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坎要过

2013年04月07日 10:34  《中国商界》杂志 

  子宸

  奶粉问题成为两会的热门话题,并不算意外。而让好多位代表委员写进议案提案,让好几位部长站出来发声,不得不说是一个好现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从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食品安全多头管理的问题,但要想真正夯实安全中国梦,则还有好长路要走。

  我们其实愿意相信质检总局给出的数据:99%的国产奶粉是合格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崔永元的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怎么知道那不合格的1%在哪里?谁能保证这1%不会出现在我家宝宝的奶瓶里?

  民以食为天,人命也关天。不可否认,对于食品这种要入口的东西,不是光靠“舶来品”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终究还是要靠自身去加强把控。而无论是从源头上还是监管上,一个都不能少。

  源头安全监管空白

  源头!源头!从苏丹红、三聚氰胺到瘦肉精,一次次食品安全事件,问题都出在食品生产的源头上。从源头“切断”问题食品流向餐桌的可能性,成为许多代表和委员们的共识。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此次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改革,并不涉及农业生产环节。而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恰恰是农业的种植、养殖环节。

  “白菜卷得不结实,打上药就能卷结实;现在市场上的草莓动辄大如鸡蛋,也是生长激素刺激的;仔猪吃含有激素的饲料,三个月就长到300斤……”人大代表历数这些“带毒”食品,令人触目惊心。

  “食品激素已经影响到下一代身体健康,把民族体质推入了一个危险境地。”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说。到处都有生长激素的影子。由于农业生产环节多是一家一户分散生产,对于违规使用生长激素现象难以监管。

  难怪业内人士表示,监管重心前移、加强源头治理,成为当前食品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的确,食品安全产业链长,环节多,只有从源头治理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

  据了解,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投入品管理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化肥、农药、兽药、渔药和各种添加剂放开经营后,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问题较多,部分食用农产品农、兽、渔药残留及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现象不同程度存在,食品安全源头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著名环境化学专家、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说,从田间到餐厅,食品的源头确实很关键。“比如你的种子是不是有问题,农药,化肥。生产环境的,水污染,化肥的污染,都是影响农作物质量的因素。如果已经受到污染了,在后面的加工过程中就不可能把这些去掉。”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支委主委肖新月建议,食品药品管理要采用行政监管和技术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从生产源头到消费整个链条的全程监管,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取得实效。

  风险监测沦为摆设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一些政协委员在调研后发现,检测手段落后导致的发现不及时和处置措施不利,是中国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侨联副主席陈乃科就一阵见血地指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与当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沦为摆设”不无关系。陈乃科表示,一是基层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二则风险监测机构能力不足,三是风险监测体系建设尚待完善,另外风险监测样本量差距较大。这都遏制了食品安全“预防为主、先发制人”监管模式基础性工作的发挥,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

  难怪中国农业大学[微博]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委员黄卫东日前表示,第一要务就应该加大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支撑技术的支持力度,建立具有权威、公众信任的检测机构,强化食品安全事前的预警和监管体系。目前,我国检测机构是在各监管部门领导下的部门检测机构,应该构建一个公共的检验检测平台。

  陈乃科也建议,探索建立国家、省、市和县四级政府共同投入的保障机制,同时加大对风险监测省级财政投入力度,市、县政府加大对风险监测机构能力建设投入。

  有网友指出,内地民众千里迢迢从香港带奶粉,其实购买的是香港的“监管”。这一说法引起了参会代表委员的共鸣。不少“两会”代表指出,在“奶粉限带令”背后实际上是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忧虑,以及对社会诚信信心的缺失。

  针对当前的食品监管,农工党中央等三个党派不约而同地在“两会”期间“发声”。据悉,几份有着“食品安全”这一共同主题词的提案指出,“目前约有九成居民认为中国食品安全存在问题,近七成居民对食品安全现状感到没有安全感”。

  乱世重典亟待完善

  当然,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由乱到治的过程,最重要也是责无旁贷的力量还是来自于政府监管。实际上,从保障经济秩序和民众健康的角度出发,政府对于不同的食品安全问题和诱因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理办法。

  据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作最高检工作报告时提到,去年,检察院起诉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犯罪嫌疑人11251人,立案侦查问题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毒胶囊等事件背后涉嫌渎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65人。不过,在人们的印象中,食品安全事件几乎总是媒体先曝光,执法部门才出面处理。

  而处罚的力度不够大、违法成本低也是食品行业造假层出不穷的原因。“要用最严格的法律法规来保证食品的安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建议。

  据了解,在德国,刑事诉讼外加巨额的民事赔偿足以让肇事的食品企业破产;在韩国,如果因制造或销售有害食品被判刑者,10年内将被禁止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在日本,每份食品都“建档案”,通过“重重关卡”才能登上百姓餐桌。

  严惩必须建立在依法的基础上。但截至目前,我国食品标准体系不完善、缺乏统一性和可操作性。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的基础,食品安全标准“不标准”一直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软肋。

  据介绍,在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健康国标中,40%多“超龄服役”,很多方面与国际不接轨。而且,在有些既有的标准中,还存在相互冲突的问题,由于部门利益的存在。

  全国政协委员、时任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表示:“可以预计的是,以后食品安全案件、质量安全案件的违法成本都会很高。一进入黑名单,就会被永久性驱逐出这个行业。”

  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必须破解“有法难依”有时甚至是“无法可依”的局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独家策划:全国H7N9确诊地图(实时更新)
  • 体育中超-韩鹏绝杀鲁能2-1斩4连胜 视频
  • 娱乐三亚盛筵涉淫爆料人致歉:不在现场纯转发
  • 财经专家称老百姓钱存银行会缩水回报率太低
  • 科技计算机学会:运营商对微信涉嫌双重收费
  • 博客靖江拘律师案应公开细节 H7N9可怕吗?
  • 读书<养生堂>专家于康教授力作:你吃对了吗
  • 教育高中防男女交往:须5人在场地方明亮(图)
  • 育儿跟汤唯学习准妈妈的唯美穿衣法(组图)
  • 宋文洲:破产丧钟为谁鸣?
  • 金岩石:性感产业是城市灵魂
  • 赵伟:美国经济依然引领全球
  • 陈敬东:房产制度将会形成夫妻关系契约制
  • 张明:日本央行破釜沉舟能成功吗
  • 白明:从十个不仅与而且看博鳌
  • 张化桥:咱们为什么都爱发改委
  • 杨涛:利率市场化需要深层解读
  • 姚树洁:国家从地产获利过多
  • 李伟民:规避新国五条 假离婚难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