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为:凝聚知识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2日 16:59  《经理人》

  林辉

  低成本、高密度并能研发高附加值产品的知识型员工,是华为赢得竞争的关键

  当任正非在19年前创办华为公司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到,他正在缔造一个中国企业界的传奇。之所以这么说,不仅是因为华为十几年来一贯的低调、沉默和神秘,更因为蕴藏在它身上的那种似乎无坚不摧、无往不利的强大力量。

  今天的华为已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全球电子行业名列前茅的企业,也是令思科等跨国巨头深感头痛的强大竞争对手。根据今年7月初华为发布的上年度财报:2007年华为共收入125.6亿美元,同比增长48%,获净利6.74亿美元,同比增长32%,位列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制造商。毫不夸张地说,华为是中国企业界的一面旗帜。

  作为中国制造业最优秀的企业,华为成功的秘诀何在?它占据了价值链中哪个最有价值的有利位置?

  激发知识员工潜能

  到深圳华为坂田基地时,正是午餐时间。仿佛是刹那间,成百上千身着华为工装,带着胸卡的年轻人从写字楼、从四面八方涌向华为的各个食堂,那场面,完全可以用“壮观”来形容。两年前到远大空调采访时,也曾有过类似的感觉。但不同的是,远大汇集更多的是技术工人,而华为,几乎都是本科以上学历的知识员工。

  “班上前5名的学生,华为全要了。”据华为内部人士说,华为到某些知名大学招聘时,对相关专业的学生,曾说出过这样的豪言。事实上,华为的招聘活动一直在进行,每年要引入很多的“新鲜血液”,这些人,几乎全是优秀的知识型员工。

  目前,在华为8.1万名员工中,有3.5万名是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率为43%。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让这些知识型员工产生最大的价值,是华为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华为总裁任正非是中国企业界公认的政治家型的企业家,他狂热追求企业目标,激情勃勃而又不乏理性。更重要的是,任正非善于驾驭企业的内外关系,对人性特别是对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有着深刻的理解。华为从管理上,既体现对知识型员工的尊重及激励,也能对员工进行有效约束。”顶峰效益管理顾问公司总裁史永翔在接受《经理人》采访时说。

  创立不久,华为就开始实行全员持股,是国内员工持股最早的企业。华为也是国内最早将人才视为战略性资源的企业。1998年正式出台的《华为基本法》明确规定:负责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的最大财富;人力资本要优先于财务资本的增长。正是靠着员工持股,以及“绝不能让雷锋吃亏”等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华为建立了一支固若金汤的凶悍团队,并成功激发了他们的潜能,为其迅速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庞大的、占员工总数85%的知识型员工队伍,使华为与其他典型意义上的中国制造型企业有着明显的区别。较之传统中国制造的“劳动力密集型”特征,有媒体形象地把华为称之为“知识力密集型”企业,可谓一语中的。在中国企业中,华为员工的薪酬算是比较高的,“华为对研发人员是比较够意思的,我试用期5000多元,刚过了几个月就成了8000多,一年多后就上万了。有时候,自己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加薪了。”这是一位从华为离职的员工在论坛里的留言。从他的留言中可以感觉到,他已从华为离职一段时间了,但仍深深感念于华为曾经给他的优厚待遇。

  尽管如此,与国际级的竞争对手相比,华为的人工成本优势仍然非常突出。有资料显示:华为研发人员的人均费用为每年2.5万美元,而欧洲企业研发人员的人均费用为每年12万~15万美元,大约是华为的6倍;华为研发人员的年均工作时间大约为2750小时,而欧洲研发人员的年均工作时间是1300~1400小时,两者的人均投入时间比为2:1。更重要的是,在华为,这种低廉的人工成本,却能带来极高的研发效率,并能产出高附加值的优秀产品,使华为成功地摆脱了价值链的低端,站在了较高的竞争位势,它的竞争优势,由此可见一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