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性消费刺激政策可休矣

2013年06月05日 22:17  《中国商界》杂志 

  端木清言

  (现任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副秘书长、全国消费电子渠道商联盟秘书长,长期从事家电流通市场研究、海外情报编译及家电流通企业经营辅导等工作)

  继今年1月底,家电下乡政策到期结束,停止执行,很快5月31日高能效节能家电补贴政策也将到期停止执行,至此,家电流通业界将于6月1日起重回“零消费刺激政策”的“后政策”时代(此前,全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于2011年12月31日到期停止执行)。

  日前,接到至少20通电话,咨询“后政策”时代的消费刺激政策,我的回答肯定之非常肯定:“近期内出台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接续政策的可能性不大,高能效节能家电补贴到期顺延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总而言之,国家近期出台短期性家电消费刺激政策可能性虽然不能排除,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年内出台类似政策的可能性不大。”而电话的另一端大都是:“好!好!好!”

  但也有一些家电业界的企业家(或者高管)听到否定性回答后,略显失望地对我说:“市场比往年还差,我们企业的压力比往年还大,国家为什么不再出台类似的家电消费刺激政策了呢?”

  家电零售业界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即:刚开始,促销(指包括广告、买赠、推广活动等在内的短期性营业活动,下同)如饮一杯味香色艳的美酒,喝进去的是酒,吐出来的翻番的销量;到最后,如饮一杯充满诱惑的毒酒,喝了上瘾,伤身伤神又伤心;不喝上火,担心闹心没信心。个人认为,推而及之,短期性消费刺激政策亦如是。

   促销是把双刃剑,带来超乎平常的销量的同时,带去超乎平常的利润,尤其是在价格战主导商战的时代,促销几乎成为“赔本赚吆喝”的代名词,越来越成为吞噬包括家电零售在内的零售业界企业利润的“阿米巴”之菌,成为影响企业发展、行业进步的不堪承受之重。个人认为,推而及之,短期性消费刺激政策亦如是。

  但是,另外一个问题是,促销是企业促进自身销售的主动经营行为,而短期性消费刺激政策则是企业执行政府政策的被动行为。从三大政策近四年来的执行情况来看,于企业而言,前者,进退自如;后者,进退维谷。

  毋庸置疑,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对于家电流通网络的信息化经营、规范化服务,连锁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包括高能效家电补贴在内,三大政策对于满足城乡消费者不同层次的家电消费需求,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普及节能绿色产品,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推动家电消费“低碳化(节能、节约、循环)”升级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是,三大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政策有漏洞,执法有偏差;消费刺激效果很好,财政代垫款负担很重”,及到期结束之后所引发的消费透支等问题,却是大多数家电流通企业“谈政策色变”的根本原因。

  上市公司文件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仅通程控股(000419.SZ)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款应收余额即达136.61万元,然而根据2012年4月19日财政部发布的财建[2012]163文件,财政部门要在2012年6月20日前对企业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审核、拨付完毕;12年11月16日发布的财建[2012]862号文件则明确规定十省市家电下乡清算报告于2013年4月30日前报送财政部经济建设司(湖南属十省市范围);二十二省市将清算报告于2013年6月30日前报送财政部经济建设司。

  事实上,三大政策执行期间,财政代垫款“钱好垫,款难要”的情况非常普遍,个别中小微企业财政代垫款时点余额,甚至相当于一个月销售额,严重影响企业资金周转的情况也略减不鲜。尤其是两大政策相继到期结束后,尾款难结,保证金难退的情况在各地也非常普遍。

  “没有促消费政策,企业促销售的动力更足。”这是我最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希望政府将政策的重心放在企业减税、减负方面,放在构建公平有序,统一开放市场秩序上来,利用扶持资金的杠杆效应,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进步,从而真正贯彻国务院‘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的流通产业长效发展方针,才是企业之福,消费者之福,社会之福。”

  (本文原发表于《中国商界》杂志2013年6月刊,如需转载,须征得本著作权人及本杂志社联合授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白宫披露习近平奥巴马会晤安排细节
  • 体育NBA-印城神塔拒恭喜热火 总决赛展望
  • 娱乐田朴珺自曝与王石生活 亦师亦友挺较劲
  • 财经SOHO中国权力暗移:张欣主内也主外
  • 科技搜狐苏宁阿里多方角逐PPTV收购案
  • 博客蒋方舟:农村人到城里谋生的原始动力
  • 读书高干裸官突围升迁:高位过招(全)
  • 教育90后女学生结婚要找灰太狼 最新大学排行
  • 育儿刘烨催促吴彦祖履行承诺早定娃娃亲(图)
  • 太友:粮库火灾为何刑拘五名工人
  • 杨涛:地方国企运营亟需制度创新
  • 罗天昊:粮食连续九年增收值得怀疑
  • 徐斌:强美元时代的中国通缩周期
  • 陶冬:联储退出 中国准备好了吗
  • 谢作诗:地区竞争与中国的经济增长
  • 罗天昊:中国需要隔代宽恕的器局
  • 赵伟:沾上中国因素的事务很难预测
  • 张捷:中国印钱世界第一是假象
  • 叶檀:中储粮不如古代的常平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