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波”与“发动机”

2013年05月08日 14:28  《绿公司》杂志 

  不论是“自动波”还是“发动机”,人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必须重视人,尊重人的需求,努力为人才搭建起没有天花板的舞台。

  文│柳传志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与李惠森先生认识,是在2011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举办的一次论坛上。论坛的主题是探讨中国民营企业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汇聚了一批有志于永续经营的企业家。记得当时惠森谈了李锦记家族创业123年来的经验,以及他本人在领导企业发展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使我印象颇深。

  联想正在打造“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所以我格外留意国内外知名企业是如何传承和发展的。李锦记是华人企业中少有的“百年老店”之一,至今仍然保持着创业的激情,必然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惠森兄妹当年从海外学成归来,参与李锦记的运营管理,使得家族事业顺利传承。而惠森在实践中不断复盘和思考,志在探索出一套中国式的企业管理模式,表现出很强的学习能力,更是难能可贵。

  惠森受《道德经》启发,希望找到一种让企业领导者“隐形”,让同仁发挥潜能的方法:即便企业领导者不在,大家也能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就像使用“自动波”的汽车一样,自动调节,运转正常,司机可以专注于方向与路况。

  通过反复的实践和论证,他逐渐形成了一套方法:强调信任,激发每个人的潜能,依靠团队的力量实施变革和创新,实现共同的目标。在坚定推行自动波领导模式多年后,惠森成为打出71杆的“最佳雇主”。这样的企业家,确实值得羡慕。我相信他总结出的经验,对于其他的企业领导者会有所启迪。

  有意思的是,联想也有一条“发动机”文化,就是说大家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学习,不断追求目标,而不是被动地安排,用“发动机”而非“齿轮”的方式开展工作。我想说的是,不论是“自动波”还是“发动机”,人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必须重视人,尊重人的需求,努力为人才搭建起没有天花板的舞台。

  读完惠森的书,我还有一个明显的感受:他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传播中华文化、贡献管理智慧的满腔热忱!这让我从心底感到高兴:如果中国有更多这样的企业家,吸取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形成有自己特点的企业管理模式,中国企业一定能为世界企业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北京出租车起步价拟调整为13元
  • 体育曝弗格森周末宣布退休 曼城锁欧冠资格
  • 娱乐张艺谋前妻忆离婚细节:巩俐的信把我击垮
  • 财经中石油同意取消限气令 前提是涨价8%
  • 科技微软6月推Win8升级版:或恢复开始按钮
  • 博客乐嘉:采访李亚鹏给我的强烈刺激
  • 读书极端年代小人物的命运:逃向苍天
  • 教育教室座位神分区走红 追忆那些年你坐哪儿
  • 育儿丈夫被催起床怒砍怀孕妻子致其流产
  • 马宇:农夫山泉之争可怕之处在于法官缺位
  • 官建益:股民终于能不在A股一棵树上吊死
  • 谢作诗:固定汇率是一种货币纪律
  • 袁岳:我希望监督红会什么?
  • 陶冬:放宽计划生育将提振万亿内需
  • 刘杉:美国主导新自贸区规则 不带中国玩
  • 徐一睿:日本灾后复兴缓慢的警示
  • 李迅雷:农业现代化难以挽回中国农村衰落
  • 朱宁:投机刚需在 房价难稳定
  • 沈建光:如何看美国就业市场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