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旱动大西南大国思索:旱灾与通货膨胀紧密联系(3)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30日 13:34  《商界》杂志
旱动大西南大国思索:旱灾与通货膨胀紧密联系(3)
《商界》杂志五月封面图。

  从去年秋天到4月,云南的西双版纳州一直处于干渴的状态,千里澜沧江大部分河床已经外露,当地的橡胶种植户周爱民已经不敢去江里游泳了。

  顶着30度高温,周爱民望着景洪市锄戈村山上的一片片橡胶林,心中焦虑万分。他说,如果干旱继续持续,至少减产20%~30%。

  这的确是一个关键时刻,每年的4月是割胶高峰期,也是橡胶树吸水量最大的时候,如果4月还不下雨,西双版纳州占全球产量3%的橡胶林面临的形势无疑就会格外严峻。

  货源尚足,价格已经先期高企。3月,橡胶现货价格基本维持在2.3~2.4万元/吨,这和去年同期相比涨幅已经接近100%。由于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胶价的不稳定将是很多下游厂商的噩梦。尤其是今年,云南在闹旱情,全球的橡胶主产地似乎也都在闹旱情,橡胶价格的不稳定,更像是地球副热带高压带的不稳定,毕竟橡胶不会长在撒哈拉大沙漠里。

  周爱民说,他现在祈祷的就是4月15日前后一定要下雨,往年可都下了雨的!在说往年时,他的眼神有些迷茫。

  裸瀑无言

  “气势磅礴,雷声轰鸣,山回谷应”,这是小学课本里对中外闻名的黄果树瀑布的描写。如今,黄果树瀑布却涓瘦不已,几成裸瀑,再无澎湃声响。

  数字更能体现黄果树瀑布在旱灾面前的弱小。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上游白水河水尺读数白天只有0.15米,上午8时去测甚至只有0.01米。为了保障游客观赏时不断流,上游水库只能在每天上午7时至下午5时放出少量的水。

  事实上,为了保证业绩不萎缩,黄果树旅游公司已经向上游其他水库“讨水”。但水利部门明显是更加明智的,他们的回复是“抗旱保民生要紧”。无奈之下,旅游公司在景区门口挂出这样的标语:“大瀑布上午水量较小,观瀑效果不理想,建议您上午先游玩天星桥或陡坡塘景区。”

  类似的旱灾商情,还波及有色金属、制糖业、花卉业、咖啡业等诸多领域。对于中国的企业家、商人而言,他们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必须要占卜天象的时代,因为四处都不让人放心:1月,新疆、内蒙古遭遇严重雪灾,受灾人口超过467万;在黄河与渤海,2010年我们已经分别目睹了“历史最严重”凌汛和30年来最严重冰灾;在海南、广东、福建、台湾等沿海地区,可以遇见今年将面临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更狂暴的台风;最夸张的可能是3月中下旬的这次沙尘暴,所带沙尘量相当于北京市民人均10公斤尘土,沙尘暴甚至漂洋过海去了日本,让这个岛国瞬间暗无天日。

  我们必须要承认一个事实,极端天气可能在未来发生的频率会越来越高,次数越来越多,如果一个企业在未来的资源配备中缺乏气候决策环节,比如对投资地区生态环境、极端气象的考察,对某种气候条件对产品价格、产量的影响,对某种产品的生态承载量的考量,那么它遭受灾难打击甚至是突然死亡的几率也会非常高。

  如果上升到国家经济战略层面,气候决策的重要性则更加凸显。

  链接3:西南大旱对部分上市公司的影响。

  “瘦身”前后的黄果树瀑布。

  大国思索

  到了3月,几乎所有人都把旱灾与通货膨胀联系在一起。

  最先起反应的就是菜篮子,去昆明青年路桃源菜市场转一转,你就会发现昆明菜价已经没有“角”了。原来2.5元/公斤的黄瓜要3.5元,原来7元/公斤的小米辣要12元……甚至连卫生纸都在涨价,由于货源紧张,商场向纸厂订货,100万元的货要先压50万元定金。

  据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调查,2月云南CPI同比涨幅3.2%,尚属结构性上涨,但是这一数字明显不包含这次旱灾的深度和广度。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就指出,不仅仅是中国西南面临旱灾,一部分东南亚国家也面临严峻旱情,如果整个地区旱情持续时间很长,就会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并传导到下游的肉类、饲料类及相关产品。

  事实上,由旱灾引发的全国性通货膨胀能否显现,至少要等一年才见分晓。例如,2006年川渝发生特大干旱,直到一年后才出现全国通胀,2007年7月CPI就曾高达5.6%。

  通货膨胀是否因旱灾而始发,影响着政府宽松货币政策能否持续,一旦政策转紧,带来的经济影响难以估量。

  如果说通货膨胀尚可斟酌,西南地区庞大的水利设施投资需求则直接“逼宫”中央财政。

  云南罗平县就是一个“逼宫”典型。你可能不曾想到,罗平这个重灾区并非缺雨,事实上从2009年7月到2010年3月罗平降水量多达500毫米,相当于陕西关中平原一年的降水量了!然而,罗平农业几乎绝收,关中平原却是中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究其原因就是水利不济。在云南阿岗镇,镇里每年向水库支付10万元购买600多万方水,引水渠道名为东干渠。但东干渠每年都要修,到2009年干脆无法使用。而要修好东干渠,镇里要拿出80多万元,但就是没钱。

  事实上,由于年久失修,以及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乏力,东干渠可浇灌面积不到原计划的四分之一。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让大伙拿钱出来修根本不可能,现在又不是生产队时期了,要修只能上面掏钱!”

  于是,旱灾成了偿还水利历史积债的契机,也成了云南各地相互争夺水利资源的起点。罗平县此次就拿出了“十二五”36个水库项目的胃口,相当于建国以来当地水库容积的8倍之多,当然全靠中央财政。

  财政力量倾向于西南,其他地区怎么办?这个问题值得西南以外的省市算算账。不过,值得所有人算算账的,是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云南文山,记者了解到三七种植业是云南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后,烟草消费税和增值税大量上缴中央,本来依靠“烟财政”的云南地方财政则增长乏力,不得不发展其他产业。

  但是,包括三七种植业、旅游行业、花卉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着实有限,这又使云南投入更多力量到了资源型行业,如铜业、铝业、水电,从“烟财政”转变为“矿财政”,也逐渐将云南拖入投资拉动的低效率GDP模式。

  由于资源型行业的拓展导致的自然生态资源的破坏,已经不胜枚举,有人就曾质疑,云南、贵州等地竟然还大规模种植着吸水性极强、被世界银行基本停止投资的桉树林。

  桉树林无疑成了西南地区的另一种活的“矿资源”,但我们有无分析过这些争议性经济作物的破坏力?一位环保志愿者汪永晨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让西部的人民也富裕起来,无可厚非……在挖掘时,开发时,种植时,建设时,我们认真地研究过西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吗?”

  这种关系可能很难在短期内顾忌,因为这涉及到关键的经济增长模式。当西南地区为自己标上“矿财政”的资源牌,这些底子本就不好的西南大省就会继续倾注于资源型行业,于是投资拉动GDP的模式继续繁衍,其他领域如环境保护、水利建设则趋于边缘,导致灾防欠账越来越大,而为了在大灾之年弥补这些欠账以及欠账加深的灾害破坏,又要继续加强资源牌投入,继续“矿财政”,由此周而复始。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正是因为旱灾,因为灾民有雨却无水的尴尬,这种投资型、资源型“眷顾”终于看到了一丝冲破枷锁的机会。

  链接4:美国的抗旱机制

  大洋彼岸的美国同样是旱灾频发的国度,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60~80亿美元。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根据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数据监测得出结论,随着美国的异常变暖和全球气温的上升,干旱在未来的美国会频繁发生。

  在包括NOAA等组织的敦促下,美国政府近30年来加快了抗旱体制的架构,成立了国家综合干旱信息系统(NIDIS)。1982年,美国仅有3个州建立了完整的抗旱计划,目前则扩张到30个州,抗旱计划大致包括监测和早期预警、风险分析和减灾与应变三个部分。

  美国的抗旱经验精髓之处,在于美国较好地实现了科学界、政界、商界面对面、点对点的结合。比如,美国海洋气象局、美国国家农业部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美国国家干旱减灾中心经常联合起来研制干旱监测产品,并将相关信息公开提供给专家及公众。2007年11月成立的“美国干旱门户”网站则向公众提供抗旱减灾策略所需的信息、资源和产品。

  云贵旱区的米商赶至重庆抢购大米,使重庆当地米价出现了小幅上扬。

  面对愈发严重的旱情,灾区正在大规模抢修水库等民用水利设施。图为四川泸州市叙永县头塘村的水库工地。

  旱策2010

  机会在哪里?在反思。

  当人们意识到灾难的频发性,并产生提前为灾难“备案”的需求,那么我们的经济政策也自然会打出“提前量”,这就是西南大旱给予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有一套能够成功预测气候剧变并作出相应策略调整的机制,村支书李少中和他的乡亲们可能在几年前就移民走出大山,找到另一个更合适的居住所;三七种植户陈高田可能会提前知道,一种叫做防旱剂的肥料能够帮助他节省将近80%的用水,那可是每月节省了将近200万元;云南罗平县的农民朋友们可能也会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自发地集资或号召社会投资修葺破损的东干渠以解决旱灾到来时的饮水之难……即便不能准确地预测气候的变化,我们至少也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要有气候决策的底气。

  从国家层面而言,旱灾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样本,它告诉决策层怎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会造成怎样的结果,什么样的模式是最持久最健康的,这也必然会引导决策层思索如何去实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气候决策的终极目标。

  显而易见,百年大旱是一次教育的机会,无论你是官员,或是商人,还是一个字也不认识的农民。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