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夹层中的富二代:接钱还是接班(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30日 10:00  《英才》

  2010年企业界传出一条爆炸性传闻:宗馥莉即将接替她父亲宗庆后,成为娃哈哈集团的新一代掌门。其依据是宗庆后正在建新厂,另成体系,给女儿接班铺路。对于这样的传闻,宗庆后回应,自己在娃哈哈的股权当然会在未来传给女儿宗馥莉。但是,股权虽然代表财富所有权,却并不一定代表财富管理权和经营权。换句话说,宗庆后的回应仅仅确认了让女儿“接钱”的信息,但是“接班”呢?宗庆后不说,我们也不便妄下判断。

  不过可以想象的是,像宗馥莉这样80后的“富二代”,智力、能力、专业等等都不会是接班的障碍,会出现问题而且是最大问题的地方应该就是两个词——经验、威望。宗馥莉2004年从美国留学回国,目前主管娃哈哈的童装业务。

  而前段时间接班传闻甚嚣尘上的刘永好的女儿刘畅,也已经从媒体的视线中消失很长一段时间了。据说刘永好给她定下规矩,10年内不在媒体面前曝光,良苦用心可见一斑。从这个规矩可以窥见,刘永好预留了相当长的时间让女儿成长。

  事实上,过早让“富二代”接班并不是好事,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在欧洲,一些由创始家族控制至少达200年的公司会成立一个社团,这个社团的成员除讨论各种战略外,还让子女“换岗”到其他家族的公司中去工作,以学习自己家族公司以外的工作经验。中国的民企是否也可以借鉴如此经验,考虑将子女送到不相关的企业中去历练2-3年,以增强抗风险、挫折的能力。

  自立者

  有那么一小部分“富二代”,宁愿比别人多奋斗20年也不愿意坐享其成,空手去摘父辈的果实。

  “富二代”之所以被称为“富二代”,当然是因为他们有个“富爸爸”。大多数的“富二代”确实因此少奋斗了20年,甚至一辈子不用奋斗的也大有人在。可是,也有那么一小部分“富二代”,宁愿比别人多奋斗20年也不愿意坐享其成,空手去摘父辈的果实。他们下定决心自立门户,从头创业。

  陈豪就是浙商“富二代”的创业代表。他的父亲是当地的超级富豪,涉足制造业、房地产等多个商业领域。可陈豪自读大学开始,就有了不依靠家庭,自主创业的想法。“我们并不像外界想的那样含着金钥匙出生,实际上我们见证了父母的成长,目睹了他们从小作坊慢慢做起来的艰辛。”陈豪说。

  读大学时,陈豪用生活费开始了被父亲认为是小打小闹式的创业——一种浙江移动推出的优惠手机卡,把它卖向全国其他没有这种优惠的地区。结果这个小打小闹的生意为他赚到了第一桶金——1000万。

  2007年,通过朋友引荐,陈豪认识了一位投资界的前辈,在前辈的帮助下,陈豪成为一家3000万美元天使基金的管理合伙人,正式开始投资人的生涯。

  如今,陈豪建立了自己的上海拓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虽然选择创业,陈豪仍然将他的个人选择纳入到整个家族的发展战略中。“我在做的实际上也是铺路的工作,为家族将来的转型做准备。”

  香港金鹰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陈仲尼从小就是一个喜欢“走自己的路”的孩子。他出身于香港知名的工商世家,其父陈元钜开办的“大兴纺织厂”是香港三大纺织厂之一。18岁,父亲送他到美国深造,建议他选读律师专业,可他选择了修读金融专业。本来应该继承父业的他,22岁回到香港后却找了一份不相干的工作——花旗银行初级职员,从最基层开始磨炼,4年后,陈仲尼即荣升为副总裁。

  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陈仲尼将一切重新归零,重返美国,在西北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至于原因,他说:“我做得很开心,但是觉得学识不够。”不到一年,他便拿下学位再次回到香港。并选择:不回父亲公司,另立门户。

  与父辈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教育、不同的视野、不同的理念,使得很多富二代走出了另一条成功之路,使自己的事业不再局限于父辈的行业。对家族企业而言,不仅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自主创业并走上资本运营的道路,不失为其出奇制胜的一步棋。

  在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一大批曾在风口浪尖上搏斗、白手起家的中国企业家逐渐步入高龄阶段。任正非、刘永行这些“40后”企业家已经年近古稀,朱新礼、刘永好、梁稳根这些“50后”企业家也向着退休红线迈进。于是,他们身后留下一个绕不开的问题:谁来接班?

  于是,逐步登上商业舞台、即将接手企业权杖的“富二代”开始备受关注。

  “富二代”是一个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崭新群体,他们拥有大多数同龄人没有的东西:金钱、家族人脉、更加有利的晋升之阶……但是,他们的责任更沉重,他们所要承担的不仅是自己的梦想和家族的期望,甚至下一个30年中国企业的升级换代,也与他们息息相关。

  2009年底,江苏一位家族企业的第三代甚至因为拒绝继承家业而斩断了自己的四根手指。“中国90%的家族创始人希望子女接班,但95%的子女却不愿意接班。”原江苏省副省长吴瑞林的言论更为激烈。

  家族企业如何顺利的“改朝换代”?登上商业舞台的“富二代”如何找到正确的位置?如今,这已经不仅仅是“富二代”面临的选择,而是整个民营企业家群体需要思考的问题。

  主流传承

  中国的企业家很难有别的选择,要想让企业顺利的发展下去,还是传给孩子最安全。

  主持人:中国的家族企业最好的传承方式应该是什么?

  茅理翔:中国的现状是,职业经理人的制度还不健全,信用体系也不完善。所以,中国的企业家很难有别的选择,要想让企业顺利的发展下去,还是传给孩子最安全。

  美国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不错,但有很多职业经理人挂帅的企业还是倒掉了,而沃尔玛、嘉吉这些家族企业却活得很好。在欧洲,优秀的家族企业更多。所以,培养孩子成为优秀的企业家是我们长辈对家族的责任,更是对社会的责任。

  赵曙明:从中国现状来看,子承父业是主流,职业经理人模式恐怕还是不行。因为企业的拥有者与职业经理人的追求不一致,导致双方在长期目标和短期利益等很多方面都有冲突。这种状况下,把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风险更大。

  另外,“子承父业”是中国传统。费孝通先生说过,中国社会呈现出的是一种以自己为中心,以血缘为纽带,层层外推的同心圆波纹形状。人际关系的远近依血缘关系自然分明。要求家族企业把权力交给“外人”,是很难做到的。

  吴晓波:“95%的子女不愿意接班”的数字恐怕是不准确的。根据我个人的了解,至少70%以上的“富二代”是愿意接班的,而且干劲十足。家族企业应该是未来中国民营企业的主流,创始人把企业传给孩子并不完全是因为对血亲的信任,这里面也有很多现实的考虑。

  其实,企业传承的问题刻意被人为放大了。我认为这种传承不会出很大的问题,毕竟是优胜劣汰,能活下来的中国家族企业都很有实力。以前,原始作坊式的家族企业也许还有生存空间,但中国加入WTO之后,整个环境国际化了,公司要做大必须经过资本市场,家族企业必须转变为现代企业,规范化运营。我考察的成功的家族企业,往往是家族成员做一把手,副总裁、以及分公司的负责人都是职业经理人。土皇帝当家的企业是活不下去的。

  主持人:为何有的“富二代”不愿意接班?

  袁岳:实际上,做企业是很辛苦的。按照概率分析,大部分人是不适合管理企业的。所以,不可能每个“富二代”都有兴趣接班。

  赵曙明:这与每个人的自我中心、凸显个性的特质有关——他们不愿意被责任束缚。而且,有的“富二代”即使不接班也已经有了足够的金钱和地位,这使他们失去了接班的动力。

  茅理翔:还有些人对接班有恐惧心理,压力比较大。现代社会上对“富二代”有偏见。他们自己也觉得亏,干得好被人说成依仗老爸,干得不好名声更糟。所以,一部分人宁愿自己另起炉灶,也不愿意接班。

  两代管理

  第一代企业家喜欢用家里人,“富二代”更喜欢职业经理人;第一代强调个人管理,“富二代”则强调团队管理。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