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约翰-斯巴特博士:加强中美合作 共同应对危机(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8日 15:07  《中国商界》杂志

  斯巴特:我前面提到,所有的危机当中都有机遇,房地产业也不例外。但有些错误想法,似乎在美国很容易找到房地产进行投资,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 在美国有些人有钱而不敢花,只是在观望。聪明人也很多,他们有钱但不急于买房地产,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美国投资房地产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一定要找到可信的真正行家,既不坐失良机,又不盲目投资。

  中国商界:我们知道布什政府对《京都议定书》持保留态度,奥巴马政府对此持什么立场?

  斯巴特:奥巴马一再强调这是世界面临的问题,他表示美国已经很严肃地在讨论这个问题。国务卿希拉里在访问中国时提到,双方在全球变暖问题上要合作。这些举措都表明应对全球变暖是两国合作的重要课题。这也意味着,今后美国签订协议会和《京都协定书》有不同之处。每个人都会从中吸取教训。我个人认为《京都协定书》是好的协议但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奥巴马希望今后能补充一些条款,使其更加完善。作为世界主体,各国都应该参与共同应对危机。打个比喻,倘若我们大家都坐在一个沉船里,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如何停止争吵,如何防止船继续沉下去。

  中国商界: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科思基金会建立的初衷和要达到的目的?

  斯巴特:全球科思基金会为非营利性组织,目的是支持美中两国和其他各国关注全球变暖问题人士,在应对这一挑战中合作。我们支持发展中国家通过科学找到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有效措施。

  我们的座右铭是“同一个世界,携手共进”。这一座右铭给予我们力量,体现了全人类为拯救地球而携手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子孙后代享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并希望这一美好愿望不会因全球变暖而遭毁灭,这就是我们基金会的创办理念。

  中国商界:中国的环保业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中国的环保技术比较落后,美国比较先进,双方如何互补?

  斯巴特:我个人认为,面对全球变暖的问题,使用新的科学技术很重要,但我们不能只讲开发新技术,而要考虑先把现有技术利用起来,中国现在就面临这一挑战。要把现有的技术利用起来,可以给中国的中小企业提供很多机会,中国的大企业一般投入一些较大历时较长的项目,如发电厂等,但中小企业可以在基础设施方面发挥作用,中央和地方政府可以大力加强对这方面的引导。

  最近中国政府也提出经济刺激计划,大的方向已经提出,但具体细节不太清楚。我提一个建议,即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如节能方面,特别是各家各户如何节约用电,除了用煤,如何扩大能源使用的种类。美国新政府提的经济刺激计划里就有一部分是鼓励人们购买节能汽车,这样的政策可以鼓励汽车生产商开发节能汽车,房屋建设方面也可考虑节能的运用,很多是中小企业的项目。奥巴马政府政策可以供中国借鉴,尽管美中情况不太一样。

  中国商界:美国现在已经有一些人在城市里工作但在农村生活, 中国也有一些农村在发展观光农业,对这方面,中国可以怎样借鉴一下美国相关经验?

  斯巴特:这是一个很好的项目,这个项目对每个国家都有益处,它可以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穷人的生活水平。对中国来讲这有战略意义,但我个人觉得答案不是把农村城市化。因为农村也有很多优势,在农村生活有它的优点。应该区别一个概念,即提高农村人的生活水平,并不是把农村完全城市化,使其交通像城市一样变得拥挤、堵塞。若是为了提高农村生产力,就把农村城市化,强迫农村一切都改变过来,也是不可取的。

  中国商界:您曾经在克林顿政府长期任职,和克林顿、希拉里是多年好友,您会把在中国看到、听到的与希拉里分享或提些建议吗?

  斯巴特:克林顿和我是多年好友, 2005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国后,给克林顿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我的中国之行。他回信说很高兴我已经介入中国事务,鼓励我继续去做,并说两国的合作很重要,会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在美国的这次大选中,我很高兴奥巴马当选,并任命希拉里为国务卿。我开始是希拉里的支持者,后来奥巴马获胜后就支持奥巴马。我和希拉里是个人私交,我会告诉她我在中国所看到和听到的,但我会尊重奥巴马的对华政策。

  商道

  张宝全:数字电影的引领先锋

  文 / 赵发中  胡英楠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张宝全,尽管在地产界颇具盛名,但是总觉得要找机会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他甚至暗下决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作为中国电子行业标准EVD的最大投资人,其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蒙太奇数字电影放映机在2008年奥运会鸟巢500米的碗边创造了全球最大银幕的神话。在去年第三届北京文博会期间,北京银行向张宝全抛出了橄榄枝,签约融资2000万元支持影片《叶问》的发行,随后,还将有不低于8000万元的贷款支持张宝全发展电影事业。张宝全的电影梦想将在今年得以实现并迅猛发展。

  数字电影的机遇

  尽管现在正处在经济危机状况下,但是张宝全认为中国即将迎来一个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时期。从全球来看,当人均收入达到2000至3000美金时,其消费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就是从以功能性消费为主转变为以体验性消费为主,特别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增长很快。正如改革开放初期制造业快速崛起一样,张宝全觉得现在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文化产业快速崛起的大好时机。

  1929年大萧条时期美国的娱乐业特别是电影在这段时间得到高速发展,张宝全认为现在的危机对于中国的电影和娱乐业的发展也是一个机会。

  他说:“中国电影面临高速发展的表现之一就是数字放映的普及条件已经具备和成熟。我们现在做的不是数字电影而是数字放映,电影分为三部分:拍摄、制作、放映。现在中国电影的所有问题包括市场萎缩等等,其主要问题就出在放映市场,中国只有四千块银幕而美国有四万块银幕。放映环节一个是受盗版的挤压,但最重要的是胶片的放映和拷贝很贵,这个使电影院的门槛全面提高,如果原来一个拷贝洗印费要一万块钱的话,那么一个影院要想获得拷贝就要有三万块钱的保底费用。所以需要保五到十万的票房,如果一个影院拿个拷贝回去放不了五到十万的票房就赔钱了。这导致影院迅速减少,减少到最后就剩下两千块银幕了,最近几年又回升到四千块银幕,但这和美国相比差距还是很大。我们从2005年开始做电影,做数字放映,我认为数字放映是解决中国电影根本问题的方法。”

  今典集团在2009年1月成立了中影今典数字影业公司,这个影业公司就是要推动胶片和数字的转换,现在北京所有电影院能看见的标着数字厅和3D放映的都是中影今典的。

  其实电影的投资在今典集团占的比重并不大,也就等于少做个房地产项目。今年今典集团将在电影方面投入八个亿,其中中影今典影业公司会在中国的高端影院铺设蒙太奇数字放映机1500台,现在已有700台在运营,就是现在在电影院看到的数字厅和3D放映厅。如果1500台铺设完成就意味着在中国中影今典将占有40%左右的银幕,但是它将覆盖中国电影70%的票房,因为这些设备都装在电影大厅和有票房的电影院。

  数字放映模式的推广

  谈到数字放映模式的推广,张宝全说:“现在只是个基础,但是数字放映从放映机的设备到渠道到放映模式都已开始布局。这就意味着到今年年底中国会有一半的电影院只放数字拷贝了,到明年年底中国就不会再有电影院放映胶片拷贝了。因为作为运营商很清楚洗印大量胶片成本很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