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华商海外并购标尺几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 16:02 《华人世界》

  5月23日上午,中国河南·尼日利亚拉各斯·德国帕希姆经济合作商贸投资洽谈会在郑州召开,德国什未林市的代表在洽谈会上透露,林德集团董事长、河南人庞玉良从全球11家竞标者中胜出,以10亿人民币全资收购德国帕希姆机场。《华人世界》记者连线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本刊记者/张斌

  连日来,河南驻马店商人庞玉良,“不慎”被人与“投资10亿人民币”、“收购德国帕希姆机场”、“中国民航史上首例”几个关键词联系在了一起,一时间海外内媒体都在聚焦此人此事。

  民营海外并购监管甚少

  5月30日、31日,《中国经济周刊》分别向河南省商务厅、北京市商务局和商务部境外处求证,相关人士均明确表示,尚无这一境外投资的核准记录。而“未经商务部门核准和备案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部门对这一项下的购汇和汇出将不予放行”。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兼并或收购企业需要办理哪些手续?国家对民营海外收购有何规范性管理条例?

  6月13日,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刘华芹副主任在接受《华人世界》记者专访时指出,商务部只对外发布过“投资国别指导目录”,该目录主要对民企海外并购起引导作用,中国对民企海外并购法律监管几乎是空缺。但中国对外汇管理十分严格,民企在中国境内向国外汇出巨款时,需要办理相关的外汇申请。

  刘华芹指出,民营企业在国外投资收购买卖不需要国内任何部门批准,商务部对于外汇管理申请并不能限制或监管民企海外投资,因为这些民企在海外并购企业,自身很多资金都在国外,再加上中国沿海地下钱庄和民间资本雄厚,所以这种管制只能监管国有企业海外投资。

  “根据商务部近年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境外兼并收购的企业,只有三分之一处于盈利和持平状态,其余的均为亏本,中国民企对于海外并购风险十分大。”刘华芹说,民企收购的后期管理和文化差异太大,如对当地的法律和劳工制度不了解,对于收购协议的陷阱没有足够的认识。目前中国资本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较短,中国的许多体制运行与国外不一样,前期的收购风险也必然会很大。

  刘华芹也同时认为,中国金融资本走进国际市场是一种必然,但是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时,一定要充分了解本地的法律法规,做好全方位风险防范工作。

  国际航空的中国烙印

  5月23日,河南商人庞玉良用10亿元买下德国帕希姆机场。有媒体称,中国人购买外国机场,这在中国航空史上尚属首次,此举意味着欧洲大陆从此有了中国航空公司的中转基地。

  记者了解到,庞玉良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今年40多岁。在郑州的发布会上,庞玉良能使用流利的德语和英语对话,语言能力相当强。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做国际货运代理的庞玉良,最近几年通过做货运包机,其生意涉足土耳其、尼日利亚等中东、欧洲地区,“赚了很多钱”。

  据悉,庞玉良人脉资源相当丰富,这也为庞玉良迅速打通郑州与德国通途提供了注解。庞玉良社会背景深厚,但他为人极为低调,现有的公开资料几乎找不到任何有关庞玉良历史记录的文字。

  林德国际成立10年之后,2005年,庞玉良挥师中原,依托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注册成立了东方中天(河南)航空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东方中天”)。2006年3月22日,庞玉良又拿下了“占地300亩,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的“郑州国际航空物流园”项目,开始建设“五园一中心”(即国际空港物流园、国际航空公司物流园、国际快件物流中心、出口保税加工物流园、国际贸易保税园和境内关外保税集中采购园)。

  东方中天将林德国际的经验成功地进行了“复制”和“粘贴”,并将原在上海、深圳、北京起降的部分国际货运业务移到郑州……现在,它的“成绩单”是:拿到了达时航空、西飞航空、巴基斯坦皇家航空、阿联酋联合航空等13家航空公司在中国的总代理权,目前新郑机场的国际航空货运业务量跃居全国第七,其中也有东方中天的功劳。

  随着中国大飞机等项目的启动,中国对于全球航空运输的主导权将会越来越大。而事实上,中国航空一直在与世界航空“接轨”。

  2001年,中国公司全资拥有澳大利亚的一家小型机场,从事通用航空事业。因为根据澳大利亚法律规定的审批底线要求,只要5000万澳元就可以投资澳大利亚机场。

  2004年,海航计划收购匈牙利航空公司,后因种种原因搁浅。

  2005年,由哈尔滨航空集团参股、国有控股的中国飞龙专业航空公司以两架运-12型飞机和100多万美元启动资金,与尼泊尔一家民营航空公司成立飞龙航空公司,飞龙公司占股90%。两架17座运-12型飞机长驻尼泊尔,在加德满都等10多个尼国内机场进行客运、货运和包机等商业运营。

  国际并购如何消除文化差异

  庞玉良说,帕希姆机场已被他们购买,接下来要寻找管理该机场的机场管理公司,目前,他们已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北京首都机场、德国汉堡机场等机场管理公司接触,机场管理公司一旦确定,将开通郑州至德国的客运包机航班,先期预计每周运营一班客运包机,形成新郑国际机场和帕希姆机场的货运、客运对接。

  庞玉良创立的林德集团是世界知名的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涵盖物流、供应链管理、保税经济合作区的设计及运营等诸多领域,服务网络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城市。对于以后的经营,庞玉良认为,机场附属保税经济合作区和机场保税物流园也归他们所有,河南省服装、日用品、汽车及高科技等企业进驻保税经济合作区生产、组装,其产品产地可标注为“德国制造”,能有效地规避贸易壁垒。

  林德集团下属林德国际运输代理公司一位负责人说:“仅我所在的这家公司其服务网络就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购德国机场有利于拓展欧洲业务。”

  据了解,帕希姆机场占地1.3万亩,一年可容纳18万架次飞机,曾是前苏联在东德的军用机场,后来主要从事货运。它地处汉堡和柏林之间,距离汉堡90公里,距离柏林120公里。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评定,该机场为4E级机场,并且不受操作及扩建方面的限制。

  “林德国际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郑生告诉记者,“比如,海外经营人才如何汇聚、雇佣文化差异怎么化解、后续资金能否保障、强大的德国工会怎么面对等等难题,这一切都将考验他们的智慧。”

  “虽然有种种不利因素,但是机场的区位优势无法否认。从短期来看,盈利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这个生意值得做。”

  “对德国企业界来说,这可能是比较平淡的事情。但是中国投资商以机场等物流设施作为切入点来涉足欧洲市场,可能是非常明智的方法。也许中国企业可以在帕希姆形成一个集群,最终可能会做出在欧洲有影响力的产品来。相对于欧洲投资商只在乎衡量投资地员工工资、福利是否会给企业带来负担来说,中国企业有高明之处。”德国《世界报》经济版资深编辑丹尼尔·厄科特说。

  河南老板庞玉良花10亿元人民币买下德国帕希姆机场100%的股权、设备及附属经济合作区土地永久拥有权的消息引起国内众多人员的讨论,网友明显分为两派,有人说这是商业炒作,也有人认为这是为国争光,意义重大。

  收购是一回事,经营又是一回事,如果能经营得好,会给国人走出国门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这也是庞玉良面临的重大挑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