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新期待

2013年04月07日 10:33  《中国商界》杂志 

  蒋永霞 向劲静

  2013,中国的接力之年。党的十八大已经描绘出未来的发展道路,如何才能上下一心,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稳健呢?

  2003-2013,一个辉煌的十年。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也已是今非昔比。对于过去十年我们取得的成就,相信每一位社会公民都是深有体会,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保障增强了。并且,过去十年我们还战胜了“非典”及各种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国人的自信心日渐增强。

  2013,中国的接力之年。党的十八大已经描绘出未来的发展道路,如何才能上下一心,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稳健呢?记者广泛采访了两会委员、代表及各界人士,并将他们的观点进行了梳理,相信这些观点会对未来有所启示。

  慎用经济“猛药”

  科学发展观是过去十年最为重要的理论建设成果,它是一系列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未来必须坚持的重要理念。

  毫无疑问,重症还需猛药治,但愈是猛药,其副作用也往往更大。

  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把握。过去十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局面,面对诸多困难与风险,政府强有力的有形之手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形下,政府的一系列有力措施更是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毫无疑问,重症还需猛药治,但愈是猛药,其副作用也往往更大。学界普遍认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转弯过急、刹车加油过猛,都会蕴含较大风险。

  2007年,国内出现通货膨胀风险,货币政策开始收紧。一年内加息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0次,第10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开始执行14.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该标准创20余年历史新高。国际金融危机潜伏的2008年上半年,国内上调准款准备金率3次,彼时,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7.5%的历史高位。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我国由紧缩的货币政策转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下半年百日内降息5次,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当年第5次降息后,贷款利率降幅创出11年来最高水平。

  2009年,国内通胀压力不断增大,从2010年1月开始,货币政策又迅速从宽松转为紧缩。2010年一年内加息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曾连续6个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个月内加息3次。

  货币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也必须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做出相应调整,但它的效果显然存在一定滞后性,因此,调整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就十分重要。力度过猛,频率过快,转弯过急,都可能不利于经济的平稳运行。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政府还推出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事业等方面的积极财政投资计划,以拉动内需。这一系列措施,使我国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并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但是,当投资猛药不得不下时,对猛药的剂量需要更加精确评估,对它所产生的产能过剩、通胀压力、环境侵害、安全隐患等副作用应有充分预案。

  对房地产领域的调控,当可以获得另一种启示。

  对于房地产的调控,我国政府更多时候采取的是强势的管控手段。“国十条”、“国八条”以及今年2月份出台的“国五条”,可谓限贷、限购、限价三管齐下,力度不可谓不大。但从现实情况看,房价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资料显示,全国城镇平均房价十年间从2381元升为5791元,上涨幅度为143%。

  为何政府如此严厉的调控政策都未能有效地稳定房价呢?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表示,原因就是在房产供给上做得还不够,房价并不是政府要调控的点。历次调控都是在需求上做文章,但在供给上,农村集体用地不能自由进入市场,各地为招商引资又低价出让了大量工业用地,工业用地浪费很严重。这些都减少了住宅用地的供应,如果这些问题能解决,住房的供需矛盾就会得到缓解。蔡继明强调,控制房价的关键还在于扩大供给。

  加强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近来成为媒体的高频词汇。的确,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发展问题上我们尽管还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但同时我们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今天拥有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都要求在诸多领域加强顶层设计,并且加强贯彻执行力度,不能事事“摸着石头过河”,更不能每个方面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分别“摸着石头过河”。

  今天拥有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都要求在诸多领域加强顶层设计,并且加强贯彻执行力度,不能事事“摸着石头过河”,更不能每个方面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分别“摸着石头过河”。

  回顾过去的发展,我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单纯追求GDP增长,以此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指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十八大更是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但与此不相协调的是,一些地方制定的“十二五”经济增长目标达到两位数。为了达到制定的高额GDP目标,一些地方政府不惜代价,不重效益,上项目铺摊子,重复建设,竭泽而渔。钢铁、建材、矿产、电力……摊子不断增多,规模一个比一个大。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过度投资已成为当前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尽管从短期看,能对拉动GDP增长产生一些影响,但从中长期来说,会埋下很大隐患。”

  生态环境遭受着严峻挑战:全国多次严重雾霾受影响人口达6亿;九成地下水遭污染;华南部分城市50%耕地遭重金属污染……政协委员张力军认为,环境保护最大的压力来自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的冲动。不惜“血本”,“上大项目、大上项目”,成为一些地方的经济支撑。如果这些项目是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环保压力将更大。

  可持续发展、五位一体协调发展,这些广受赞誉的顶层设计如何贯彻执行,如何对地方的发展冲动形成有效约束,是未来五年、十年面临的重要课题。

  还有一些领域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以房地产为例,它一方面可以拉动经济,关乎上下游诸多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又是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对它的地位、作用、管理模式,都需要更加明确的宏观思路。有分析认为,过去十年出现的一些政策调整,有因势利导、随机应变的原因,也有顶层设计上存在欠缺、国家政策在地方不能得到有效执行的原因。

  从政策走向看,2003年6月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印发,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2004年在土地转让的方式、开发商资质等方面出台了多个政策,以规范市场、控制房价。2005年年初,政府提出“稳房价”的新目标,“国八条”、“新国八条”、“国六条”和“十五条”相继出台,房地产市场收紧。

  从2008年年底至2009年年初,在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之下,同时也出台了房地产刺激政策,例如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等。

  2010年元旦过后,“国十一条”出台,之后更是史上最严厉的“新国十条”,直至刚刚出台的“新国五条”。

  从客观效果看,每一次的政策出台或者造成了短期的成交价格、成交数量下跌,但是一段时间以后都避免不了价格的报复性反弹。一些热点城市出台的平抑房价政策,有时甚至直接诱发价格的大幅度上扬。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认为,为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应广泛借鉴国际经验,尽早确定房地产调控体系相关制度要点,让消费者形成明确、稳定的市场预期。

  此外,从过去的发展轨迹看,国企的发展、股市的作用等诸多问题也令人感到缺乏顶层设计。国企迅速膨胀,在一些领域影响了正常健康的市场秩序,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股市则始终是投机市、政策市,没有形成长效投资机制。这些问题留给未来,但也都刻不容缓。

  改善民生调整分配

  民生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今年两会关注的最大热点之一。

  外改善民生,不仅仅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改善,更不仅仅是轨道交通、城市环境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让百姓的口袋充实起来,并且有更多的自主选择余地。

  有报道显示,五年来,我国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200多万套;新增铁路里程1.97万公里,新增公路60.9万公里,新建机场31个。中央政府对社会保险、居民最低保障等社会保障的投入也在逐年递加,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地方政府更是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日渐完善。

  在改善民生方面,各级政府做出了许多努力,但还有许多民生问题需要改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倾听民意,考虑民众的个人感受,更多地、切切实实地改善民众关心的问题,尊重民意。在光明网发起的2013年两会热点调查中,收入、物价、房价等问题是广大网民关注的焦点,这些问题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

  从这些方面考虑,国家如何让利于民呢?答案非常简单——减税。

  有媒体曾算过一笔账,一个年薪15万元的工薪阶层,一生要缴纳近百万元的税。

  如果你年薪15万元,从25岁工作到60岁,这35年间缴纳个人所得税52万元左右(已扣除社会保险等)。根据中国人的习惯,这一生通常你至少会买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假设是150万元。如果这是你的惟一住房,至少需要缴纳2万多元契税和其他一些零星的各种税。如果你买一辆国产的20万元左右的车,其中含的税至少有七八万元。倘若是进口车,就要缴得更多。如果你平均每个月日常花费3000元左右,则要缴纳的税为600元以上。到60岁时,日常花费交纳的税为25万元以上。

  结论相当可怕,一个人一生要缴纳100万元左右的税,而这其中还没有计算与你的收入有直接关系的一笔账——你所在的企业缴纳的税费。

  事实上,不仅居民的税负过重,企业的税负有过之而不及。

  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员、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仰协指出,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税种众多,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等十几个税种,几乎遍及我国开征的所有税种,另外还需缴纳教育基金、价格调整基金等多个代收费用。

  人大代表、成都市总商会会长孙明在今年两会的建议中给出的数字显示,民营企业税负痛苦指数较高,目前全年缴纳的税费占毛利润的50%左右。

  对企业征税,其实就是对居民个人征税,因为企业的税收作为成本会转嫁到产品价格中,同时,企业税负的多少也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收入。

  事实上,除了税收以外,一个工薪阶层还向地方政府缴纳了一大笔费用——如果买房的话,房价中包含的土地出让金。一般来说,土地出让金约占房价的30%,仍以一套价格150万元的房子为例,向地方政府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大约在50万元左右。

  统计显示,2010年,上海、北京的土地出让金均超过1000亿元,占当地财政收入的近一半。人大代表柳树林表示,政府热衷卖地,抬高了房价;房价高涨,政府又有更多的税收,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依靠土地财政不是长期行为,也不是健康行为,是一种类似“毒瘾”的依赖症,必须下大力气戒除。

  改善民生,不仅仅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改善,更不仅仅是轨道交通、城市环境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让百姓的口袋充实起来,并且有更多的自主选择余地。也只有如此,内需才能拉动,经济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令人欣慰的是,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相信未来可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独家策划:全国H7N9确诊地图(实时更新)
  • 体育中超-韩鹏绝杀鲁能2-1斩4连胜 视频
  • 娱乐三亚盛筵涉淫爆料人致歉:不在现场纯转发
  • 财经专家称老百姓钱存银行会缩水回报率太低
  • 科技计算机学会:运营商对微信涉嫌双重收费
  • 博客靖江拘律师案应公开细节 H7N9可怕吗?
  • 读书<养生堂>专家于康教授力作:你吃对了吗
  • 教育高中防男女交往:须5人在场地方明亮(图)
  • 育儿跟汤唯学习准妈妈的唯美穿衣法(组图)
  • 宋文洲:破产丧钟为谁鸣?
  • 金岩石:性感产业是城市灵魂
  • 赵伟:美国经济依然引领全球
  • 陈敬东:房产制度将会形成夫妻关系契约制
  • 张明:日本央行破釜沉舟能成功吗
  • 白明:从十个不仅与而且看博鳌
  • 张化桥:咱们为什么都爱发改委
  • 杨涛:利率市场化需要深层解读
  • 姚树洁:国家从地产获利过多
  • 李伟民:规避新国五条 假离婚难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