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丰田中国遇到新挑战(4)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5日 16:05  《商务周刊》杂志

  服部悦雄:这几次危机中,丰田真正面临破产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丰田创建于1937年,1950年代,战败后的日本市场萧条,丰田当时连工人工资都付不出,造成了一次劳资纠纷。在名古屋的日本银行支行愿意挽救丰田,但条件是注资后的资金用途能够明确。因此,1955年丰田分成丰田汽车销售公司和丰田汽车公司。那次困难以后,丰田经营的主导思想就是不能靠别人的钱,要尽快使丰田成为一个赢利的、不借钱的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从1960年代到2008年,丰田一直是没有亏损而且无借债的公司。

  19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导致全球车市下滑,另外由于美日政府签订了美元与日元的自由汇率协议,汇率从1美元兑360日元一下跌到200多元,后来突破100多元。当时丰田出口都是以美元计价日元结算,遭受到很大冲击。但也由此,如何杜绝浪费,充分动员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金融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都成为了丰田文化的精粹。丰田努力降低成本,开发出耗油少的小型大众化车辆,成功进入美国和其他深受能源危机影响的市场。此后,丰田发展一直都非常顺利。最近这次突如其来的巨亏有两大原因,一是金融危机导致我们高度依赖的欧美和日本市场大幅下降,二是日元的突然升值。

  《商务周刊》:现在丰田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策略核心是什么?随着中国市场的全面增长,您预测丰田中国今年会达到什么目标?

  服部悦雄:我们要在环保节能和安全方面发挥优势。无论中档车、高档车,还是普及型的小型车,甚至商用车,再加上雷克萨斯品牌,丰田的产品线是比较充实的,但在中国引进的产品线不一定那么多。现在商用车还是空档,今后怎么样充实商用车,比如厢式车或者面包车,我们要加快速度。

  去年丰田汽车在中国的销量是58.5万辆,今年肯定要超过去年,至少60万辆没问题。但是数字还是太低,没有跟上市场的发展。我想也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步充实产品线,而且从中长期的角度真正开发出完全适合中国市场、批量生产的车型。

  《商务周刊》:普锐斯在全球累计销量已达到100万台,丰田在日本推出的新一代普锐斯也受到热烈追捧。您认为,需要多长时间,普锐斯会成为丰田中国的主要车型?

  服部悦雄:丰田在日本国内市场销量下滑得很厉害,在这样的情况下,5月份我们在日本推出了新普锐斯,当月就成为销售最高的单款车型。我们没有想到混合动力这么快就成为一个主流,在日本已经看到这个现象了,将来在美国、欧洲可能也会出现。中国刚刚开始普及汽车,对传统发动机车辆的需求还很大。坦率说,混合动力非常环保节能,但成本相对较高,刚开始销售的时候利润很低甚至没有利润。随着批量生产降低成本,再加上政府给予的补贴或者优惠政策,这会是一个方向。

  除了混合动力以外,还有更环保的纯电动汽车,以及新型燃料汽车,这些方面丰田都在进行研究开发。但是,电动车成本比混合动力更高,因为大容量、高性能电池成本相当高。如果没有高性能而低成本的电池或者新的技术突破的话,我想混合动力还要维持很长时间。这也不是过渡的产品,因为混合动力可以对应所有的燃料,包括柴油、氢能源或者其他能源,我们积累的这些混合动力技术将来可以运用到所有能源上。

  《商务周刊》:今年上半年,丰田在中国的重要合资公司一汽丰田高层发生很大变动,再加上年初雷克萨斯中国业务负责人的调整,丰田准备如何驱动雷克萨斯、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三驾马车”以实现在中国的战略目标?

  服部悦雄:中国市场这么大,南北各有一个合作伙伴,我觉得是很正常的,他们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对应的细分市场不一样。根据市场的发展,两个合作伙伴都有发展空间。雷克萨斯是高端品牌,最近丰田在日本国内把雷克萨斯作为独立的品牌进行销售。今后,通过一汽、广汽和雷克萨斯同时扩充丰田在中国的事业是比较理想的。在售后服务、零部件供应、物流等方面,如果三个渠道各搞各的会有资源浪费。因此在物流方面,丰田、一汽和广汽成立了合资的物流公司,以后还可能扩充到包括维修用的零部件上,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用户更方便一些。这就是丰田的经营理念,一切从客户需求出发,一切为客户着想。

  《商务周刊》:您大力推动并且见证了丰田在中国的发展,在您看来,丰田模式在中国搭建的框架已经完成了多少?在哪些方面,它还有“持续改善”的空间?

  服部悦雄:我觉得提不到完成,都在发展。不管是产品线问题、销售渠道问题还是人员配置问题以及组织上的问题,我们都还在摸索中,不断改善,没有完结。对自己做出的事情,我从来都觉得不满意、感到不足。

  在持续改善方面,丰田要想真正在中国继续发展,必须一切从中国客户出发、从中国市场出发,了解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市场是怎么发展的。市场是由客户左右的,在这方面丰田从日本派来的经营干部和指导人员学习的还不够。将来要想真正克服这些困难,唯一的办法还是要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力资源。所以,我希望有一天中国人能够管理日本人,这样才是最理想的。我更希望在中国培养出来的干部能够进丰田总部,甚至做丰田的第一把手。

  《商务周刊》:在中国消费者的印象中,丰田是很谨慎的公司,基本上不太做市场培育者的角色。是不是因为丰田在中国来的比较晚,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争夺固有市场的份额上呢?

  服部悦雄:你说到市场培育,我很喜欢这个说法。市场是我们能够创造出来的。当然开拓这个市场要做各种各样努力,比如雅力士卖的不好,我们告诉4S店要增加试驾,让消费者亲身感受。如果几百个店开发出几千个客户,这几千个客户一传二、二传三,客户基础就能放大。

  实际上丰田在中国最繁荣的时期不是现在,而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丰田基本垄断了进口车市场。那时候奔驰、日产、宝马也希望进入中国市场,我们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销量?就是因为我们在培育市场,而且和售后服务联系在一起。

  如果丰田更具挑战精神的话,在中国应该发展得更快更好。我们跟一汽、广汽已经合作七八年了,但相对来说整体业绩还不尽理想。比如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东风起亚、广本、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中国的奇瑞、吉利、比亚迪,哪个都比我们有挑战精神。现在人多了,组织庞大了,丰田对市场缺乏当初的饥饿感。丰田文化传统有挑战、改善,现在丰田在中国建立了改善意识,但他们需要更多的挑战精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