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德相互投资:经验与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05日 23:02  《国际融资》

  German-China mutual investments: experience and revelation

  ■本刊记者 井华

  前不久,由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主办,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和德国驻华使领馆支持的“机遇同创、互惠共赢”——中德建交40年企业座谈会在京举办。座谈会特别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德国企业首先进入中国,到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到德国投资并购,形成了目前中德相互投资的局面,这其中有很多经验和启示,值得关注

  中国和德国1972年10月11日建交,今年是中德建交40周年。前不久,由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主办,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和德国驻华使领馆支持的“机遇同创 互惠共赢”——中德建交40年企业座谈会在京举办。

  座谈会高度评价了中德合作,认为:中德建交40年来,中德企业合作成果显著。两国企业的互利合作扩大了两国的利益汇合点,构建了两国利益共同体的基础。展望未来,新时期中德两国企业进一步合作,必将进一步扩大两国利益的汇合点,强化两国利益共同体的基础,实现双赢的结果。

  座谈会特别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是德国企业首先进入中国,而今天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到德国投资并购,形成了目前中德相互投资的局面,这其中有很多经验和启示,值得关注。

  德国企业注重在华长远投资 

  谈到德国企业在华投资的历程、经验,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提交给座谈会的报告作了系统的总结,该报告对二十多家在华投资的德国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题为《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德国企业在华投资的回顾与展望》的报告。

  报告回顾了中德两国经济合作的发展过程。中德两国的贸易额由建交之初1972年的2.75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690亿美元。截至2011年底,德国在华设立企业7000余家,累计投资项目7500余个,对华实际直接投资金额累计超过193亿美元;对华输出技术累计近1.6万项,合同金额超过500亿美元,约占中国自欧盟技术引进合同金额的38%。

  报告指出,30多年来,德国企业在中国不断发展,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特点:第一,及早进入中国,注重长远战略性投资;第二,适应中国发展,注重区域投资战略调整;第三,发挥产业优势,注重先进制造业投资;第四,发挥企业优势,注重全价值链投资。

  德国企业在华投资,不仅直接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现代产业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的成长,而且,还对中德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这些企业在华投资也对其自身增长和德国经济的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 

  大众汽车集团董事、执行副总裁张绥新在座谈会上介绍了德国大众汽车在中国投资30年的历程,他说:大众汽车是最早开始拓展中国市场的德国企业之一,也是首家建立中德合资汽车企业的德国公司,在30年的时间里,得益于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财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得益于和上汽、一汽两个合作伙伴的精诚合作,大众汽车确实也取得了很好的经营效果。截至2011年底,大众汽车所有各个企业在中国的总投资额累计达到124亿欧元,2011年,在中国区的销量是226万辆,正式职工人数,在所有17家企业里面及有大众参股的企业里面,达到近5万人。张绥新特别提到德国企业的在华贡献,首先,大众汽车一些成功经验也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合资企业这样一种特殊的企业管理的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次,大众促进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体系的建立。第三,在中国培养了大批的人才。第四,帮助合资企业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

  舍弗勒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兼工业事业部总裁勾建辉在此次座谈会上特别提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认为中国市场将进一步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部分,外国企业对中国市场发展以及投资环境的期望值也会进一步的提高。在中国的企业既要满足总部的全球发展战略,同时还要适应中国当地市场特色,企业必须进一步融入当地的社会,要造福于当地人民,承担社会责任,这也是舍弗勒集团对中国的承诺。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外国企业的参与,但是外国企业要在中国得到一席之地,得到发展,也必须要以中国经济的需求为导向,这样才能获得双赢的结果。

  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德国企业

  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在此次座谈会上表示:作为联邦政府,我们欢迎中国企业到德国从事业务,中国的企业也自然希望他们在德国开展业务的时候得到相应的支持。作为联邦政府,我们非常愿意在这方面作出我们的努力。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施“引进来”到今天中国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由此中国和德国进入更加注重合作共赢的时代,对此,《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德国企业在华投资的回顾与展望》这样表述:德国拥有大量技术先进的中小企业,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很好的投资目的地。像北京第一机床厂、上工申贝等公司通过并购德国企业,就获得了技术能力的提升、管理经验的进步、行业地位的增强以及全球市场的扩大。同时,他们也为德国当地创造了税收,增加了就业,为当地社区作出了相应贡献。他们在德国开展负责任的投资行为,也为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中国企业投资德国不仅有利于中国企业发展,也有利于德国企业保持和增强活力,有利于德国经济的振兴和繁荣。

  上工申贝收购德国百年老店A公司,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典案例,谈到此项并购的经验和启示,上工申贝董事长张敏说:德国的投资环境是很好的,第一,法律很健全,我们对德国的有关法律研究得很透。第二,地方政府非常支持,金融危机阶段,因为没有订单,我们采取短时工作制,工人有一半时间放假在家里,虽然采取短时工作,但工资照发,企业支付上班那一部分工资,不上班那一部分工资由州政府来补贴,企业不裁员,还可以得到空闲工资的补贴。第三,员工总体素质非常高。当地工会和亚洲有些国家的工会不太一样,是比较文明的,强硬是强硬,但很文明,很讲道理。第四,在德国中介服务体系非常健全,虽然贵,要什么中介服务就有什么中介服务。

  北京第一机床厂收购德国科堡公司是又一个经典案例,总经理邹春生介绍说:当我们完成并购以后,德国的媒体反映非常不好,可能我们先前的并购案例给欧美媒体造成这种印象,认为中国人来了,就是搬走设备,拿走图纸,工厂关门。基于德国媒体的这种判断,我们确定了非常明确的战略,一定要使这家企业做强做大,为此,我们建立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制度。充分尊重双方的意愿,一切行动都要充分考虑双方的利益,尊重不等于放任,德国这个国家法律非常健全,德国人也是非常遵纪守法,必须有纪律才能有尊重,如果没有纪律就失去了尊重的基础,所以我们建立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制度,包括企业运营各个方面,日常的业务主要是靠当地的管理团队来管理。经过七年多的运行,这个企业发展非常成功,它的营业收入从并购时候不到7000万欧元,发展到现在一直在1.5亿到1.7亿欧元之间,即使金融危机期间也一直保持这个水平。并购的时候,这个企业499人,截至到上月底,员工人数是780人。谈到经验和启示,邹春生说,一是要发挥双方长处,提升双方的能力,双方借鉴各自的优点,比如德国企业有先进的管理,先进的制造技术,员工有严谨态度。第二,企业“走出去”一定要认清自己的目的,不要太盲目了。特别是操作过程当中,一定要合规,找专业服务一定要找著名的,有经验的合作者,以免并购的时候挺高兴,并购以后麻烦不断。(摄影 井华)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王立军涉叛逃受贿等四宗罪被公诉
  • 体育国安揭续约帕切科内幕 里皮将再签两外援
  • 娱乐武汉一女背部全裸露臀购物 网络爆红(图)
  • 财经7月80家钢企再亏20亿 河北钢铁瞒报产量
  • 科技离职空姐网售走私化妆品获刑11年(图)
  • 博客李承鹏:铃铛下的狗 马未都:北大无校训
  • 读书张学良宋美龄相爱过吗 无胸罩日真空美女
  • 教育大学新生不愿“断奶” 家长陪读推高租金
  • 育儿单独生二胎没戏 女童误服避孕药来月经
  • 健康转基因大米人体试验疑云 应对开学综合症
  • 女性蝙蝠侠6代猫女魅惑妆 高圆圆透视秀美腿
  • 尚品绅士淑女下午茶修炼 职场香氛美人计
  • 星座化妆术改面相 测试你的青春谁做主
  • 收藏秋瑾丈夫墓被洗劫 龙年纪念币玩过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