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银行业发展新趋势

2013年05月02日 16:27  《中国商界》杂志 

  史兰菊

  (中国商业出版社)

  银行业结构通常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集中程度、竞争程度、规模结构、盈利结构、区域分布、业务结构等多方面内容,广义的银行业结构还可延伸至包括银行业与财政体系之间的关系。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银行业结构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信用互助机构、政策性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组成。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盈利结构、市场竞争度、规模结构等方面也相对完善,比如西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盈利结构中,其各类中间业务收入所占比重较大且仍在不断上升,而众多发展中国家银行业的盈利中利差收入仍然占绝对比重。

  完善的银行业结构对于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全球银行业产生了深刻影响,全球银行业结构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从区域和国别结构看,全球银行业地理格局加速转变,新兴市场银行业地位逐渐提升

  本次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发达国家银行业受到较大冲击,许多银行在危机中发生巨额亏损,资本和资产在全球银行业中的份额大幅下降。与此相比,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东欧地区除外)的银行体系受到的直接冲击较小,间接冲击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增长放缓或小幅衰退,以及部分外资撤离。新兴市场银行业近几年表现较为稳健,在全球银行业的地位得到大幅提升。全球银行业地理格局加速转变,新兴市场银行业实力增长的趋势日益明显,欧美很多大银行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经济增长速度快、金融深化程度较低、人口众多的新兴市场。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对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情况来看,2000年,发达国家银行在全球前1000家大银行中的数量、资产和资本占比分别高达69.0%、87.7%和82.6%,占绝对统治地位,到了2010年降为55.7%、80.3%和74.7%;而新兴市场的对应数字,则从2000 年的31.0%、12.5%和17.3%,上升为2010 年的44.3%、19.6%和25.2%,其中,金砖四国银行在全球前1000家大银行中的数量、资产和资本占比从2000年的4.3%、4.7%和5.7%,上升至2010 年的14.7%、12.0%和13.5%。

  (二)从资产结构看,银行业资产增速减缓,许多银行业正进行资产负债表的“瘦身”计划

  随着资产规模增速减缓,不少银行开始实施“瘦身计划”,具体体现在:一是业务收缩。如瑞士银行(UBS)由业务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等各领域转为仅专注于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三项核心业务,彻底放弃其他领域的业务。二是网点和人员收缩。汇丰银行2011年8月对外界宣布已裁员5000人。按计划,在2013年年底前汇丰银行还将再裁减2.5万名员工,占其员工总数的10%。裁员将主要在欧盟和美国的分支机构进行,节省约20亿欧元的工资成本。此外,瑞士银行、瑞士信贷银行、西班牙储蓄银行、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和法国巴黎银行都宣布了裁员计划。三是信贷收缩。如英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后,普遍通过提高贷款利率与贷款条款、拒绝贷款延期、要求贷款保证金存款等方式,大规模压缩实际信贷投放。四是剥离非核心资产。如苏格兰皇家银行在2010年通过减持、出售部分资产,将资产规模减少了约5000亿英镑。

  (三)从盈利结构看,银行业经营模式正在进行调整,逐渐回归核心业务

  20世纪70年代后期,受到金融自由化浪潮以及金融脱媒趋势的推动,各国相继放松了管制,金融业混业经营成为了一种趋势。1999年,美国公布《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西方主要国家限制综合经营的最后一道藩篱被拆除。

  但本次金融危机后,美欧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正在进行调整,欧洲大型银行或被动或主动地剥离了非核心业务,以集中有限的资源,保住自身的核心业务。各大银行纷纷进行业务调整,完善治理,缩减成本。如瑞银集团在2009年重新组合业务,整合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投行业务。2009年3月,该集团将其在美国的财富管理业务全部出售;同年9月,该集团卖掉了在巴西和印度的金融业务;同时,按照2008年达成的协议,瑞银集团继续向瑞士央行控股的第三方出售大量问题资产。2010年1月,瑞银集团宣布成立新的投资产品和服务单元,集成了金融产品开发、财富管理及瑞士银行客户的偿付、销售支持,将原属不同业务类别的人员整合起来,以提高整体效率。法国兴业银行在2009 年末进行了战略评估,重新调整其战略目标和发展计划,回归传统业务并计划在未来出售更多资产和交易相关业务。花旗集团的公司业务重心也开始回归到贷款和储蓄基础业务上来。

  (四)从监管结构看,全球金融治理框架正在重构,对银行业资本管理的约束得到强化

  1974年德国赫斯塔特银行和纽约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两家国际性商业银行相继倒闭,促成十国集团的中央银行在瑞士巴塞尔联合成立巴塞尔委员会。1975年9月,委员会出台其成立以来的第一份协议,即《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监管原则》,对跨国银行监管以及母国和东道国应共同承担的责任做出了规定。1988年在美英主导下推出《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即《巴塞尔资本监管协议I》,主要界定了银行资本的组成,规定核心资本应占整个资本的50%,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在资产风险权重方面,将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外资产项目粗线条地分为0%、20%、50%和100%四个风险档次。2004年又推出《关于统一银行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巴塞尔资本监管协议II》),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再次推出《巴塞尔资本监管协议III》,在金融体系的顺周期特性、流动性风险以及资产风险权重等方面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突出了宏观审慎的监管理念。巴塞尔资本监管协议体系的发展及监管内容的不断深入充分体现出强化对银行资本的约束力度的趋势,并且通过提高资本监管标准并补充杠杆率指标和引入流动性监管标准以强化银行风险治理和全面风险管理。

  为应对危机中欧洲各国协调式的监管措施无法对银行业形成有力监督的情况,欧洲2011年1月采取了金融业监管统一化及监管权力的集中化措施,正式成立分别针对欧洲银行业、保险业和金融市场交易活动的三大监管机构。欧洲银行监管局希望利用其通过统一规则所获得的新权力来更有效地监管银行业,但其至今仍然权力有限,更多的是协调对跨国金融活动实行监管,在一个国家内部监管仍然停留在成员国层面。2012年9月12日,欧盟委员会就建立欧元区单一银行业监管机制提出具体建议,要求以欧洲央行为核心实施对欧元区银行业的集中监管。虽然目前看来这一过程的谈判仍然困难重重,但这一金融治理框架重构的现实和趋势必将对全球银行体系经营环境形成重大冲击。

  (五)从外部结构与环境看,银行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

  对欧美银行业而言,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增加了经营管理的难度。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和主要发达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者风险厌恶情绪弥漫,加上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市场的干预行为,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大量资金从股票、期货等领域向安全性更强的债券市场转移,对银行投资类、交易类和代客类业务构成严重影响,对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特别是欧债危机继续深化,加剧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目前主权债务问题已开始由希腊等边缘国家向意大利、法国、日本和美国等核心国家传染,标普已经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美国历史上首次失去AAA评级,穆迪也下调日本主权信用评级。根据IMF 的测算,自2010年以来,主权债务危机已经给欧洲银行增加了约3000亿欧元的风险敞口,而且到2012 年底之前,美、欧银行业总共将有约3.6万亿美元的债务到期,资金缺口巨大,一旦再融资不畅,就会引发大规模甚至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

  对于新兴市场,由于其更光明的增长前景和更强健的基本面,加上远高于先进经济体的利率水平,一直吸引着资本流入。这些注入的资金推动了国内流动性和信用扩张,推高了资产负债表的杠杆水平和资产价格,尤其是在国内政策宽松的情况下,其结果可能是经济过热压力、金融失衡逐渐堆积以及信贷质量恶化,一些地区的不良贷款预计将显著增加。同时,如果出现全球增长乏力、资本骤然外流,或融资成本上升削弱国内银行,新兴市场都将面临急剧逆转的风险。IMF 的测算表明,在同时遭受上述几种冲击的严重情况下,新兴市场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下降,幅度可能高达6个百分点,这将对银行业的稳定运营将构成非常严峻的考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央收紧公款消费后奢侈品销量应声下落
  • 体育欧冠巴萨总分0-7出局 拜仁晋级决赛 视频
  • 娱乐钢铁侠3首日1.3亿创记录 致青春累积3亿
  • 财经中国大妈抢金完胜华尔街大鳄被指笑话
  • 科技中移动反腐风暴:广州移动总经理被带走
  • 博客朱令律师:“凶手牙膏下毒”说法荒唐
  • 读书陈云为何力排众议反对判处江青死刑
  • 教育网评十大痛苦专业 计算机医学数学前三
  • 育儿爱尔兰双胞胎相隔87天先后出生(图)
  • 金岩石:新国企倒逼新民营
  • 秦红:基金不再只是公募基金
  • 张茉楠:三大矛盾依然困扰中国经济
  • 杨涛:日本量化宽松的货币魅影
  • 叶檀:全球经济处于漫长冰河季
  • 陈虎:500亿只是国企巨亏的开始
  • 朱大鸣:唱衰中国楼市屡屡落空为何不道歉
  • 甘犁:地震救援的捐款经济学
  • 洪平凡:世界经济前景
  • 姚树洁:农民工顺子的艰难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