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严学锋
无论外部董事长还是执行董事长,都是董事长,责任是一样的。
——苗耕书
2005年12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李荣融主任到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宣布,64岁的苗耕书担任外部董事、董事长,苗耕书由此成为我国央企外部董事、董事长第一人。
外部董事制度是国资委推进董事会试点工作的重要突破口,而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更是这项制度的破冰之举。由于缺乏公开的报道,外部董事任董事长的履职情况和外部董事制度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可谓神秘。带着疑问和好奇,本刊于2008年12月12日对苗耕书进行了专访。
《董事会》:您认为做一个央企外部董事、董事长最需要哪些素质?
苗耕书:结合多年担任企业领导的经验和担任外部董事、董事长的体会,我概括成六个字:敬业、经历、激情。敬业就是要忠于职守,依法尽职。经历就是说,你作为外部董事、董事长,不懂企业不行,要有管理经验、专业知识。激情就是作为董事长,要满腔热情,积极进取。
《董事会》:您做外部董事、董事长与原先做“执行”董事长以及无董事会的公司总经理的区别在哪里? 您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苗耕书:最大的区别有两个。第一,不再是一个人说了算。我原来是中国五矿集团的总裁、党组书记,可以说是一把手,这是当时的体制决定的。我现在在中国外运,经营的事不干预,董事会上也只是一票。第二,不再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在五矿的时候很辛苦,每天工作13、14个小时,早上7点上班,下班没具体时间,工作甚至细到了指导写公文的地步。现在董事长就干董事长的活,相对超脱。来外运后,我就改成8点到公司了。
最大的感悟是:无论外部董事任董事长还是执行董事任董事长,都是董事长。你别看这简单,这是感悟。你的责任是一样的。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上都没有说董事长的职务有执行和非执行的区分。如果企业在董事会运作上出现重大失误,无论是执行董事、董事长,还是外部董事、董事长,都要负责,同样的责任。作为董事长的责任而言,没有外部和执行的区别。
《董事会》:您是否习惯了这种角色转变?您给自己任职外部董事、董事长这几年的表现打多少分?
苗耕书:转变不是习不习惯的问题,我不转变也得转变,主要是体制机制的原因。体制、机制很重要。还是那句话,一个好的机制能管住坏人,一个坏的机制能使好人变坏。苗耕书一担任中外运董事长,职权就界定清楚:你不再是党组书记,不能管人了;不再是总经理,不能管具体的事了——我即使想管也管不了了。
至于给自己打多少分,这很难,因此就不打分了。由国资委来打分,由业绩来显示分数。
《董事会》:作为外部人,您如何确保对公司享有充分的知情权?
苗耕书:外部董事、董事长,想要进行科学的决策,必须占有充分的信息资源,得有知情权。如何保证这个权力?通过三个渠道:依法获取、调查研究、沟通交流。依法获取方面,我们有个信息通报制度;另外,董事会有工作机构——董事会办公室,各个专业委员会也有自己的办事机构,比如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就包括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他们定期上报信息。如果我觉得依法获取的信息还不充分,真实性如果还没有把握,我就亲自去调查研究,实地调查。沟通交流方面,可以直接找高管、找部门了解。比如我叫来财务部总经理问,你这个财务数据怎么出来的?我经常这样。另外,我也会和总经理进行及时的沟通。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