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勇:站在棉浆粕行业世界之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8日 15:05  《中国商界》杂志

  文 / 刘治斌 刘欣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中国企业开始登上全球的舞台,联想、海尔??莫不如是。更多的优秀企业,开始成为自身所在细分行业的领导者,默默成长为所经营领域的“隐形冠军”。

  在山东半岛的小城高密,就有这么一家企业——山东银鹰化纤有限公司。

  2002年,29岁的李勇掌舵银鹰化纤,用了不到六年时间,把一个体制僵化、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地方国有企业打造成为当今规模居世界第一的棉浆粕生产企业和国内最大的出口浆生产企业。从中国第一家出口241吨棉浆粕起步,李勇带领他的银鹰化纤迈着坚实的步伐在全球开拓市场。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背景下,2008年,公司出口棉浆粕4.52万吨,同比增长45.21%,占到了去年全国出口总量的95%以上。

  先入蓝海   6年叫响中国创造

  李勇的每一天,似乎都在跟时间赛跑。

  当日,采访记者一行进入他的办公室时,他正准备到青岛会见美国客户。在此之前,他刚刚从外地回到公司还不到半天。

  “下午有个十分重要的谈判。”李勇向记者解释道。

  于是,话题就从产品出口展开。

  棉浆粕,作为一种工业产品,相对我们熟悉的消费品来说,普通大众对其了解十分有限。但是这种产品却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它的下游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产业,更有可能被用来生产纸币、票据,甚至是液晶显示屏。

  “2008年奥运纪念钞的原料全部是我们的产品。”一谈起自己的高端产品,李勇显得很自豪。

  而在几年前,银鹰化纤还是一家地地道道的传统企业,主要生产普通棉浆粕和粘胶短纤,属于纺织行业的上游产品。粘胶短纤被纺成纱,织成布就是人们熟悉的“人造棉”。30多年来,银鹰化纤一直生产这种产品。据介绍,银鹰化纤的前身是高密化纤厂,1971年建厂,属于当时国内遍地开花的“小化纤”。建厂后的高密化纤经营状况一直不尽如人意,1983年时已经处于亏损状态。

  2002年,高密化纤厂进行了改制,理顺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是年,29岁的李勇开始担任改制后的银鹰化纤公司总经理。此前,李勇有过若干年在当地政府部门工作的经历,属于端“金饭碗”的公务员。

  此后的六年,正是银鹰化纤脱胎换骨的六年。

  数据说明一切。自2002年以来,银鹰化纤公司总资产、年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增长了3.2倍、3.5倍和14倍。目前公司年实现销售收入过25亿元,利税近5亿元。

  6年来,几乎每一项经营指标都在翻番。而让李勇感到最满意的是出口指标。从当初的出口200吨到目前的4万多吨,这一指标已经翻了200多倍!

  银鹰化纤是中国第一家把棉浆粕产品推向世界的企业。“实际上,我们一开始也很难,辛辛苦苦研发的产品,年出口量只有一两个货柜(集装箱)。”

  “不过到现在为止,我们的棉浆粕出口量仍然占据了全国出口量的95%,一年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说起这些,李勇很自豪,“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让我们更能够看清楚自己在行业中的位置。”

  此前,银鹰化纤一直称自己是亚洲最大的棉浆粕生产基地。但是,现在这一范围已经扩大到全世界。

  “就我们对整个行业的了解来看,银鹰(棉浆粕)的生产能力已经稳居全球第一。”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李勇十分自信地表示。

  “这一成绩的取得,首先归功于我们当初正确的经营决策,就是依靠科技进步开拓国际市场;其次是我们30年的技术积累,十几年前开始注重浆粕产品开发,最终结出了硕果。”

  据介绍,近年来,银鹰化纤先后组织研发生产了20多种高档出口棉浆粕新产品,其中6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使公司在纤维素提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主导产品“泰山牌”棉浆粕先后荣获了“中国驰名商标”和“山东名牌”,成为国内棉浆粕行业唯一知名品牌。先后打入欧、美、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银鹰化纤成为中国唯一批量生产出口棉浆粕的企业。

  “在这一领域,我们的技术水平就代表了我们国家的技术水平。”李勇对本刊记者说,“我们的高端产品,竞争对手都在美国。”

  果敢出击  4年成就世界最强

  如果说科技创新的机遇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那么市场的机遇永远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李勇就是一个在决策上敢于吃螃蟹的人。

  银鹰化纤取得的跨越式发展,跟李勇一直进行的积极地产业化布局是分不开的。

  “银鹰化纤能有今天的业绩,与前几年政府鼓励投资、鼓励发展的好政策有关,前几年形成的产能释放才有今天的爆发性增长。”对于过去和未来,李勇都看得很清楚,“现在的政策环境已经比以前规范得多,许多中小企业很容易导致经营困难。”

  熟悉李勇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有着强烈忧患意识和开拓精神的优秀青年企业家,他既不会在困难面前徘徊不前,也不会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李勇敢于决策,科学决策。“果断,敢干。”周围的人对他如此评价。

  在李勇看来,商场比战场更残酷,战场还有缴枪不杀一说,而在商场中不发展就是衰败。基于这个理念,银鹰化纤在成为亚洲最大的棉浆粕生产厂家之后,并没有松口气、歇歇脚,而是居安思危、富而思进。在李勇的果断决策下,公司将发展的触角延伸到了祖国的大西北。他们充分利用新疆棉短绒原料的资源优势和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2004年,在业内第一个杀入新疆自治区建设工厂。4年连续3次投资,先后建起了3条内销棉浆粕生产线,扩张产能13万吨。目前,连同银鹰高密公司8万吨出口棉浆粕产能,公司形成了年产21万吨生产能力,仅用了4年时间,就一跃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棉浆粕生产企业。

  让人惊叹的是,新公司的三期工程均为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见效,创造了棉浆行业建设史上的奇迹。工程建成投产后,到目前已经实现利润2亿多元,为当地安排就业10500多人。

  “与对手的竞争,在原料上就已经开始了。”李勇表示,“新疆的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因此更加节省成本。”

  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就必须想方设法整合各方资源,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路子来。

  作为一家大型化纤企业,银鹰化纤是用电、用汽大户,电汽价格的持续上升已经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于是一个大胆而又超前的想法在李勇的脑海中产生了——投资建设自己的热电厂。在他的主持下,企业先后建设了总投资2亿余元的热电联产项目,实现了全公司电汽自给。

  开拓者前进的脚步从来不会停止,也永远都不会停止。在荣誉和成绩面前,李勇以非凡的气魄和胆识又迈出了果敢而又刚毅的步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