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中国房地产企业集团管控模式(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 21:12 新浪财经

  什么是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业界说法不一。潘石屹认为是创新,王石说是人才,任志强提出是资本;有的人说是管理,是资源整合能力,是土地;还有的人说是资金,是关系。甚至有人尖锐地提出中国房地产企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析提炼各方面的定义,我们认为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竞争中能够比对手做得更好的能力,是企业独有的能够带来持续竞争优势而又无法为其他企业模仿的能力。可以说,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正是基于要创建“百年老店”、实现基业长青的目标而提出的。

  集团化管理对房地产企业打造核心

竞争力能够带来哪些有利条件?房地产企业认为集团化管理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利益。

  a卓有成效地推进人才培养、项目开发。

  房地产行业有一个常见现象:人才跟着项目走。房地产开发企业成立集团后,通过纵向的业务和人力资源组合,有助于形成产业一条龙服务,可以提高企业在本行业的竞争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横向的业务和人力资源组合,选择与本行业相关成互补的投资方向,增加开发项目,有助于吸引人才加盟,提高企业效益,降低企业风险。

  b充分整合和有效运用各种资源。

  房地产企业在运作单个项目的情况下,会在不同的开发阶段造成资源闲置,多个项目运作而且实行集团化管理,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营销能力、渠道和现有的顾客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和融资能力,充分利用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能力等。

  c集中招标、集中采购,降低房产品开发成本,提高竞争优势。

  在产品同质化时代,价格是最有效的竞争手段。房地产企业集团在多个开发项目同时运作时,可以把项目全案策划、规划设计、建设单位招标、大宗物资设备采购等集中在集团进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d打出自己的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实现连锁经营,实现集团化规模增长。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房地产企业实行集团化管理,有利于积累品牌优势和文化优势,对外增加影响力,对内增加凝聚力,为跨地区连锁经营创造了条件。另外,房地产企业在品牌和管理足够强大时,针对本企业现状,量力而行实施兼并收购,朝资本运营方向发展,这是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3.房地产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

  3.1集团管控模式简介

  当房地产企业发展到集团规模的时候,需要集团总部对下属子公司实施有效的管控。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人们发现,集团管控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操作管理型、战略管理型和财务管理型。

  财务管理型是指集团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控制主要通过财务手段来实现,集团对下属子公司的具体经营运作管理基本不加干涉,也不会对下属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进行限定,集团主要关注财务目标的实现,并根据业务发展状况增持股份或适时退出。对于众多的房地产企业集团而言,在非主业领域采用这种管控模式比较多,比如万通集团和万通东方策略公司,华润集团和华润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绿地集团和绿地建材有限公司都是这种情况。

  战略管理型是指集团的核心功能为资产管理和战略协调功能。集团与下属子公司的关系主要通过战略协调、控制和服务而建立,但是集团总部很少干预子公司的具体日常经营活动。集团根据外部环境和现有资源,制定集团整体发展战略,通过控制子公司的核心经营层,使子公司的业务活动服从于集团整体战略活动。一般地,这种情况比较适用于相关产业企业集团的发展。首创集团和首创金丰易居,北京万通股份和万通鼎安物业管理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联安国际设计公司之间就是典型的战略管理型关系。

  第三类管控类型是操作管理型,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公司都是属于这种情况,比如房地产公司和下属项目子公司的管控就是这样,大型房地产集团公司,比如万科的区域中心和下属项目公司之间也属于这种情况。通过母公司的业务管理部门对控股子公司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直接管理,特别强调公司经营行为的统一、公司整体协调成长和对行业成功因素的集中控制与管理。

  除了上述三种基本管控模式之外,还有另外两种过渡形态的管控模式:战略操作型和战略财务型。它们在母子公司的集分权关系、管控手段等方面都呈现出某种过渡状态。

  3.2房地产企业的集团管控模式选择模型

  对于日益发展壮大的房地产企业集团而言,为本集团选择合适的管控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目前许多正处于快速成长的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众所周知,外部环境的变化、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剧正在改变房地产企业的生存状态。以前那种“粗放式”经营管理也能“数票子数到手酸”的日子一去不返了。面对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房地产企业纷纷开始强练内功,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怎样对下属项目公司、区域公司进行管理控制;怎样对房地产开发单元、持有物业经营单元、物业管理单元以及其他多元化投资单元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如何选择符合本企业实际的、有效的管控模式等等。

  影响集团管控模式选择的因素虽然非常多,包括公司战略、行业特点、企业规模与发展阶段、业务风险、集团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等等,甚至包括经营者的风格,这些因素之间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但是,总的来说,最重要的和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战略重要度。

  战略重要度是指下属子公司经营的业务在整个集团战略中的战略地位。战略地位越高,集团的管控强度越大。我们在衡量下属子公司的战略重要度时,可以考察其从短期出发,目前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占集团总额的比例;从长期出发,是否是集团未来要发展的核心业务。在进行评估时,可以按照5分制进行打分:5-非常重要,4-比较重要,3-一般,2-不太重要,1-不重要。

  业务主导度是指集团总部对下属子公司经营成果的可支配程度。主导度越高,集团的管控强度越大。我们可以从集团与下属公司的业务界定,所持股份额,或者是否控股的角度评价集团总部对下属子公司的主导程度。在进行评估时,可以按照5分制进行打分:5-主导度非常高,4-主导度比较高,3-一般,2-主导度较低,1-主导度非常低。

  管理成熟度是指下属子公司管理是否成熟。管理越不成熟,集团的管控强度越大。相反,下属子公司管理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时候,集团总部就不应再干涉太多了。我们可以从管理团队是否比较成熟,部门是否已经比较健全,人员配置是否已经基本充实等角度考察下属企业管理水平。在进行评估时,可以按照5分制进行打分:5-不成熟,4-不太成熟,3-一般,2-比较成熟,1-非常成熟。

  考虑到上述三个因素的权重各不相同,采用下表进行打分评价

  最后加权得分在1-5之间,其中1.0-1.8分选择财务型管控,1.9-2.6为战略财务型管控,2.7-3.4为战略型管控,3.5-4.2为战略操作型管控,4.3-5.0为操作型管控。

  3.3房地产企业集团化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虽然集团化管理能为房地产企业带来许多收益,但是,房地产企业在实施集团化管理实际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很多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房地产企业集团化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有:

  (1)房地产集团与子公司权责划分问题

  房地产集团企业与单体企业在管理上最大的区别是:企业集团要重点处理的是成员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有时甚至是不同董事会之间的关系,而单体企业要重点处理的是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两者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实践中,房地产企业集团化管理的难度较大,集团对成员企业既要做到有效控制,又要保证其独立自主经营、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需要慎重对待的一个主要矛盾。

  (2)房地产集团与成员企业管理平台标准化问题

  房地产集团内部的成员企业可能有大有小,可能处于不同的业务领域或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为了保证集团统一的风格与形象,必须有统一的价值观和理念行为规范,还有部分基础管理制度、流程要统一化、标准化。如何在管理的个性化与标准化之间找到平衡,如何找到最适合本企业的管理体系,是在创立房地产集团之后必须妥善处理的另一个难题。

  (3)房地产集团财务一体化运作问题

  大部分房地产企业集团主要的控制手段是“财务审批”和“人员任免”。其中“财务审批”手段能实现房地产集团内部资源的统一调剂、充分共享,是房地产企业集团化运作的根本目的之一。因此,我们认为结合房地产集团的特点设计一体化的财务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房地产集团老总最关注的部分。我们在集团化管理实践中发现,资金平衡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是房地产集团财务管理体系的两大难点。

  (4)房地产集团的融资策略问题

  在一个房地产集团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发展程度不同的各个业务模块,各业务模块的当期现金流、预期收益等因素就有不同,这会对各种融资渠道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现金流好的成员企业在借贷融资方面有优势、预期收益好的成员企业在吸引风险资金方面有优势。房地产企业集团化运作后,如何协调利用成员企业的不同融资优势,求得整体融资效率、融资成本的最优化,这是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5)子公司业绩评估问题——计划、预算、考核体系

  房地产企业成立集团后,如果项目公司是分公司,集团的管理难度不大;如果项目公司是由不同股东单位组建的子公司,集团的管理难度就比较大。作为一个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集团公司不可能也不应该插手其具体的业务和管理工作。那么该如何管控?为了实现对子公司的有效控制和激励,目前市场上有一种采用了“契约式”的管理模式,来建立绩效管理体系。这套考核体系包括项目绩效管理与年度绩效管理两部分,以项目考核为主体,以年度考核为细化和调整措施,从而形成一套完整、高效的目标管理模式。实现了对“做什么(计划)”、“以多少成本做(预算)”、“做完怎么办(考核奖励)”三项条款的有效约定。再辅之以每月的绩效面谈沟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随着房地产企业集团化管理的深入开展,集团化的优势越来越被人们认可。从长远眼光看,集团化管理是房地企业迅速壮大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代表了行业发展的方向,一定有光明的未来。

  3.4专业型房地产集团管控模式

  随着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大量的专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了大规模跨区域扩张,母公司的管理幅度迅速加大,这时母公司不能身兼项目操作者和管理者双重角色,企业从“母公司—项目公司/项目部”的架构向“总部—区域公司”的集团模式转型成为必然,我们以上海复地集团和深圳万科集团从专业型管控模式向战略型管控模式转变的历程来分析专业型房地产集团管控模式。

  一、建立专业型的集团管控模式的指导原则是业务管理和业务操作分离,总部定位于管理者,区域公司定位于操作者,在这个原则之下,具体的变化路径因时、因势、因人而异。

  企业需要重新界定母子公司之间模糊的权责界面,将管理权集中于总部,将操作权下放,总的趋势是放权,但也会集中某些原来因为业务需要下放的管理权,各企业变化路径根据具体情况也会各不异。例如,复地集团在这次权责变化中采取了比较快速的做法,总部一次性的将操作权下放给区域,相比较万科集团则是采取区域公司成熟一项下放一项的做法,不同的方式有各自的缘由。一是企业文化不一样,复地集团是快速成长的民营企业,求快是其文化基因;万科集团作为成为成熟的全国性集团,文化中有求稳的中庸之道。二是转型的背景不一样,复地集团在过去两年抓住了行业大发展的机会,迅速从上海向其它区域中心城市扩张,这时原有架构已经不再适应现有的业务要求,必须快速放权给子公司;而万科集团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扩张,当时的行业处于低谷,它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点对点的扩张,一个一个的城市进入,进入新城市之后也会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巩固管理基础,因此能够稳健的放权。

  在权责划分的过程中,总部需要清楚放权的目的是为了整个企业更好的运作,不能因为满足区域公司灵活开展业务而一味放权。

  复地集团在这个过程中采取了“二八原则”,即80%的日常业务操作在区域,但这些业务只涉及20%的资金需求,另外重大的20%业务涉及了80%的资金需求,需要由总部操作或者审批,同时在财务方面它仍然采取垂直管理,即所有的财务人员都由总部财务管理部门聘任,区域公司的资金审批权并没有扩大,这也许牺牲了效率,但出于防范行业的高风险和权利下放带来的道德风险,这种方式在管控模式成熟之前还是必要的。另外,人事权在总部的强化统一是极其必要的。V集团不仅在制度上规定总部人力资源部门的权威性,而且在各个区域公司总办主任和人力资源部经理都是深受总部文化熏陶的资深职员,他们会尽可能的在公司保持或建立和集团一致的文化理念,这样从制度上和在实际行动中保持集团的整体性,也有效的防止了个别区域公司的独立倾向。复地集团在人事方面就有深刻的经验教训,它曾对某个核心区域公司的建设采取了比较放任的态度,结构造成这个区域总部的组织架构比集团总部还要臃肿,管理者队伍庞大,由此导致效率极其低下。

  二、总部和区域公司的分工不可能在所有业务环节一刀切,管理权和业务权的分离因为具体业务环节不同而不同。一般而言,对业务越前端的研发拓展环节总部越为集权,对后端的销售环节总部会放权相对彻底,对中间的成本管理,总部会保留关键审批权限。

  在研发拓展环节,总部会在项目决策把关和资源分配上强化把关功能,更多的是对关键点的把控,例如根据信息判断项目是否值得进入可研阶段,对可研报告进行评审,判断是否深入到谈判和签约阶段,和最终的谈判投资决策权,区域公司将主要负责信息收集、项目跟踪、制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标书制作等操作性事务。

  在产品设计方面,尽管设计院选择、方案确定等职责将下放,但是总部可能要很深地介入操作性事务。例如,复地集团总部的研发和成本管理部门会指导一般项目的设计招投标和审核、参与重大项目方案设计;万科集团总部的设计管理部门一直保留着将方案设计环节拿到总部来做的习惯,这和它的设计部门强势,以及产品标准化程度高,更需要风格一致性有关。尽管总部很深参与到设计环节可能会导致职责不明,但是因为设计处于前端的重要性和设计资源的社会性匮乏,所以在总部集中设计力量,强化总部在设计环节的操作职能,更有利于集约设计力量,培育企业在设计环节的核心能力和保持产品风格一致性-这一点对于希望产品标准化的企业尤为必要。

  在工程管理环节,总部一般将质量、进度、成本具体事务性管理下放到区域,总部更主要通过前期计划制定、过程中的监控、事后的评估考核,把控工程运营。尽管对下属公司的绩效考核将从对项目考核转变为对年度经营指标的考核,但复地集团在转型之初,针对项目前期整体规划的薄弱性,强化了对项目计划制定的统一管理,明确给予了项目部主持项目整体计划制定和主导实施的职能,区域的工程管理部监督计划实施和主持考核计划最终实施情况,总部仍保留着对整体计划的审批权,从而在集团层面保证开发量、现金流、销售量之间在计划环节就做到统一。

  在过程管理方面,总部更主要关注成本。针对因为操作重心下移可能导致成本失控,复地集团建立了成本控制和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区域成本部门负责成本的具体控制,从拓展阶段的成本测算-设计阶段的成本概算和预算-施工阶段的成本动态控制-竣工阶段的成本核算涵盖项目运作全过程,总部把持着两个关键审批权限点:(1)单项成本超目标范围超出目标成本5%或单项总额超出目标成本5万;(2)总体超出目标成本5%或总体总额超出目标成本50万。万科集团已在总部将成本管理纳入财务体系之中,而且成本变更不需要总部审核,它对成本的管理通过两个主要方式实现,一是覆盖整个企业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时反映成本变化,做到实时监控,二是区域公司对成本的考核突出目标管理,根据最终成本变动比率的范围给项目操作者不同的考核结果,这样既方便施工时变更的及时性,又促使项目部和业务部门在项目前期计划阶段就做好成本计划,能够从全过程来考虑优化成本。复地集团和万科集团的两种不同方式,反映了大型房地产企业在集团管控不同阶段的管控思路和重点。

  在转型之初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是企业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复地集团除了在成本环节,也在总部层面保留了相当多的其它审批权限,希望总部强有力的管控达到事前预防的效果。万科集团处于集团管控成熟期,对各种风险防范的机制已经相当成熟,在管控方面它更关注效率的提高,它能够在

信息化管理系统比较完善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效率是管控变化的出发点和目标。

  销售环节是最靠近市场的环节,操作权下放最为彻底,总部只需要凭借区域公司定期上报的销售周报和月报监控项目销售情况。复地集团总部从保证集团现金流达到目标的角度出发,保留了对销售底价、销售进度的审定权,区域的营销管理部将承担营销环节的所有操作性事务。万科集团总部的营销管理部门早已转变为客户研究型部门,主要职责是研究客户细分的方法和实施策略。

  最后,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总部对区域公司的管控方式会因势而动、与时俱进。例如,在过去两年行业高速发展时期,大多数房地产集团因为跑马圈地的需要对下属公司放权,在目前行业出现波折的时候,企业出于风险的考虑,开始收权,所以总部和区域公司的权责关系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集团中发展势头强劲的区域公司往往会异地扩张,随着地方公司的增加,总部也会无暇对每个公司进行专业管理,这时一种可行的做法是总部将专业管理向业务操作能力强的核心区域公司下放,让它对周边的城市公司行使业务管理能力,总部向战略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对区域公司的管理侧重战略规划的制定和监督实施。万科集团正处于这样的转变过程中。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