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宝钢:层级培训体系提升员工技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5日 15:29  《培训》杂志

  文/王红申

  宝钢股份宝钢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开发组综合主管

  李 茜 宝钢股份宝钢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开发组管理师

  刘桂林 宝钢股份宝钢分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宝钢分公司秉承“支撑公司发展、助推员工成长”的教育培训理念,充分结合自身管理模式和实践经验,依据员工岗位知识模块和胜任素质要求,逐步构建了一套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并通过组织开展有效的培训项目,不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为公司的稳定生产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

  作为宝钢集团公司的核心单元,宝钢分公司拥有约15000名员工,分为管理、技术业务和操作维护三类人员。通过与国际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的合作,公司为每一类员工都建立了不同层级的岗位晋升序列,并通过岗位说明书明确了员工上岗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同时,公司还结合自身实际针对不同的岗位族群建立了相应的岗位胜任素质,并在员工的绩效考核中加以运用。以上管理举措的有效推行,为公司构建分层分类的员工培训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着“支撑公司发展、助推员工成长”的理念,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宝钢分公司逐步构建了一套基于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的分层分类员工培训体系,为每位员工符合岗位要求以及素质持续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让合适的员工参加 合适的培训项目

  宝钢作为一个大型钢铁制造企业,对各类人员给予了不同了职能定位:管理人员的主要定位是“管好生产、带好队伍、跟踪世界一流技术”;技术业务人员的主要定位是“解决现场实际问题、总结提炼科技成果、持续开展技术创新”;操作维护人员的主要定位是“管好设备保生产,精准操作稳质量”。

  职能定位的不同,自然形成了知识能力和胜任素质要求的不同,这就为分类策划和实施培训提供了依据。对于每一类人员来说,又由于岗位层级的不同、所管理的范围以及承担的责任不同而引发了知识能力和胜任素质要求上的不同,则又为分层策划和实施培训提供了依据。围绕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层级员工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胜任素质要求,公司策划、设计了包括任职资格、岗位深化、工具和方法、企业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上千个培训项目(其中以自主开发为主,占80%以上),基本实现了“让合适的员工能够参加合适的培训项目”的目标。

  宝钢分层分类培训体系的基本框架如图表1所示。

  管理人员培训:五层三进式体系

  根据管理人员的职能定位,在集团公司的统一策划与组织下,宝钢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内容上注重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领导力素质、执行力、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在方式上注重系统培训、专题讲座、主题研修以及岗位培训。宝钢的管理人员分为B、C、D、E、F等岗位层级,根据公司对每个层级管理人员的胜任素质要求,公司设计了“五层三进式”的管理人员培训体系,主要包括五个层级的任职基础培训、岗位任职资格培训以及在职研修。公司明文规定,管理人员的任职必须符合“先培训、后上岗”的要求。同时,公司也非常注重管理者的在职研修,每年都会组织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围绕现场管理中的一些热点、难点,策划开展一些主题研修,让管理者在培训中借鉴其它单元的先进经验,解决自己管辖范围的疑难杂症,这大大提高了培训的实效。

  除了上述相对通用性的培训主线以外,公司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要求、公司管理推进要求、管理人员胜任素质要求、所属岗位族群要求等,再依据分层分类的原则,为不同业务群的管理者设计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如厂部层行政负责人必须参加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质培训并取得证书;担当公司六西格玛项目明星的管理者必须参加明星资格培训;年度绩效考核中胜任素质考核结果未达到要求的管理者必须参加相应的领导力素质培训;担当新项目建设或老线技术改造的管理者必须参加项目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培训等(见图表2)。

  以2007年策划实施的“C层级管理者培训研修项目”为例,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在系统分析C层级管理者2006年绩效评价情况的基础上,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结合队伍的“短板”情况以及公司当年重点推进的管理工作,经过近4个月的反复商讨和精心准备,系统策划并实施了“2007年度C层级管理者培训研修项目”。培训研修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模块,即《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宝钢基层管理者》、《宝钢人力资源管理与协力规划》、《绩效管理》、《应用文写作》、《诚信管理》等。为确保培训实效,该项目在培训方式上采取了分批次、小班课以及案例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在师资配备上,则主要安排了公司高层领导、职能部门主管。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公司270余名C层级管理者分6批悉数参加了每批2天的系统培训研讨,培训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在训后的效果评估中,学员们普遍认为:项目策划较好,组织管理到位;师资授课水平高,授课方式合理多样;信息量较大,收获颇丰,提升了自身的领导力素质和管理水平,尤其是通过与公司高层领导的面对面沟通,更全面、准确地理解了公司的战略目标和管理要求,为今后有效开展工作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方法和动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