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二六三蜕变(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1日 16:07  《商界评论》杂志

  这一天。寒暄之后,对方说明来意,希望海诚购买他们的产品。因为海诚是北京最大的寻呼公司,或许是为了增强李小龙的信心。对方加了一句:由于对中国寻呼市场的重视,松下未来将把全球的研发中心移到中国。正是这句话,让原来得意异常的李小龙一下子警觉了:既然松下如此有信心,为什么要让别人分去一杯羹?再细细一琢磨:松下将研发中心移到中国,难道其他市场都已萎缩?

  李小龙强烈预感到——寻呼业或许命不久矣!

  1998年后,手机以几千元的价格冲入市场,大哥大退市;2000年,中国移动用户超过寻呼用户,寻呼业务摇摇欲坠,此后遭遇灭门之灾。而此时的海诚,已经化身二六三,在ISP市场里捞足本钱,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通信运营商了。

  劫点2:

  ISP紧缩

  1992年7月10日,二六三互联网接入(ISP)服务撤出湖北市场,至此,二六三ISP业务已成为明日黄花。但这朵黄花,曾经为二六三带来无限的风光,也是其度过门户危机的仅存干粮。

  当年,从寻呼退出的战略转移决定后,下一步却不知路在何方。

  经过半年的市场可行性分析,互联网接入被提了出来。

  做寻呼的这些年里,他及团队与电信系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时刻关注行业动向的他们,终于等来了邮电分家的重大机遇。

  邮电分家后,电信体系有了新的业务布局。出于利益均衡的考虑,最新的ISP业务分给了眼看就要没落的电报局。但从技术能力、网络资源和人才储备来看,电话局显然更具优势。谁也不甘心把到口边的肥肉送给别人。北京电话局思来想去,竟在下属“三产公司”找到了突破口:“三产公司”是单独核算的,不违反电话局不得经营ISP业务的规定。

  机会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

  “三产公司”无奈既无团队也无经验,海诚作为合作伙伴的不二之选,于1997年出资1500万元共同建立二六三公司。1998年2月21日,二六三ISP业务正式出炉,才运营了一年,李小龙就兑现了以分红方式回收投资的承诺。

  和瀛海威进入互联网接入服务市场的时间相同,为什么会有如此悬殊的结果?

  独辟蹊径的业务模式。

  当时,由于专线费用昂贵,普通消费者只能采用购买储值型上网卡的方式上网,要上网必须先到银行开户,先交费,再上网。二六三在整合了各方资源后,第一家推出了先消费后付账、费用与电话账单一起缴纳的拨号上网服务模式,接入特服号就是263。

  263一举成功!2000年11月21日,95963全国统一ISP主叫上网服务全面铺开,二六三迅速成为中国互联网普及的最大功臣。

  模式在没有创造出来之前,都是很玄妙的,一旦被展示出来,又显得很简单。163、169纷纷调整模式参与分食。

  利益永远被所有人觊觎,无可闪避的灾难还是来了。

  在2001年,二六三还能和中国电信平分秋色,在北京市场甚至占到40%的份额,但是后来,中国电信169携百亿巨资,以短期不求回报的经营手段狙击其他网络公司,就连二六三,也挡不住客户的流失。这对于已经杀入门户网站却一直不能赢利的二六三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

  情急之下,二六三出人意料地推出了上网包月付费制,将所有竞争对手甩在了身后。

  2002年,已经退出门户、正流血不止的二六三再次遭遇难题:未来的趋势是宽带网络,必须把ADSL摆上议事日程,但因为ADSL会造成市话业务极大损失,能否得到市话业务的支持成了继续发展的瓶颈。

  幸运的是,二六三说服了北京网通,于2002年11月联合推出“立体宽带”上网服务,得以继续保持了这一业务的领先地位。

  只是到后来,这种业务上的创新已经无法抵御169的强力冲击。更可怕的是,二六三看到了其中蕴含的一种趋势:电信除了通过市场竞争将ISP重新收归己有,也随时可能切断二六三“合作”的电源。事实上,在2006年,电信运营商就一度考虑要收回IP长途电话业务的转售权,如今,也几乎将ISP业务都收回囊中。

  于是,感觉到危机的二六三,在ISP业务如日中天的时候,又踏上了征途。只是,这一次的转型,却将二六三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更深的危局之中。

  劫点3:

  门户溃逃

  李小龙是学计算机软件出身,对互联网有着天然的敏感。在其最初的创业史上,中关村成了无法抹去的印迹。

  还是在海诚寻呼的时候,就已经成立了一个网络部。洞察到寻呼业“命不久矣”,李小龙立即瞄上了互联网,虽然被股东们否决,但对互联网的情结始终暗藏于心。

  尽管自己小日子过得不错,但当时最热闹的还是大把烧钱的门户网站。1999年11月7日,新浪完成其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市值竟然超过6000万美元,很多人眼睛都绿了。

  内部开始激烈的争论,看多的一方逐渐占了上风。由于ISP业务累积了用户数,形成了市场占有,进入门户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263已经是一个事实门户了,为什么不能在这里整出一堆内容来,让他们在咱门口有一点逗留,也给咱创造一点眼球经济?

  于是,互联网情结再次泛起,成了战略储备的一个必然选择。

  1999年12月,在ISP上赚足了钞票和眼球的二六三,终于忍不住杀入了门户网站,宣布成立北京首都在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二六三首都在线。

  事实上,二六三也的确做足了功夫。2000年底,其免费邮箱用户数量突破800万,跻身中国最大的免费电子邮件产品服务提供商。巨大的用户数带来巨大的浏览量,二六三门户网站一度冲到了行列前三。

  然而,二六三却始终与风投无缘,只赚眼球不赚钞票的门户黑洞,烧的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

  除游戏之外,他们几乎尝试了所有门户业务。但这些业务没有带来一点利润,反而将寻呼和ISP业务积攒下的身家洗劫一空。

  恰在此时,网络泡沫汹涌而来。

  崇尚现金流的二六三这时却面临弹尽粮绝的境地。继续下去,融资无门,放弃,则意味着投入的上亿元资金血本无归。生存是第一位的。二六三终于到了必须壮士断腕的地步。

  2002年初,二六三决定放弃门户路线。喊停时,公司已经亏损1.5亿,刹车又耗去几千万,算下来,门户尝试让二六三交上了2亿的昂贵学费,而且全是原始投资滚动而来的。

  劫点4:

  多舛邮箱

  邮箱,或许可以算是二六三在多次转型中硕果仅存的“金牛”了。虽然这只“金牛”同样命运多舛。

  跨入电子邮箱行列,其实比二六三进入门户网站更早。早在ISP业务非常成功的时候,二六三就开始进行了战略储备。2000年11月,二六三推出“263mail天下邮”,更将电子邮箱以战略的高度列入未来发展规划。

  电子邮箱自诞生之日,媒体模式和通信模式这两种理念的争夺就一直存在。二六三刚开始做ISP的时候,电子邮箱是收费提供的,连销售也主要是通过渠道实现,是一种通信模式。

  伴随门户的兴起,资本市场日益关注流量和用户数,电子邮箱的通信模式很快被媒体模式取代,收入随之变成“眼球”。

  经历了门户黑洞之后,二六三唯独留下了邮箱业务,但是改回收费模式。只是,早已习惯了免费午餐的互联网用户却太不给面子,一个月时间里,原来2000多万用户97%选择了“胜利大逃亡”!

  未来怎么走?

  三株失败后,总裁吴炳新发表了一份数百字的自白书,第一句是:“没有利益,就没有生存的意义”。对利润的追求,是二六三在进行所有战略转型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唯一一次例外是门户网站,却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在此逻辑下,电子邮箱收费之路尽管阵痛连连,但二六三坚持了下来。而这种坚持,也使二六三最终进入了通信业务的深耕阶段,使之拥有了一块不受电信运营商掣肘的土地。

  与同类企业通常选择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机房内租用或架设服务器不同,为了保障电子邮箱的收费服务,二六三建设了属于自己的机房及网络设备。属于自己的设备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能够在后台方面以最大的权限和灵活度去支撑公司现有业务及未来业务;在安全保障方面完全实现了自主掌控。

  当然,这也意味着花费巨大的资金和精力。2001年,二六三将自有机房迁至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迄今为止,已经在这座占地1500平方米的机房内投入了过亿元的资金,2009年还将投入上千万元对机房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接下来,二六三对电子邮箱进行了一系列的精细运作。

  强力打造反垃圾邮件能力。2001年10月,二六三就与金山公司合作,正式推出基于自身的防病毒服务;2003年6月,推出邮件WEB服务器异地分布系统,提高稳定可靠性;2005年12月,“多特征智能反垃圾邮件系统和标准研究与实现”被纳入了国家863计划且顺利验收。2008年,二六三启动了国内最权威的“反垃圾邮件综合处理平台”。

  2006年3月6日,二六三推出“企业G邮局”,因为改变了企业邮箱市场以M为单位的销售模式而一炮走红,并因此扭亏为盈。2008年,二六三仅邮箱业务即取得了8000万元的突破。至今,二六三企业邮箱在业界的地位无人撼动,成为其三大核心业务之一。,不会停止对自己的折腾。这种折腾,才是二六三每每避过一个又一个灭顶之灾的基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