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摩根——陈光甫

2013年06月05日 22:18  《中国商界》杂志 

  路修远

  中国近现代的百年金融发展史上,真正能称得上是银行家的不多。关系着民生命脉的金融体系,一直牢牢地控制在政府的威权之下,官商不分,只是一个为官僚资本掠夺民间财富的工具。

  然而在金融买办与官商林立的上海滩,崛起了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陈光甫。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企业家,创办了中国最成功的私人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更重要的是,他比别人更自觉、更彻底地扬弃了“官商”办银行的传统,而代之以更为专业化的金融创新和服务意识。有人将之媲美于美国的金融大亨摩根,称之为“中国摩根”。

  风光背后是万般艰辛,他的努力与探索,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是中国近现代商业金融史上一段不可缺少、令人折服又生感慨的往事。对陈光甫而言,他只是想做一个更纯粹的金融企业家,不为政治威权所左右。

  陈光甫1881年12月17日出生于素有钱庄生意传统的江苏镇江。其父为经营火油生意的商人,后到汉口的报关行谋职,当他看到外商在中国雄厚的商业势力,决意让年幼的次子到汉口报关行当学徒。在父亲的安排下,陈光甫努力学习洋文,为将来的前途预谋出路。

  正是因为英语特长,陈光甫1904年争取到了赴美参加圣路易国际博览会的机会。在博览会上,他邂逅了孙中山。孙中山当时在美国旅行考察,为推翻清政府奔走。虽然身为清廷的外派人员,陈光甫对孙中山早有仰慕之情,两人促膝长谈,甚为投机。在博览会上,他还结识了孔祥熙,两人也成为莫逆之交。

  博览会结束之后,陈光甫选择继续留在美国学习商科。1909年,他获得商学士学位后回国。经人推荐,陈光甫得到“清理江苏财政局”总办应德闳的重用,帮他佐理财务,进而得到当时的江苏巡抚程德全的赏识。

  这正是辛亥革命风起云涌的时候。程德全因为响应革命,得以担任江苏都督,他任命陈光甫为省财政司副司长。在他的支持下,陈光甫把从海外学到的现代商业思想投入实业运用。他把江苏的两家官钱局进行改组扩展,创办江苏兴业银行

  这是一家官办银行,拥有发行钞票等诸多特权。经过缜密思考后,陈光甫却做出两个让人“看不懂”的决定:将总行迁往上海,放弃钞票发行权。他以美、英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为参考,采取了一系列新式经营方法,努力革除官钱局的旧习气,试图在刚刚起步的中国金融行业树立一种规范、透明的新风气。江苏银行的业务开始渐渐上轨。但一场意想不到的飞来横祸,打乱了陈光甫的全盘计划。

  此时,袁世凯已经夺得辛亥革命的成果后,四处捕杀革命党人,当他得知炮轰江南制造局的反袁兵舰竟然是从江苏银行支取军费后,立即下令追杀时任江苏银行总经理的陈光甫。

  侥幸的是,袁世凯的总统府秘书长是陈光甫的同乡兼同僚。在他的竭力开脱和周旋下,陈光甫才免于一死。袁后来派张勋接任江苏都督,张勋要求江苏银行“抄报银行存户名单”,遭到陈光甫的拒绝。张勋勃然大怒,免去陈的官职。

  归国之后短短几年的种种遭遇,让陈光甫陷入迷茫。最终,陈光甫决定办一家不依赖于官府、不受官僚政客控制的新式私营银行。

  1915年的上海滩,已经是远东的金融商业中心了。各种中外公私银行林立,租界里有花旗、汇丰、三井等实力雄厚、经营成熟的外资大银行;此外,还有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十多家中资银行;旧式钱庄生意的发展势头也很猛。

  办银行最需要的是资金。此时的陈光甫虽近乎两手空空,却信心满满。他认为他所计划开办的新式银行,一开始并不需要巨额资金,也不必和其他商业银行较量股份金额的多少。先期集资,然后逐步增加存款,同时增加放款,资金的积聚和运用得当,就可以解决。

  1915年6月2日,宁波路9号,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下文简称“上海银行”)正式开业。商业奇才陈光甫先生创办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是民国时期最大的民营银行。其人在国内外的声望,也令他成为国共两党竭力争取的对象。

  陈先生与当时及现今一般民营企业家不同,恪守“敬远官僚,亲交商人”的处世哲学,对权力若即若离,也不服从乱命。1927年北伐军攻占武汉,曾命令武汉银行界停兑现金,他为了维护银行信用,拒不执行。陈痛感北洋军阀腐败,又反对共产革命,仍选择了支持蒋介石,曾积极为之筹措军饷。蒋介石几次请他做官,却都被推辞了。

  遇到关系国家民族利益的大事,陈光甫仍以大局为重。1935年国民党推行币制改革,恰逢国际市场白银价格猛跌。他应孔祥熙之请赴美,与美财长摩根韬谈判,签订“中美白银协定”,稳定了国内金融。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急需贷款购买军火,他于1938年接受蒋介石的使命再度赴美,与摩根韬谈成2500万美元的“桐油借款”,解了燃眉之急。

  1947年4月,陈光甫在蒋介石坚邀下出任新的国民政府委员。当时国共内战已经爆发,部分在野党派参加了国民党召集的“国民大会”,通过《中华民国宪法》,宣布结束“训政”,实行“宪政”。陈光甫和上海经济界都认为,“要解决当前紧急的经济问题,先得停止内战”,他抱着一线希望参加了政府。

  陈光甫在日记中憧憬:“这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中国“几千年来没有宪法这一回事,一向是以兵力争天下”,国民党执政20年,也是如此。如今提前实施宪政,原因有二:一是执政表现差;二是“受世界潮流所逼迫而不得不作还政于民的表现”。但又担心民主选举制度被滥用。

  陈光甫三句话不离本行,调侃道:“政府比如银行,大股东一向是国民党,而蒋主席是董事长。银行闹恐慌,大股东急了,去找些人来帮忙,一面给他一个董事或监察人的名义,一面送一二十股的股票给他,算是参加的代价。”他分析:“既然有新股东参加,就少不得有新股东说话的权利”,“今天所成立的联合政府将减少国民党独裁的程度。”

  1948年战局大变,中共发布“五一口号”后,香港125位民主人士在一封公开信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陈光甫也在日记中抱怨:“全国人民莫不要和,今日要打惟南京耳,此为吾在各地观察之结果。”

  陈光甫判断出中共将胜,担心“一边倒”。1948年12月他抵达香港后,读到英文报纸上刊载的宣言,说共产党取得政权之后,允许私人经营事业云云。陈已准备长住香港,此刻又觉似可不必:“一来搬家费事,二来共党政策不扰动做生意的人,不反对中外私人事业,不仿照俄国铁幕政策,我住上海,与香港有何不同?”他开始注意搜集中共政策,尤重经济政策。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引退”后,沪上各界组成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前往北平和谈,代总统李宗仁邀请陈光甫参加,被其婉拒。中共方面也期待他去北平,不断释放善意。毛泽东托人送来“毛选”一套,陈回赠以清人书法册页。老友章士钊、黄炎培、李济深等连绵劝归。1950年4月,中国银行在北京召开董监事会议,邀请董事陈光甫、宋汉章、张嘉璈、李铭、钱新之等出席,他们商之于杜月笙后,委托专人与会。此举引致国民党的紧张,加大了对去港经济界人士的压力。出于种种顾虑,陈一直称病观望拖延。

  1950年6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总经理资耀华推动下,率先导入公私合营机制。陈光甫仍为董事长,但逐渐失去对银行的控制。他暗中抽走部分大陆资金,于1951年元旦在香港重新注册“上海商业银行有限公司”。1952年“五反”运动爆发,银行业即将全行业公私合营。陈要求资耀华去香港汇报,资未答复,旋即被隔离审查。随着经济政策的激变,他担心的苏俄魅影终于降临,20世纪中国民营银行的历史就此在大陆终结。

  “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这是章士钊送给陈光甫的一副对联。

  对陈光甫而言,他只是想做一个更纯粹的金融企业家,不为政治威权所左右,在自由规范的市场中,凭借完善的经营管理和专业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1965年,陈光甫到台湾定居。1976年,以96岁的高龄与世长辞。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白宫披露习近平奥巴马会晤安排细节
  • 体育NBA-印城神塔拒恭喜热火 总决赛展望
  • 娱乐田朴珺自曝与王石生活 亦师亦友挺较劲
  • 财经SOHO中国权力暗移:张欣主内也主外
  • 科技搜狐苏宁阿里多方角逐PPTV收购案
  • 博客蒋方舟:农村人到城里谋生的原始动力
  • 读书高干裸官突围升迁:高位过招(全)
  • 教育90后女学生结婚要找灰太狼 最新大学排行
  • 育儿刘烨催促吴彦祖履行承诺早定娃娃亲(图)
  • 太友:粮库火灾为何刑拘五名工人
  • 杨涛:地方国企运营亟需制度创新
  • 罗天昊:粮食连续九年增收值得怀疑
  • 徐斌:强美元时代的中国通缩周期
  • 陶冬:联储退出 中国准备好了吗
  • 谢作诗:地区竞争与中国的经济增长
  • 罗天昊:中国需要隔代宽恕的器局
  • 赵伟:沾上中国因素的事务很难预测
  • 张捷:中国印钱世界第一是假象
  • 叶檀:中储粮不如古代的常平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