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制造进入新文明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4日 11:52  中国经营报 微博
  主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金碚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作为改革的代表中国工业率先进入到了“开放”状态。具体表现在:全面接受了国际竞争规则;相对于其他行业,工业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较快。

  中国工业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显著的原因至少有三点:第一,中国制造业充分发挥了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如劳动力充沛、资源价格低等;第二,中国改革开放推动了工业和制造业部门的改革进程,提高了生产效率,获得了制度改革红利;第三,国家对于部分行业实施了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些政策产生了极大的结构性配置红利。

  中国制造业的成功与不足是紧密相连的。30多年来,中国几乎是以一种“血拼”式的方式来获得国际竞争力的,这种“血拼”式的竞争方式尽管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以至于让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

  这种“血拼”式的增长方式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者劳动强度高,而且长期处于低工资、低福利的境况,这导致了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大;二是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较大;三是有些产业的成功是建立在耗费大量的能源和资源的前提下的。

  不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使得过去中国工业近30年快速扩张的方式难以持续。

  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经济不景气,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产品的需求大大萎缩;另一方面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了环境、资源等约束,必须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劳动力和各种资源的价格显著上升,以及经济危机之后,一些国际竞争规则趋紧,比如对于环保的要求、产品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的要求,以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等都会提升。

  这些因素使得以拼成本、拼价格为特色的中国制造“血拼”式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因此中国工业必须走向文明竞争的阶段。而且现在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可以加大技术创新,实现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战略转型和升级。

  装备制造和化工产业将有显著提升

  过去十年,中国制造业成为全球出口冠军,制造业实力不断上升,无论是轻纺工业还是重化工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那么,未来还会有哪些产业的竞争力会有显著提升呢?

  在各种产业中,机械制造产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会有更明显的提升。因为中国现在还处在重化工发展的阶段,交通、工程机械等大型装备市场相当大,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如三一重工(微博)中联重科等工程机械企业表现突出。

  化工产业和新材料企业的竞争力也将会有很大提升。像纺织服装业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实际上也有很大的技术创新任务,竞争力提升也还有很大的空间。目前,我们真正的好面料还是需要进口,最好的纺织机械和技术也还是在发达国家。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规模很大,但国际竞争力并不强。过去十年,大众、通用、丰田等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不断提升,中国自主创新汽车品牌却仍旧默默无闻,大家心中难免存疑。事实上,工业的逻辑都是一样的。市场开放之后,发达国家部分产业在向中国转移,转移有一个先后顺序,第一步销售产品;第二步转移生产能力,如把工厂搬过来;第三步是把一些技术慢慢转移过来;最后才会把品牌转移过来,形成有强大竞争力的品牌。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中国汽车业未来能否形成一个强大的品牌?

  十年内可能很难。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大压缩了工业化历史,这使得中国人认为很多事情短期内都可以实现,其实不然。汽车业这样的产业属于长节奏的产业(有人称之为“慢产业”),不像网络是一个短节奏的产业(有人称之为“快产业”)。长节奏的产业不能像短节奏产业那样三年五年就能大见成效,只有经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才可能成长为强大的产业。

  寻找以创新为趋动的增长方式

  尽管中国制造业规模已经十分庞大,但整体素质还不高,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更重要的是,即使处于中低端,其精细化程度也不高,大多比较粗放。中国制造业在把产品做精做细,以及精细化管理方面同优秀的制造业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远远没有形成成熟的现代工业文明的素质。

  可以说,中国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扩张速度掩盖了其内在弱点,所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要把制造业做精致,做扎实,在此基础上做高端。而所有的技术创新也必须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可能形成长久可持续的竞争力。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制造业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源泉将越来越依靠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二是企业管理制度的改进、管理效率的提升、管理理念的不断优化和商业模式更新;三是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至于企业可以形成更长产业链上的集团化经营能力。

  而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制造业精致化的扎实基础之上,这种精致化特质必须渗透到价值理念的基因之中,而且要在本土文化土壤中获得生命力。因此,工业化的本质不只是物质生产,更是文明进程。

  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要形成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工业转型升级的实质就是要从资源驱动、资本驱动的工业增长方式,转变为创新驱动的增长方式。这是工业化初期与工业化中后期的重要区别之一。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中国的工业技术水平越来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现代工业产品的生命周期显著缩短,即使是高技术产品甚至产业链的高端环节,也越来越成为充分竞争的领域。这就使得成本价格竞争与技术创新突破的关系密切相联,技术创新不仅是为了企业可以进入高附加值的产业,获取更高的收益率,而且也是为了实现低成本和低价格优势。

  工业生产的本质就是通过技术创新,使科学发明成为大众产品:即昨天的奢侈品成为今天的高端产品;今天的高端产品成为明天的大众消费品。这就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逻辑。而支撑这一逻辑的关键就是不断地创新。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记者在越野车上验证网络流传破窗方法
  • 体育奥运开幕式揭秘 一本千利赌UFO降临
  • 娱乐台湾艺人大炳去世终年37岁 遗体已经火化
  • 财经南京出新政促楼市消费 官方称没放松限购
  • 科技每日近万家淘宝网店停运或倒闭
  • 博客房山大雨遇好心村民 全家冲在抗灾一线
  • 读书二战秘闻:英国曾计划将希特勒“变性”
  • 教育大学校长别成下一个被毁的称呼
  • 育儿乐扣等进口婴幼水杯正己烷超标 微博关注
  • 健康夏季如何有效止汗 解读南山奶粉致癌物
  • 女性8旬老奶成Lanvin女神 暴雨泪奔事件盘点
  • 尚品闻香识松茸 全球十大摩天大楼中国占五席
  • 星座测试你会老牛吃嫩草吗 12星座潜力股
  • 收藏军品收藏市场嫌犯多为高知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