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围剿必胜客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01日 00:45  《商界》杂志

  在浩瀚的商界,存在着一只看不见的手,强大而不可抗拒。它在冥冥中定下规则,又悄无声息地改变规则。它切分着市场这块巨大的比萨饼,也拉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

  □文·图/本刊记者 曹一方

  中国商战最激烈的城市莫过于上海。上海商战最激烈的地方莫过于南京路。南京路步行街720号,上海第一食品公司,一座老上海风格的五层大楼,地守南京路与贵州路的十字路口,西扼人民广场至南京路之咽喉,东启南京路商圈连绵之烽火,可谓兵家必争之要冲。

  《孙子兵法·地形》: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

  深谙兵法的比萨巨头必胜客一马当先,率先抢占此地旺铺,在大楼的一二层拉开阵势。凭借绝佳的门店位置和气派的店面陈设,必胜客的霸气足以辐射整个南京路。

  兵法又曰: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

  偏偏斜刺里杀出一支不拘于兵法的敌军,其进攻凶悍而迅猛。它占领了必胜客之上的三楼整层。必胜客不得不惊愕地抬头仰视,三楼的每扇窗户上,都极其嚣张地贴着一个卡通女孩的头像,和“巴贝拉”三个字,其锋芒令必胜客倍感压抑。

  必胜客还能够必胜无疑吗?

  昨日辉煌

  比萨巨头必胜客有着一段无人能及的辉煌称霸史。

  至今都无可否认的是,在中国人心目中,“必胜客”已俨然成了比萨的代名词。

  1990年,已在全球开了6000多家连锁店、年营业额达40亿美元的必胜客来到了中国,在北京东直门开设了第一家店。广阔的市场空间,令初来乍到的比萨巨头无限憧憬着,在全国各大城市遍筑“红屋顶”堡垒的美好景象。

  此后13年,作为唯一提供比萨的意式连锁餐厅,倚仗品牌和产品的稀缺性,必胜客一直轻轻松松地享受着高利润率。餐饮业通常的毛利在营业额30%左右,而必胜客则骄傲地长期保持在40%以上。

  不过,那只看不见的市场之手,永远不会允许唯一的存在。

  2003年,必胜客中国开店突破100家,在此本该庆祝的时刻,却来了敌人——必胜客在美国市场的死敌“棒!约翰”杀到了中国!

  “棒!约翰”是仅次于必胜客的全球第二大意式餐饮连锁品牌,全球开店3000多家。自1985年成立以来,“棒!约翰”从来不掩饰与必胜客的争锋相对,它对必胜客的炮火,向来直接、高调、张扬、猛烈。

  它嘲讽必胜客的一个广告片段是这样的:在必胜客董事会的间隙,董事们用掷飞镖来消遣,靶子则是必胜客创始人弗兰克·卡尼的照片。他们一边掷飞镖,一边念念有词,“我叫你去‘棒!约翰’,我叫你去‘棒!约翰’……”

  原来由于必胜客被百胜餐饮集团收购,弗兰克于1994年出售了必胜客的所有股份,转投“棒!约翰”,在当时的美国引起了轰动。每当被问起为何离开自己创造的品牌时,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已找到更好的比萨。”

  “更好的馅料,更好的比萨”——“棒!约翰”的口号更是咄咄逼人、暗藏杀机。两个“更好”如同两支利箭,深深地扎在了必胜客的心窝上。必胜客的疼痛从美国一直隐忍到了中国。

  两条进军路线

  《孙子兵法·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当2003年“棒!约翰”拍马杀到中国时,必胜客在13年来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忠诚度,其100家店铺在各大城市各个商圈的最优选址,已牢牢占据了市场制高点。

  “棒!约翰”暗忖:由于与必胜客定位同质、价格相似,若与风头正健的必胜客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为了避免与必胜客硬碰硬,他们选择了必胜客不曾涉足的一些国际社区开店。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是:上海的一些国际社区有很多外国人,他们大多都在国外吃过“棒!约翰”,这里有品牌生根的土壤。

  此后两年,“棒!约翰”在上海开的店都集中在类似几个较为偏僻的区域,例如古北、张江高科技园区和西郊庄园。“棒!约翰”中国区总经理楚连胜称这种策略为“农村包围城市”。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为了严防对手的包围战术,必胜客果断亮出了杀手锏,全国100家店齐刷刷地三箭齐发,从“休闲餐饮”向“欢乐餐厅”升级——

  首先是欢乐美食。必胜客猛挖菜品的欢乐内涵,如推出新菜挪威红鳟鱼,配以“必胜客的比萨专家漂洋过海,终于在挪威大峡湾觅到珍奇的挪威红鳟鱼的故事噱头。

  其次是欢乐环境。所有餐厅都增加了抽象派西式壁画、壁炉状的出饼台、随处可见的厨房小玩具等,还为就餐的年轻人和儿童量身定制了许多游戏项目。

  最后,必胜客发出了一支精彩绝伦的“欢乐”之箭——推出32元一份的“只要碗能装,多少不限量”的自助沙拉。借此,必胜客发动了一场堪称经典的病毒式营销战,关于如何堆砌15层沙拉塔的《吃垮必胜客》一文,以帖子、邮件等形式,在网络上如病毒似地疯传。

  一时间,必胜客的人气如日中天。目标消费人群广泛地指向了年轻人、中高端白领和普通家庭。必胜客的“欢乐”一击,可谓笑里藏刀,人们在堆砌沙拉塔的欢乐中,早已乐不思“棒!约翰”。

  正当必胜客摆开架势要掐灭“棒!约翰”时,另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正在暗暗逼近——

  成立于43年前的日本意式餐饮品牌萨莉亚,在日本拥有800多家门店,年销售额达1000亿日元。早在2002年,后来担任萨莉亚中国董事长的田井野就来到了上海,刺探必胜客军情。

  田井野惊讶地发现必胜客一个八九寸的比萨卖60元、人均消费达80元,再通过对上海几个商圈的市场调查——在1000个受访者中,只有30%去过必胜客,吃过意大利面的人则仅仅2%。这使他燃起了信心。

  萨莉亚在日本的成功经验是:将比萨仅仅作为是意式餐饮的一部分,而非像必胜客那样主推,其主推的是口味多样的意大利面、品类多种的配菜、不同食材的沙拉,这些也是意式美食的精髓。它们不仅是另一大块收入来源,还能够直接拉动比萨的销售。而比萨只占萨莉亚菜单的20%。

  一条定位于平民百姓的差异化进军路线,在田井野的脑海中渐渐清晰。

  争锋徐家汇

  徐家汇,上海最重要的商圈之一,必胜客尽遣精锐驻扎于此,其旗舰店盘踞于徐家汇天钥桥路路口的美罗城,虎视着徐家汇每一个角落。

  2003年末,萨莉亚在天钥桥路扎下了在中国的第一个营盘。这家店面积约500平方米、220个座位,距必胜客旗舰店不到1000米。

  徐家汇烽烟再起,萨莉亚对于必胜客的突击,机智、多变、凌厉。

  田井野首先试探性地将萨莉亚的价格定在了比必胜客便宜30%,比如必胜客的一款意面卖28元,萨莉亚一份相差无几的款式则只卖18元。初出茅庐的萨莉亚每天客流量达到250人次。

  萨莉亚的前期骚扰并没有引起必胜客的重视,因为必胜客比任何对手都清楚这个行业的生存法则:销售价格一般是采购成本的3~4倍。而以萨莉亚单店量小而导致的高额采购成本,在其确定的低价位上是很难活下来的。

  田井野自然比必胜客更清楚这一点,然而他并不担忧。萨莉亚日本的成功案例可以让他摸着石头过河,他的进军路线是:以采购成本仅1~2倍的价格抢占市场,进而迅速扩大开店数量,再以规模效应来削减采购成本。

  趁必胜客未作反应之机,田井野祭出了势不可挡的三板斧——

  一号店开业的四个月后,萨莉亚马不停蹄地在广东路开了二号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