹果公司WWDC会场
  • 博客厦门博友:BRT车窗全封闭逃生真不易
  • 读书盛世危言警大国隐患:中国未来战争
  • 教育组图:盘点国外雷人高考 作文 真题
  • 育儿马拉松选手不知已怀孕训练后产女(图)
  • 苏鑫:房企资金来源方式出现大变化
  • 尹中立:经济弱复苏点燃房地产虚火
  • 梅新育:不可低估朝鲜发展潜力
  • 刘远举:离婚避税是奖励优质婚姻吗
  • 谢百三:什么原因让A股力不从心
  • 尹中立:融资融券制度存在漏洞
  • 商寅泉:城镇化绕不开的几个难题
  • 徐斌:被美元绑架的人民币辛酸史
  • 倪金节:中欧贸易战或将不了了之
  • 叶檀:美国难吃的高价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