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从青岛港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8日 17:29 《国企》杂志
中国在前一阶段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有一种认识,就是市场经济似乎不再需要实物以外的精神,不再需要融入传统文化,市场经济就是竞争,不需要和谐、宽容、合作等等 周天勇 在点评《国企》杂志“常德传的中国式管理”一文之前,我专程到青岛港进行了一次调研,没有想到的是,在许多国有企业山重水覆疑无路的局面下,这里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企业生机勃勃,职工精神焕发,干群同心协力,和谐务实求发展,在原有的生产能力上创造出了数倍的产出。这在里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呢?我认为,常德传管理成功地秘诀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很好地融入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之中。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忠孝、仁义、道德、诚信、厚道、宽容、务实、和谐、知恩图报、先天下之忧而忧等等。常传德将其管理和经营企业的宗旨概括为“精忠报国、服务社会和造福职工”,这里无不体现着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西方曾经兴起泰勒的科学管理,但那是标准、定额、等级、命令、处罚、奖励等等要件,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一切似乎是冷冰冰的。早期的投入产出理论曾经据要素的平均收益率解释要素投入后的产出及增长,但是发现两个企业技术、资本、劳动、市场等等要素一样的情况下,一个企业经营状况很好,而另一个则可能经营失败。在宏观的国家增长中也是,传统的分析解释不了经济发展的余值部分。后来,经济学上才发现,在要素投入和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企业激励制度的不同,产出、成本和收益是不一样的;管理学上也提出,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人情、关怀、团队、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于是,一些经济学家就引入制度因素,对其他要素进行补充分析。那么,在企业中什么叫制度因素?很重要的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精神,一种灵魂,一种核心价值观。在青岛港,则表现为精忠报国:按时和足额向国家上交税收和利润;为国家分忧,不把员工推向社会;为国有企业争光,争做国有企业的排头兵;不忘历史,孝敬老人和尊重退休员工。服务社会:主动投入,不惜增加成本,降低污染,节约能源;主动为社会需要企业帮助的地区、群众提供资助,招贫困地区的农民工等等;在时间、价格和质量上信守诺言,在社会上做一个诚信的企业。造福员工:企业就是一个家庭,要尊重并关爱每一个员工;给他们以每年增长的工资收入,给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好处;给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希望,提高他们的技能、智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使他们,包括其子女,成为赶上,甚至超越时代的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在这样的企业里,民主、和谐、务实、忠孝、仁义、诚信、厚道、宽容、知恩图报、先天下之忧而忧等等,基本上成了绝大多数干部和员工普遍的行为准则。如青岛港有的下属公司,可用100万吨的生产能力,实现和完成千万吨的生产任务。用常规的投入产出理论是解释不了的。这只能说明,企业文化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生产力。 中国在前一阶段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有一种认识,就是市场经济似乎不再需要实物以外的精神,不再需要融入传统文化,市场经济就是竞争,不需要和谐、宽容、合作等等。于是,金钱至上、冷淡无情、不讲孝道、背信弃义等等,都泛滥了出来。早期资本主义的管理和市场经济观就是,能力至上、竞争无情、你死我活、等级森严,甚至提倡血汗工厂。其实,从长远的眼光看,这样的企业,许多都做不大、做不强、做不长远。许多经久不衰的企业,你去探究,除了有技术产品方面的竞争力外,发现都是内部有精气神的,即有文化品位的企业,都是对外重诚信、重合作、重和谐、务实、报答社会的企业。 如果先进的设备、高知识层次的人才、拥有的高新技术、资产规模等等,体现的是企业的硬实力的话,文化,实际是一种企业的软实力。硬实力通过投资、购买、引进等等方式,比较容易获得,但是,企业的软实力的建设,确非一日之功能解决的,需要企业家的人格、品位和文化涵养,需要企业家与干部和员工之间的互动,需要企业各层次、各单位之间在文化和精神上的沟通、理解、默契、配合。是一种只能意会,而无法言表的企业的生产关系表现出来的生产力。社会主义是什么,和谐、民主、公平、公正、正义、平等、共同富裕等等,都是社会主义应有之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内涵与现代社会主义理念的结合。可以说,青岛港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在企业中的成功塑造。 (作者为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