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严厉楼市调控:万科如何蝉联住宅千亿销量桂冠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6日 19:11  《东地产》

  万科:蝉联千亿

  追求住宅专业化理想的王石,与面对现实追求投资回报的郁亮,如何在商业地产开发战略上达成妥协?迄今为止最严厉的楼市调控中,万科如何通过工业化,蝉联住宅千亿销量桂冠?

  【进退背景】

  “我们做过调查,投诉过万科的客户对万科更忠诚。”

  ——万科地产总裁郁亮语录

  变化是唯一的不变,市场如此,万科亦如此。

  2010年4月,史上最严厉的调控出台,楼市很快步入冬天。让业界始料未及的是,这个冬天有点久。

  对于冬天的到来,郁亮说,万科是“过冬”,不是“冬眠”,“过冬”与“冬眠”不同,“因为冬眠是不作为,而我们实施积极的过冬策略,冬练三九,春天来了还可以大展拳脚。”

  如郁亮所言,万科的前瞻性让其在这个冬天并不太冷。2011年全年,万科实现销售面积1075.3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金额121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8%和12.4%。这是继2010年销售额突破千亿之后,万科业绩再创新高,第二次成为房地产业务年度销售过千亿的唯一公司。

  一直以来,万科都主张“应变重于预测”。面对千亿级销售业绩,郁亮仅一句“忘记规模和数字”,万科的目标永远在自己的心中而不在眼前。

  在限购导致有购买力者无“房票”时,万科“加码商业地产”被提上日程。而如何加码才能不伤害王石素有的企业理想,成为郁亮心中一个大大的问号。

  于是各种场合,万科高层们都在强调只做服务于住宅的商业。王石与郁亮的方向性冲突,并不妨碍商业地产的试探性推进。2010年,郁亮曾公开授予深圳、上海、北京等区域以“改革特区”特权,试水商业地产。

  调控背景下的万科,前进途中有了更多的磕磕绊绊。

  今年2月起,万科 “毒地板”、“纸板门”引发蝴蝶效应,全国多个分公司负面消息不断,与此同时,万科人事动荡频繁,多位中高层管理人员相继离职……

【时间轴】【时间轴】
数据解读数据解读

  2010年,万科实现销售面积897.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081.6亿元,分别较2009年增长35.3%和70.5%;

  2011年全年万科实现销售面积1075.3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金额121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8%和12.4%;

  2012年1-6月,万科销售面积达602.5万平方米,销售金额62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4%和同比微降4.74%;

  万科连续两年销售金额超过一千亿,从今年上半年情况来看,千亿正在成为常态化。

  【进退时机】

  时机1        这个冬天有点冷

  这个冬天的寒冷程度,几乎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万科也不例外。

  不同的是,万科已为过冬备下火种。

  2011年前10月,万科累计实现销售面积941.5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074.3亿元,同比上升28.7%和23.6%,前10月销售额已逼近去年全年的1081.6亿元,此外,万科手持现金逾300亿元,亦高于同行水平。

  在销售业绩节节攀升的同时,万科却宣称谨慎入冬。郁亮一度表示,万科已进入“冬天模式”,现金为王、积极卖房、审慎买地、节约开支、锻炼身体是万科的五步过冬策略。郁亮表示,在定价策略上,万科将坚持市场原则,通过采取积极的定价策略促进成交。

  加速销售,是万科过冬守则之一。尽管一直坚持快速周转,在当前疲弱的楼市形势下,万科同样也面临存货上升的压力。

  时机2        质与量的权衡

  随着楼市调控的深入,万科饱受各种质量事件的困扰,包括闹得沸沸扬扬的“安信毒地板门”、“纸板门”以及“金色领域质量门”等等。

  在房地产市场步入冬天的背景下,发生在万科身上的这些质量事件并非是孤例。

  但对于已是千亿级房企的万科而言,在保证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如何实现量与质的平衡,仍值得深思。

  为此,淡出万科已经两年,在哈佛游学的王石突然回国,对郁亮万科质量问题“小概率事件”的观点提出反驳:“即使1%的差错,对消费者就是100%”。

  王石直言,万科现今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公司,这个地位万科和他都想保持,但这却延伸出一个疑问:是靠数量保持还是靠质量保持?如果要质量,就可能会降低速度,万科也有可能从第一降到第二。

  时机3        理想PK现实

  万科要不要做商业地产,则是王石与郁亮最“公开化”的一次分歧。

  如今的时代,是多数有钱人缺乏房票的时代。转型试水商业地产,是许多开发商的生存之道。

  即便是“不差钱”的万科,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难免加码商业项目。郁亮的满心憧憬换来王石的不赞成,让万科的未来战略选择蒙上了一层迷雾。

  然而,郁亮做商业地产的决心并未改变。在大势所趋的急切,与需谨慎介入的尝试下,王石和郁亮还是达成了相互妥协。

  今年5月,万科宣布斥资10.79亿港元收购香港南联地产73.9%股权。这是否意味着,万科将南联作为商用物业发展的平台,为大举进入商业地产铺路,我们拭目以待。

  SWOT 分析

  S —— Strengths

  优势:高周转、资金实力、品牌影响力

  W——Weaknesses

  弱点:质量门、人事动荡

  0——Opportunities

  机会:战略转型

  T——Threats

  威胁:“里子”和“面子”的冲突

  【进退策略】

  策略一:降价潮的“领头羊”

  “这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冬天。”在万科2011年《年报》致股东部分,万科如此开篇。这是郁亮坚持并积极启动预案的“过冬论”。

  万科的前瞻性毋庸置疑。

  继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万科带头降价,顺应形势变化,采取现金为王的策略。

  三年以后,在限购令的影响下,万科续演“带头大哥”角色。2011年11月,万科在上海的两个项目将调低售价,降幅超过20%。在北京,金隅万科城新房源降价幅度可在3000元/平方米左右。在深圳,不同项目也推出了不同程度的优惠措施。

  万科带头降价“过冬”,让业界为之一惊。在万科的带领下,一场降价风潮上演。

  大批量的降价促销,也拉低了万科的毛利润。万科2011年度业绩报告中显示,2011年万科房地产业务结算毛利率28.79%,较2010年下降0.96个百分点,结算净利率15.01%,较2010年下降0.51个百分点。

  不过,郁亮却很淡定。他曾预计万科的毛利会回到2009年的水平,可能较2010年的时候要下调,“过去我们毛利率平均在25%到29%左右,现在可能会到22%到25%。”

  毛利率下降,也会导致净利率的下滑。郁亮表示,希望可以提高费效比,加强成本管理的方式,降低毛利下降对股东回报的影响。

  同时,希望通过加快资金周转,能够带给股东回报。

  策略二:机会乍现,逆势拿地

  惨淡的楼市成交已经逐渐传递到土地市场,随着开发商普遍拿地热情减弱、慎重拿地或无力拿地等情况出现,竞争乏力下的土地价格不断走低。

  2011年的金九银十并未出现,房地产行业的隆冬却悄然来临。

  尽管如此,万科拿地步伐却明显加速。统计显示,2011年下半年7-10月内,万科土地收购金额为196亿元,约占同期销售收入的47%;而上半年6个月内,合计购地金额为147亿元,约占同期合同销售额的22%。

  其中,第三季度(7-9月)万科土地收购金额高达174亿元,同期拿地的房地产企业还有中国海外、龙湖、保利、远洋、碧桂园和恒大地产,拿地金额分别为56亿元、53亿元、50亿元、41亿元、16亿元和5亿元。而到了10月,拿地房企仅剩下万科、保利、龙湖,拿地金额分别为22亿元、50亿元和5亿元。

  万科抄底拿地正反映了大型房企淡市下的生存思维:自身降价带动市场整体降价,在获得现金流的同时拖垮对手,再利用大量现金低价拿地或廉价并购,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规模扩张,最终走向局部垄断。

  “每一次降价潮和市场低迷期,都是大房企扩张的大好时机”。淡市下,几家欢喜几家愁。

  策略三:商业地产谋求多元化

  2012年5月15日,万科的一则公告引发业界关注:万科斥资10.79亿港元收购香港南联地产73.9%股权。 

  不管此次收购的目的是进行国际化尝试,还是为发展商业地产铺路,在住宅市场频繁遭遇质量门事件后,收购南联再次被业界认为,万科坚持多年的走住宅专一化道路让万科受伤了,或将由“住宅专一化”向“多元化”转移。其中,商业地产或为重要的一环。

  早在2009年11月,郁亮就宣布万科的新战略,即万科未来将加大商业地产的投入,并将陆续推出养老物业、酒店及商业配套等多种物业类型。这被广泛视作万科转型的标志性事件。

  而今年的2月下旬,王石的“如果有一天,万科不走住宅专业化道路了,我即使躺在棺材里,也会举起手来反对。即使哪一天中国不需要建商品住宅了,我希望,城市里最后一套住宅是万科造的。”这句话,让万科的转型之路陷入“忐忑”之中,王石和郁亮的关系也被业界认为“变得微妙”。

  针对王石和郁亮的不同观点,万科方面再次表示,万科试水一些纯商业项目是正常的,但万科主业的方向很明确,住宅主业不会改变,以非住宅为主的项目甚至纯商业项目,不会大面积铺开。

  “万科需要顺应城市的成长趋向,晋升开辟商业地产的专业能力。”

  以万科的大本营深圳为例,近年来,纯商品住宅用地供应量每年都在急剧下滑。2011年,深圳纯商品住宅用地供应量上半年甚至为零。在楼市宏观调控持续升温之时,很多住宅开发商如龙湖、恒大等从2010年开始陆续宣布向商业地产开发转型——商业地产不受限购令限制,异地人群均可以随意购买。

  郁亮解释:“万科做商业地产,是为了进一步做好住宅而做商业,并不是为商业而商。”

  这更像是理想的王石和面对现实的郁亮达成的妥协。于是,在做与不做间纠结了数年之后,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的万科,再次翻开新的一章。

  四问

  1、本轮宏观调控期间的万科,可以打多少分?

  可以打80-90分,作为行业龙头,尽管出现了一些负面消息,但万科总体上保持了逆势增长的步伐,给股东创造了不俗的业绩回报。

  2、如何评价万科在毒地板门、质量门事件中的表现?

  万科对上述危机的处理可圈可点,尤其在毒地板门中,万科表现出了一家龙头企业应有的诚信和责任。

  3、万科内部人事动荡早已不是秘密,高层的频频离职,原因何在?

  万科的人事动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离职人员对万科文化的不认同。另一个原因是宏观调控期间,行业整体性的人事变动加剧。

  4、王石和郁亮在万科开发商业地产上的分歧何时会结束?

  王石一直以来坚持住宅专业化理想,财务出身的郁亮更注重投资回报,这个分歧一直有,应会持续下去。

  4P分析

  Product(产品):

  万科产品以小型化、精装修著称

  Price(价格):

  万科产品价格走中低端亲民路线

  Place(渠道):

  关系营销渠道是万科主要营销渠道之一

  Promotion(促销):

  在调控之后,“识时务者为俊杰”,万科带头降价

  4C分析

  Customer(顾客):

  将目标人群定位于城市白领

  Cost(成本):

  万科近年谨慎拿地,控制拿地成本,加大产品投资成本

  Convenience(便利):

  坚持精装修交房,产品受年轻人喜爱

  Communication(沟通): 

  因质量问题曾引发业主维权,沟通相对理性

  【进退结果】

  千亿成常态

  这是房地产业最差的世道,却未必是万科最坏的世道。

  2011年是楼市调控连锁反应最为强烈的一年,房地产市场成交明显放缓,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较2010年回落5.2个百分点。

  面对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万科2011年保持稳健增长,全年实现销售面积1075.3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21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8%和12.4%。继2010年销售额突破千亿后,蝉联行业销售冠军,并第二次成为行业内唯一住宅年度销售过千亿的公司。

  已进入的54个城市中,万科在25个城市的销售业绩名列当地市场前三甲。其中,在深圳、东莞、佛山等11个城市排名第一。万科旗下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一线公司数量也由2010年的8家增加至13家(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市场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万科2011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万科实现营业收入717.8亿元,同比增长41.5%,实现净利润96.2亿元,同比增长32.2%。实现结算面积562.4万平方米,结算收入70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和41.2%。

  在结算上升的同时,万科的已售未结资源也继续保持增长。截至2011年末,万科合并报表范围内已售未结面积1085万平方米,对应合同金额1222亿元,较2010年末分别增长59.6%和49.0%。已售未结资源的增长,为未来的业绩实现提供了保障。

  2011年万科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较2010年上升1.7个百分点至18.2%,自2008年以来已连续第三年上升,并创造出历史新高。

  2012年上半年,万科仍延续其强劲势头。万科公告显示,1-6月销售面积达60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54%,销售金额625.4亿元,同比微降4.74%。

  在全行业销售不振的背景下,这一业绩可圈可点,强者更强的故事也由此延续。

  【进退启示】

  万科 VS 花旗: 行业危机成就王者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这句话适用于万科,同样适用于美国金融业巨头花旗集团。强大的执行力和快速扩张能力让他们笑傲一方,在危机时亦能保持激昂的斗志和高傲的胜利者姿态。

  美国花旗集团是目前全球公认的最成功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它是由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于1998年合并而成,并于同期换牌上市的。

  换牌上市后,花旗集团运用增发新股集资于股市收购、或定向股权置换等方式进行大规模股权运作与扩张。

  在短短五年时间里,花旗集团总资产规模扩大了71%,股东权益增加92%,资本实力不断提高。

  在过去的10年里,花旗集团的股票价格、盈利能力和收入复合年增长均达到两位数字,而且盈利增长高于收入增长。合并后的花旗集团总资产达7000亿美元,净收入为500亿美元,在100个国家有1亿客户,拥有6000万张信用卡的消费客户。

  尤其令同行叹服的是,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机和反恐战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1000家大银行总体盈利水平分别下挫14.9%和29.7%,花旗集团却仍达到3%和4.5%的增长,显示了花旗金融体系非凡的抗风险能力。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万科在数次楼市的严厉调控中依然稳座头把交椅,让危机成为契机。

  花旗和万科,不同的领域,却有相同的企业性格。对行业发展的预见能力,高效的执行率,以及视危机为契机的逆势扩张策略。

  当潮水退去,裸泳者浮现;当危机来临,王者得以成就。

  [手记]

  当理想照进现实

  与其梳理万科宏观调控期的发展,不如说解构两个男人的故事。

  当理想主义的王石,与面对现实的郁亮;当富创新精神的水瓶座董事长,遭遇坚韧务实的摩羯座总经理——两个性格男人是碰出火花,还是擦出矛盾?

  在相安无事20年之后,王石与郁亮的关系变得“微妙”。事实上,围绕万科两位核心人物的是非争议,是地产圈茶余饭后的重头谈资。

  看点在于,作为万科精神教父的王石,与实现千亿销售舵手的郁亮,在企业发展战略上出现矛盾时,究竟该听谁的?是继续坚守住宅专业化的理想,还是追求财务回报的商业地产?

  妥协的结果是,万科试水围绕住宅的商业地产。

  但在城市综合体为代表的商业地产发展态势下,围绕住宅的商业地产并不主流。在体验式购物的大型Shopping Mall、与在家购物的电子商务业态发展的两个极端之间,围绕住宅的商业地产究竟该成为什么样的类型?又有多大发展空间?

  或许,万科能给出答案。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王安顺被任命为北京代市长
  • 体育肖天:担心集体球项目 易建联任中国旗手
  • 娱乐暮光女承认偷腥 发声明求男友罗伯特原谅
  • 财经社保十二五规划只字未提公务员养老改革
  • 科技联通称WiFi上网终端不设限
  • 博客实拍天津暴雨(图) 天使妈妈救助传旺声明
  • 读书文史观天下:揭秘中越两次南海大对决
  • 教育调查称69%大学毕业生起薪不到2千元
  • 育儿儿童家具新国标8月起实施 微博关注
  • 健康暴雨洪水健康手册 教你吃对橄榄油
  • 女性舒淇冯德伦告吹 爱情一再输给“前科”
  • 尚品解密酒中王者之奢侈香槟 私人飞机不是梦
  • 星座测试爱情致命软肋 12星座辞职榜
  • 收藏海南黄花梨遭疯狂盗伐和高价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