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高桥寻求自由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18日 20:35  上海国资

  外高桥寻求“自由”

  ——访上海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舒榕斌

  文‖上海国资记者 王铮

  外高桥希望成为中国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园区,路程当不会太短,但亦并非不可能

  经过20多年突飞猛进的发展之后,舒榕斌总经理和他所率领的外高桥集团再次站在了转折点上。目标是将外高桥保税区变成“自由贸易园区”。

  路程当不会太短,但亦并非不可能。

  成长:从政策到功能

  自外高桥集团前身外高桥保税区开发公司随着浦东大开发成立,其成长大致经历有三个阶段,1990年至1999年,以大规模土地开发为主,“七通一平、招商引资是当时日常工作。”2000年至2005年,为土地与功能开发阶段,外高桥集团由开发建设转向管理服务。2006年至今,外高桥进入功能深化和开发模式转型阶段。

  与其他保税区一样,外高桥集团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和税收优惠的政策优势为起步点。简单地说,“境内关外”是其经营特点。除此以外,外高桥最大的优势是,占地10平方公里,是国内最大的保税区,也是功能最为齐全的保税区,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展示服务等功能均独树一帜。

  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作为第一家国家级保税区,其开始启动并不如想象中容易。

  1990年代初,“允许外资企业自行设立外贸公司的政策突破对进出口的发展无疑举足轻重”, 但“当年外资企业不太相信中国的政策,对国家的开放度亦有怀疑。”舒榕斌说,当时他负责浦东外资项目接待,“办公室人来人往,但对项目问得多,落地少。”

  直至1996年,上海出台《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条例》,外资企业才认为有据可依,放心进入外高桥保税区发展。

  第一单落户外高桥保税区的是日本商社伊藤忠,当时的中国对外贸易部审核后发出了标志性的1号文。“伊藤忠作为日本8大商社之一,经营范围广泛,对其他企业有示范效应。”事实上亦代表着外高桥保税区未来的招商引资对象:以外资企业为主,以国际贸易为主。

  “现在外高桥的外资企业已占企业总数80%,从事国际贸易的有6000多家。”舒榕斌表示。

  围绕国际贸易,外高桥集团会为企业做一些增值的衍生服务,比如仓储,在转口贸易时,把大包装改成小包装,还会做简单的商业性加工。

  转型:从打造平台到内外联动

  中国加入WTO之后,随着贸易壁垒打破,外高桥保税区原有的综合交易市场的优势日趋弱化。“为巩固保税区作为国际贸易基地的优势,当时我们希望利用自身的优势,诸如信息集聚、客户集中、交易成本低等更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度”舒榕斌介绍。

  外高桥集团首先做的是,设立专业贸易平台,开展商品展示、进口等一系列服务。在1990年代已设立3个综合性市场的基础上,打造10个专业性贸易平台,分别是酒类、机床、工程机械、医疗器械、手表、汽车等,会员达10000多家企业。

  不要认为这和一般的市场没有区别,外高桥必须与政府部门保持良好沟通才能利用其保税区的独有优势。“比如化妆品,如果是保税区外,进入国境必须通过海关检验检疫后才能贴商标和产地标签,再出售给终端客户。而在保税区设立的贸易平台,通过我们与海关沟通,可以先贴商标,海关进行抽检,快速进入中国市场。”舒榕斌介绍。

  更重要的是,保税区能利用“保税——滞后纳税”,增加贸易机会。

  “价值几百万美元的机床,进口关税可能达10%,但在保税区,外高桥集团可组织商品展示,在展示过程中,虽然机床进入境内,但无需缴纳关税和增值税;客户如果现场观摩满意就可以购买,出保税区后再报税。而如果没有发生购买行为,则机床可免税再转口境外。”舒榕斌介绍。

  外高桥将保税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对外贸易活动空前活跃。2011年,其设立的13个市场商品销售额达到近1万亿元人民币;保税区进出口近1000亿美元,进出口量达到上海总量的1/4,其中进口占上海的1/3。

  进入“十一五”,土地资源瓶颈成为外高桥“二次创业”的首要障碍。其原有的10平方公里土地已基本开发完成,必须对外拓展。

  自2008年始,外高桥集团陆续在浦东周边拓展资源,方便保税区内企业进行梯度转移,上海的普陀区、江苏的启东等地,外高桥集团均成功布点。“这些外地园区管理仍由外高桥集团,企业比较放心,而相比较保税区,江苏启东等地土地价格便宜,离保税区距离又较近,方便企业将非保税业务的部分移出区外。这样,外高桥一来解决了资源瓶颈,二来满足了企业要求。”舒榕斌表示。

  2009年,原南汇并入浦东新区后,上海有意推动各保税区的整合。2010年初,外高桥集团派出一支精干有力的招商团队深入洋山,经过2年的艰苦开拓,在洋山保税港区引进了30余个投资项目。2011年,在外高桥集团招商团队的基础上,上海市将外高桥、洋山港和机场三大保税区的开发主体联手,合资成立上海综合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三区从业务联动升级为资本联合。

  事实上,三区联动极大缓解外高桥资源困境。其好处是,一举集聚了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五种类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优势,在海关监管、外汇管理、检验检疫等进出口管理上基本达到了国内最为齐全、最为便捷和最为开放的程度。“通过整合,各类海关监管区域的政策得以叠加和丰富应用,做大了增量”。业内专家表示。

  此外,外高桥集团正在为保税区的数千家企业和数十万从业人员建设一流的城市化配套,以6平方公里森兰项目为核心的外高桥生态化新城区,正在浦东东北部傲然崛起。“推进森兰向国际社区发展,外高桥保税区将以传统的工业园区形象向区域整体产城融合转型,未来五年,这里将成为宜商宜居宜业的国际贸易城。”舒榕斌介绍。

  目标:从国际贸易城到自由贸易园区

  在舒榕斌的心目中,更远的目标是,他希望外高桥集团成为中国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园区。他认为,外高桥已具备基本条件。目前,外高桥保税区注册企业超万家,实际运作的企业有7700余家,80%为外资企业,其中贸易企业超过4000家,世界500强107家;保税区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区内企业跨国公司营运中心有189家,国际贸易结算中心50家,上海市认定的地区总部有29家。

  在外高桥建立的十大专业贸易平台的“推波助澜”之下,外高桥多类进口产品占据上海乃至全国进口产品的很大比例,如洋酒占上海96%,占全国67%;红酒占上海74%,占全国26%;钟表占上海58%,占全国43%;化妆品占上海47%,占全国37%;医疗器械占上海59%,占全国28%;药品占上海82%,占全国22%;工程机械占上海75%,占全国15%;机床占上海24%,占全国3%。

  “我们利用跨国公司在国外的运作经验和国际运行的法制接轨,离建设自由贸易园区的目标不会很远。”

  “自由贸易园区有4个标准,一是贸易自由,一是货物进出自由,一是人员进出自由,一是货币兑换自由。外高桥保税区其他三项或可达到,但货币兑换自由包括了贸易项下和资本项下流动自由,目前资本项下货币流动政策尚没有放开,自由贸易园区建设可能尚待时日。”舒榕斌解释道。他认为,虽然目前国家货币兑换尚没有完全放开,一旦放开,外高桥保税区的基础最适合试点自由贸易园区。

  外高桥保税区近年来不断创新转型,进口贸易服务功能渐次获得突破:国际贸易结算中心、空运服务中心、药品柔性通关、亚太物流分拨中心??这些代表着新型贸易功能的新名词,其背后蕴含的巨大经济能量和深远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外高桥近期以建设功能最前沿、总部最集聚、贸易最便利、联动最紧密的国际贸易城为目标,为打造世界一流的自由贸易园区而努力。”舒榕斌表示。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两名日本人非法登上中国钓鱼岛
  • 体育欧冠-19日2:45视频播皇马V曼城 詹俊解说
  • 娱乐梁洛施与俊俏新男友就餐被拍(附图)
  • 财经多家在华日企放假两天 称暂不考虑撤资
  • 科技苹果股价首次突破700美元大关
  • 博客马未都:日本何时会说钓鱼岛是中国的
  • 读书太阳旗坠落:日军不愿提及的十大败仗
  • 教育北京小升初混战:给孩子报7个奥数班
  • 育儿女童幼儿园校车内死亡疑遭性侵犯
  • 健康宝宝腹泻传染爸妈? 爱生气真会得癌吗
  • 女性高圆圆国际范衣品 十二星座的最潮IT墨镜
  • 尚品古董双年展上天价珠宝 全球最贵奶酪拼盘
  • 星座测试手指测邪恶指数 你哪种爱情英雄
  • 收藏和田玉30年涨千倍 80万买回两块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